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变局】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 : 普惠金融——新使命 新作为 新方法
11月18日,由中国网举办的“新征程·新变局——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云端峰会”在线举行。交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周万阜以“普惠金融——新使命 新作为 新方法”为题发表了视频演讲。
以下为周万阜副行长演讲原文
新时代普惠金融面临新使命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强调“普”和“惠”,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种新使命,就是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充分发挥好普惠金融对科技创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普惠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小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70%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新时代的普惠金融要进一步发挥包容性强的特点,把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创新金融供给,更好地满足科技类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而普惠金融则体现了金融公平的理念,两者在目标上高度一致。通过普惠金融让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更好发展,让广大中低收入人群跨越“金融鸿沟”,获得金融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3. 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在我国全面脱贫目标完成、“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普惠金融应在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序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强化资源投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4. 普惠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推动发展观发生深刻变革,未来经济社会将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这种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将催生大量绿色低碳技术、项目和企业,其中不少是小微企业。未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将更为低碳环保。普惠金融应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将资源更多地投向绿色小微企业。同时,发挥广覆盖的优势,以金融服务引导个人践行低碳生活,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新时代普惠金融要有新作为
适应新时代普惠金融的新使命,商业银行要及时转变思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普惠金融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履行责任与担当,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可围绕专营机构、专业合作、专属产品等机制建设,加大对科创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是建立专营机构。可以选择在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特色支行。比如交行目前已在十余个重点省市设立专营机构,专职承担对当地科技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为4600多户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金额140多亿元,让更多的小微科技企业能够茁壮成长。二是加强专业合作。与科技主管部门、科技融资担保机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专业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及时获取“专精特新”等小微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打造属地化小微科创服务模式,提升对小微科创企业支持力度与服务质效。三是创新专属产品。对获得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瞪羚等资质,特别是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小微科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产品,提升融资便利度,探索推进投贷联动,提供全方位定制化金融服务。创新“链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在产业链稳链、保链、强链中发挥作用。
2. 大力发展财富金融服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加中低收入人群金融财产性收入的要求,商业银行应适时调整财富金融发展策略。一是丰富优质产品供给。通过加大自主开发和市场合作,不断增加理财、基金、保险、信托、专户等财富金融产品供给,特别是与中低收入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及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供给。二是扩大服务覆盖面。大力拓展金融服务线上化、移动化,提升财富金融服务效率,扩大服务半径,降低财富金融产品投资购买金额起点,让更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财富金融服务。三是拓展养老金融等领域。以银发养老客群为基础,延伸至“供老族”+“养老规划”的中青年客群,融合“医、养、乐”三大场景,将财富金融向养老服务领域纵深延展。
3. 努力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找准金融服务的着力点。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现代化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创新产品和业务模式,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不断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继续做好定点帮扶,把金融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田”,服务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4. 大力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可以把发展普惠金融与发展绿色金融结合起来,积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助力可持续发展。一是为普惠小微企业从事绿色生产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实施绿色化改造,挖掘新能源、节能减排等相关绿色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比如,交行目前正在尝试用“碳普惠”的新理念,延展普惠金融的内涵和边界,率先在上海落地长三角地区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帮助小微科技公司盘活碳资产。二是引导个人践行绿色理念。上个月交行发行了绿色低碳主题信用卡,受到市场欢迎。该卡通过个人交易行为产生的大数据,核算各种低碳行为所减少的碳排放量,累计碳减排量可获积分和荣誉证书,以此引导个人进行绿色消费。
新时代普惠金融要有新方法
新时代也是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快速发展并在金融领域广泛而深入地应用,我们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统称为数字化。数字化为普惠金融担负新使命、做出新作为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
1. 用数字化切实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科技类小微企业往往没有好看的财务报表数据,而且缺乏有效抵押物。按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以财务数据为主进行资信评估、通过抵押担保弥补资信不足,就只能把包括科技类小微企业在内的众多小微企业排除在信贷融资之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为重塑小微企业资信评估模式、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提供了可能,进而为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途径。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经营及资产等相关数据(如在银行的金融资产、房贷、财务、结算流水等),引入客户交易和社交等行为数据,结合工商、税收、海关和法院等政府公共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画像,用以对客户资信进行判别和交叉验证,对传统模式下难以准入的小微企业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并进行授信。这种模式不仅效率高,而且信贷服务覆盖面大幅拓宽,使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可得性大大增加。
2. 用数字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性。商业银行通过打通内部数据、对接外部数据,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做到精准识别客户,深度洞察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匹配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数字化精准营销。既使客户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地满足,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营销成本。
3. 用数字化提升普惠金融便捷性。商业银行已比较普遍地通过线上化和移动化实现金融服务的数字化交付。比如,交行打造完整的“普惠e贷”线上产品体系,面向普适客群,打造线上标准化产品,提供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办理、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归还的全线上融资服务。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多地利用开放银行和场景建设,提升针对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比如,交行聚