其他

主席的媒人被杀内幕

2017-03-03 天涯传奇故事会

当年为什麽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

宋任穷说:这是毛主席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后才做出的决定。他调查了湖南、江西两省边界至湖北南部的整个罗霄山脉,认为北段不如中段可进可守,且北段离大城市太近﹔南端地势比较好,但群众基础不如中段﹔中段地势好,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同时还有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因此,毛主席确定在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当时有人说:袁文才王佐队伍不过百八十人、几十条枪,倘若用武力解决,轻而易举。而毛泽东则力主智取文攻,在他看来,这些“山大王”可以引作同盟军。再说,那两股土匪是本地人,消灭了他们,也就等于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使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立足不稳。

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永新的国民党也跟着倒戈相向,这种形势下,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被国民党逮捕了。狱中的贺敏学与外面的袁文才、王佐、王新亚取得联系,里应外合,成功救出了一些被捕党员,包括贺敏学。这场在永新的暴动持续了半个月,因为形势严峻,贺敏学随袁文才、王佐上井冈山,而王新亚转战家乡湖南。

宋仁穷与贺敏学(1983年)

  上井冈山之后,贺敏学听闻毛主席秋收起义,带着人去找过这支队伍。但是绕来绕去,硬是没遇上,还是毛泽东自己找到了井冈山。好在贺敏学此前得知毛泽东部队将到,派人通知了袁文才,给了他心理准备,所以虽然当时贺敏学不在场,袁、毛会面相谈甚欢。这第一次会面,贺子珍是在旁边的。

 经过一段时间,袁文才说通了王佐,毛泽东才被正式请上了井冈山。他一到井冈山就派人送了一封信到当时贺敏学所在的茶陵,“把贺敏学调至井冈山”。毛泽东是通过王新亚了解贺敏学的,他认为这个人很可用。

        之前毛泽东的部队在山下安营扎寨后,并不急于上山,毛泽东要做通“山大王”王佐的思想工作。

王佐“把兄弟”袁文才派人上山,向他诉说毛泽东的队伍专跟土豪劣绅作对,跟他们“劫富济贫”走的是一条道。听说毛泽东给了袁文才108条枪,王佐颇为震惊,因为他在井冈山那么多年,也只弄到60来支枪,而且好多还是土枪。他手下的兵,两个人还摊不到一支枪。王佐第一回听说“中国工农革命军”,虽然不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但毛泽东既然能给袁文才那么多枪,就表明,“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会“吃”掉他们。


毛泽东似乎早已料中王佐的心思,未到双马石,便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他只带随从数人前去会面。王佐见毛泽东“单刀赴会”,也就放心了。

 

毛泽东极善言辞,向王佐说明了“中国工农革命军”是老百姓的子弟兵,是土豪劣绅的死对头,共产党是穷苦百姓的救星……他说:“我们打土豪,跟你们‘吊羊’是一致的,都是要跟土豪作对。你们是我们的战友。你们需要枪,我们给!”毛泽东这句话,正合王佐的心意。毛泽东问:“你们需要多少枪?”王佐不敢说,说少了怕失去机会,说多了怕毛泽东不答应。毛泽东很爽快地说:“给你70支,够不够?”


70支枪!这个数字大大出乎王佐的意料。他紧紧地握着毛泽东的手,说:“走,我带你们上山!”毛泽东部队顺利地上了井冈山,当天便在大井住下。

 

王佐也很讲义气,一下子给了毛泽东部队50000斤谷,毛泽东部队有了军粮。

 

3天后,在王佐亲自带领下,毛泽东部队进入南山的中心茨坪。从此,毛泽东找到了一块可以立稳脚跟的地方。

 

王佐看到毛泽东部队纪律严明,十分欣喜。不过,他却一直怀着戒心。因为毛泽东部队远比他的部队强大,随时可以“吃”掉他。毛泽东非常看重搞好和王佐的关系。为了解除王佐的戒心,他让王佐的部队保持其独立性。

 贺敏学此时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向大家分析了斗争形式,也委婉地批评了党内的一些急于求成的态度和悲观论调。他的一番真知灼见,让贺敏学和贺子珍这些党员都为之一振。之后,毛泽东又单独留下贺敏学,想听他对袁文才和王佐队伍的看法。贺敏学和毛泽东侃侃而谈,说袁文才、王佐都是侠义心肠,都是为了反抗不公平的旧社会,救国救民,只是缺乏组织的领导,思想上也不够先进,如果能加以改造,革命力量必将如虎添翼。

  毛泽东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贺敏学。贺敏学委婉地暗示袁文才,让共产党帮他训练,袁文才信任贺敏学,很快就答应了。双方关系很快升温,后来王佐竟然主动要求加入共产党。

在打消了对毛泽东的戒心之后,袁、王二人变得对他赤胆忠心。有一次贺敏学和他们同桌吃饭,袁、王二人忧虑地担心老毛要离开井冈山。他们认定毛泽东是个伟才,一心想着让他留下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竟说到撮合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事上。

  贺敏学其实早就看出了贺子珍对毛泽东有心。因为她每次讲到毛泽东,脸上都有些红红的。

  在永新的时候,贺子珍就读过毛泽东的文章,对他敬佩不已。毛泽东刚到时,袁文才向毛泽东介绍18岁的妇女部长贺子珍,毛泽东也惊讶了,他笑说:我道这一位是哪位首长的千金或压寨夫人呢,想不到是这么年轻俊俏的女共产党员,真不简单!穆柯寨出了个女中豪杰穆桂英,井冈山这藏龙卧虎之地,也该出个巾帼英雄!这让贺子珍又对毛泽东增添了几分亲近感。


毛泽东虽然上了井冈山,是真心诚意地同袁文才、王佐合作,可是王佐总是不放心……生怕毛泽东会抢占他的山头,会吃掉他的队伍。”(历史已经证明王佐的不放心对的,因为后来自己人把他们杀了。) 

     “袁文才就对王佐说:‘……要再不放心,我们就想个主意,把毛泽东拴住。’” 

  王佐急切地问:“你说,怎么个拴法?”  

   “袁文才说:‘这还不好办,叫贺子珍嫁给毛泽东,让老毛做井冈山的女婿,这样日后大家都有好处。’”〔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

  毛、贺之合是袁文才的月下佬,目的是笼住毛泽东。

       方法类似古时的和亲。

  袁文才说“毛委员,我们想替你做一件好事。......”

“……不行,不行,这个使不得……我在湖南有妻子呀。

      ......

      毛泽东派人多次打听杨开慧的下落无果,还说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是当地老百姓见敌人几次搜索查找杨开慧,为了掩护杨开慧故意放出杨开慧已死的风)。

     为了撮合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事,他们故意安排贺子珍与毛泽东住在一起。安排贺子珍负责治疗毛泽东的脚伤。


  正是这共同住在周婆婆家,毛泽东和贺子珍终于由相识而相知,萌生了爱情。

  他们的婚事办得很简单。热心的袁文才做了几个菜,大家热闹了一番。他们的全部家当就是两人的背包和身上穿的几件衣服。最有纪念意义的是贺子珍花了几天工夫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给毛泽东精心缝制的一个大挎包,它倾注了贺子珍对革命的赤诚之心,凝结着她对毛泽东的深情和对美好姻缘的良好祝愿。后来,这个挎包成了毛泽东必不可少的办公用具,行军、作战,毛泽东都背在身上。

我又问:听说宋老曾被派往袁文才、王佐的部队里做工作,他们是怎样的部队?能听从党的领导吗?

宋老说:袁文才和王佐都是当地贫苦农民出身,同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土豪劣绅有深刻的矛盾,而且有很强的反抗精神,受到老百姓的拥护。袁在中学读书时就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要求进步,向往革命,参加过学生运动,并於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把宁冈的农民军拉到井冈山,并在军队里建立党组织。而王佐没有文化,个性很强,因不堪地主剥削压迫,在井冈山组织了一支农民队伍。红军上井冈山后,王佐对我军存有戒心,但袁、王关系很好,曾为结拜兄弟。毛主席认真分析了这种情况,决定先做袁文才的工作,再通过袁做王佐的工作。当时党内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袁、王属於土匪武装,有浓厚的绿林气息,难以改造,主张用武装消灭他们。可是毛主席则坚持团结、改造的方针。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方针是正确的。

宋老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到达宁冈古城后,毛主席会见了袁文才,充分肯定他的革命精神,为了表示诚意取得对方的信任,毛主席给让他们的见面礼竟然是100支枪,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安置好秋收起义队伍中的伤员。他为毛主席真诚合作的精神所感动。之后,应袁的请求,我们派了一批干部去袁部担任连长、排长,帮助他们进行军政训练,清除少数不良分子,收到良好效果。王佐见袁文才部队面貌一新,也提出希望我们派干部到他的部队。1928年2月,经过协商,将袁文才、王佐两部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毛主席派去的何长工为党代表。我被派去做宣传干事,后来任连的党代表、营的党代表。我们的任务就是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提高战士的政治文化素质。例如,我们开设政治课和文化课,宣讲工农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宣传劳苦大众求解放的思想,帮助他们扫盲识字等。还在部队建立士兵委员会,提倡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官兵平等、禁止打骂等,使袁、王部队的不良习气慢慢得到改变。


王佐和袁文才

1930年2月21日(距今87年),袁文才、王佐在永新县城被红军枪杀,死时都是32岁。

    袁文才早年在宁冈组织农民运动。1926年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创建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率农民自卫军攻打永新县城,同年10月在井冈山接受毛泽东改编,先后主队参加新城、龙源口、黄洋界等井冈山保卫战。1929年1月调任红四军参谋长,后率部进军赣南、闽区。

    王佐早年投身绿林,大革命时期将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1927年10月在井冈山接受毛泽东整编。

    袁、王被杀,毛泽东知道后,非常气愤,他说:“杀错了,要平反!”并批评了坚持杀袁、王的那些人,也与彭德怀有关,也是彭德怀一生中第一件遗憾的事。

    全国解放后,1950年,中共江西省委为袁文、王佐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追认他们为革命烈士。

我又问:听说袁文才、王佐后来被我们杀害了,这是怎麽回事?

宋老很痛心地说:1929年2月,红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转移,坚守井冈山的任务交给了彭德怀的红五军和王佐的红四军三十二团。袁文才被调至军部,跟随毛委员和朱军长去赣南。这期间由於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之后,“左”倾路线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硬说袁、王以前是土匪头子,要“反水”打红军。袁文才在去赣南途中,听说党中央有指示,要杀原土匪首领,吓得他逃回了井冈山。

 但在1930年竟将袁、王错误地杀害了。我听说后十分痛心。袁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党员,王佐也於1928年入党。他们帮助红军在井冈山落脚,同我们共同战斗了一年多,表现很好。我们不能忘恩负义啊!建国以后,我们追认袁、王为烈士。这次去井冈山,我特地去看望了他们的后代。


1988年 王佐的儿子受到宋任穷接见

陈士榘简介:湖北省荆门市人。1909年4月14日出生于武昌黄土陂(今武汉市蔡甸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现代国防工程的奠基人。1995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父亲说,后来袁文才、王佐被自己人杀了,这件事真是天理难容!我们共产党人的胸怀应该是宽阔的,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年代,我们都误伤过很多人,有的还献出了生命。这是我们应该牢牢记取的教训!

父亲回忆,毛泽东派何长工做了成功的谈判后,毛泽东亲自到山上与王佐进行了一次长谈。毛泽东说:干绿林的人,到最后都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不是被官府吃掉,就是跟手下人火并。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依靠老百姓的支持,才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夺取天下。

王佐深受教益,他找到袁文才,立志要跟工农革命军合为一体。袁文才早有此意,于是一拍即合。

1928年2月上旬,在宁冈县的大陇,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升编大会隆重召开。张子清营长代表前委宣布两支自卫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下辖两个营。以袁部为基础组成第一营,以王部为基础组成第二营。袁文才为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作为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何长工为党代表。

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武装的成功改编,是井冈山斗争史上的一篇杰作,它不仅壮大了工农革命军的力量,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改造旧军队、收编杂牌武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可惜的是,在当时中共中央领导层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袁文才和王佐都被残忍的杀害。

父亲回忆说。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这是中共六大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规定:“与土匪武装类似的团体联盟(指与其结成统一战线的联盟),在武装起义前可以利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他们的首领应当做反革命的首领,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

1929年初,永新县委负责人王怀和龙岗县委的负责人龙超清在红四军学习中共六大决议案的扩大会议上,提出按中央精神歼除袁文才、王佐的意见。

1929年秋季,一直在上海办公的中共中央派彭清泉(即潘星源)赴湘赣边界巡视。中央巡视大员在听了湘赣边界特委及一些县委负责人的汇报后,要求红五军和湘赣边界特委不折不扣按中共六大决议案处理袁王。1930年1月,红五军军委和赣西、湘赣边特委召开联席会议,正式作出了武力解决袁王的决定。

父亲说,这个行动很秘密,他也是在袁文才、王佐死后才知道中央部署的行动的。

会议决定后,他们假借“毛委员来信”,通知袁、王将队伍开到永新城......被称为井冈山上的鸿门宴

1930年2月下旬,袁文才和王佐接到通知,要他们带着部队火速赶往永新县城,一方面参加边界特委会议,另一方面部队要升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24日深夜,红五军第四纵队会同永新、莲花、茶陵等县的部分赤卫队,趁着夜幕将在永新城里等候改编的袁文才、王佐部队围个水泄不通。士兵们还在睡梦中就被缴了械,个别反抗者当即被击毙。

熟睡中的袁文才走出屋子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便被埋伏在屋外的边界特委书记朱昌偕举枪射杀。王佐听到枪声从后窗跳出,在一片追杀声中慌不择路跃入一条河流。但在游到一半时溺水而死!

父亲说,这个事件影响非常不好,一来会造成我们共产党言而无信的形象,二来把我们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武装推到了敌人那边。袁、王被杀后,袁文才的部属谢角铭和王佐之兄王云龙被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所震惊,遂率领部分士兵反抗突围,在死伤多人后终于逃出永新县城。

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全部投向正在与红军对峙的蒋介石军队。这支几天前还在同蒋介石军队浴血作战的农民赤卫军,立即调转枪口带着大批国民党正规军扑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于他们熟悉地情民情,也通晓我军的作战方式,我军开始处处被动挨打。而且从此让我党在这一带背上了“过河拆桥”的名声。

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错杀袁文才、王佐导致井冈山根据地彻底失守。

袁、王被杀是我党、我军早期革命历史上发生的一起冤案。建国后,他们两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前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回忆说:“1930年10月,在红军最后一次打吉安时,我见到了毛泽东同志,把袁、王被杀的事情告诉了他。他说这两个人杀错了,这是不讲政策。解放后,大概是在1950年,那时我任江西省委书记,向毛泽东同志汇报江西工作情况的时候,有时也还提到袁、王的事情,毛泽东同志的看法和以前一样,没有改变,还是认为杀袁、王是杀错了。”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还特意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对袁妻谢梅香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65年5月28日下午,毛泽东吩咐汪东兴安排见一见井冈山的老红军、老党员、烈士遗孀以及老区的工人、农民。还特地嘱咐:“临走前都见见,记得请两位嫂子。”毛泽东决定次日下山。

汪东兴当即把主席的意思向井冈山管理局袁林、孙景玉作了清楚交代,特别提到两位“嫂子”一定要礼遇,那是毛主席的客人。井冈山管理局迅速通知请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和王佐的妻子兰喜莲。

谢梅香和兰喜莲当晚就被接到茨坪住了下来。

谢梅香是个小脚,茨坪离茅坪虽然只有几十里路,自从袁文才被错杀后,她很少上山,更不知道山顶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听说是毛主席接她做客,谢梅香一路流眼泪,直到管理局领导进她的房间,她的眼泪仍流个不停,激动地说:“毛主席,我们选三把您盼来了啊!我们想您啊,想您整整三十几年啊!”

她唠唠叨叨,激动不已地向袁林、孙景玉等井冈山管理局的同志一口气讲了袁文才死后,她和孩子们的遭遇。

谢梅香是在马源坑的老房子听到袁文才死讯的。当时哭昏过去。醒来后,第一个想法要去找红军找毛委员。说毛委员多次到过她家里,了解袁文才。别人告诉她,毛委员下山了,他们才敢杀选三和南斗的。选三提着脑袋干革命被自己人杀了,还受了“反水”的陷害,这是天大的冤枉啊!谢梅香一个妇道人家,那时候地方党到处抓她,说她是“反水的家属”,白军也要抓她,说袁文才杀死他们多少人,要讨血债。谢梅香和袁文才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成了红军和白军都痛恨的人。谢梅香六神无主,袁文才死了,她也不想活了,活也没有什么意思。自己死了不要紧,三个孩子不能撒手不管。

袁文才是他们唯一继承香火的人。不幸正当英年,又被错杀。死时仅32岁。谢梅香刚刚30岁。

20世纪50年代初,江西省委第一书记陈正人就派人来为袁文才平反,说毛主席早就说杀袁文才和王佐是错误的。给别人做童养媳的两个女儿回来认门……全家老少都过上了平平安安的好日子。

谢梅香在茨坪一遍又一遍地说,袁文才在大仓村见毛主席的第一面,太值得了!

谢梅香在茨坪又擦起眼泪。

管理局领导跟着悲喜交加,袁林书记当时问,主席要我们问您有什么困难,都提出来,谢梅香摇头。问,有什么要求,请提出来,谢梅香仍摇头。她太激动了,连成天念叨的想见毛主席,都激动地忘记说了。好在已有安排。

在谢梅香来到茨坪时,王佐的亲人也接到了井冈山垦殖场下庄分场的通知,请王佐的发妻兰喜莲和儿子王寿生到井冈山管理局去,说:中央首长来了,要在井冈山宾馆接见你们。现在有的书写那天是王佐妻子罗夏英被通知见到毛主席,写错了。兰喜莲和王寿生连夜赶到茨坪,来到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才知道是毛主席明天要接见他们。

兰喜莲一听见这句话,泪水“哗”地流了下来,她问党委书记袁林,毛主席还记得我们!袁林连连点头,说:“记得,是毛主席安排我们通知你们的。”

兰喜莲又高兴又遗憾地对袁林说,我好想再给毛主席炖一钵鸡汤。

毛委员1927年秋刚上山到茨坪,我给他炖的鸡汤,他舍不得喝,让给其他同志一起喝。

从郴州回来,红四军军部搬到茨坪,有时在我家开会,我看见毛委员又黑又瘦,又给他炖了鸡汤,还放了山上的野菇,一端去,毛委员哈哈大笑,说好香啊!就是太少了。我一听笑了起来,毛委员是不吃独食的,只好回去又杀了一只鸡,炖了一大锅,开会的人都有一份。

毛委员他们吃过后,叫他的警卫员龙开富给我送来钱,听说是他两个月的伙食尾子。龙开富说,鸡汤害得毛委员抽烟都要精打细算了。

5月28日,兰喜莲在茨坪彻夜难眠。

5月29日清晨管理局领导安排井冈山上烈属在宾馆大食堂门口排队,兰喜莲被安排站在第一排,说毛主席一会儿来跟他们一起照相。兰喜莲兴奋地等着看着。一会儿毛主席真的出来了,从宾馆里面出来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毛主席长胖了,她发觉毛主席的目光也在四处寻找。

毛主席走过来了,和第一排的老同志一个个握手,当握到兰喜莲时,毛泽东先开了口:“你是王嫂子。”兰喜莲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后面的手伸了过来。那么多的人都想和毛泽东握手呢。

照相时,一排本地的领导干部抢着和毛主席站在一起,把兰喜莲挤到第二排去了。王寿生挤到更后边,还被别人遮住半边脸。照完相后,管理局领导安排工作人员送兰喜莲母子当天回到了下庄家里。


1965年毛泽东上井冈山,5月29日接见了兰喜莲和王寿生,虽然没有来得及谈话,但一起照了相。兰喜莲很满足,自豪地逢人就说,毛主席记得南斗,记得我们。

从此,兰喜莲以烈士遗孀的身份,住进井冈山光荣敬老院,直至1975年11月去世,活了80岁。1965年秋,兰喜莲向井冈山管理局提出要求,我儿子年纪大了,我孙子请你们安排一个工作。这样1966年6月9日,大孙子王生茂被安排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以前王生茂在井冈山垦殖场殊砂林场当农工。

王佐的小孙子王茂圣,1965年正在井冈山中学读初中,5月29日上午,毛主席接见井冈山群众,他见到了毛主席。毕业后他在下庄当小学老师。(2005年7月28日王佐大孙子王生茂口述)

王佐的独子王寿生于2000年6月去世,1988年5月23日宋任穷重上井冈山接见过他,一起照了相,王佐的儿媳李春香还健在,国家现在每月发给抚养费55元。王佐的大孙子王生茂现在退休,有六个孩子,五男一女,全部参加了工作、成了家。小孙子王茂圣还在工作,有二子一女,也全部成家,都在打工。

更多故事,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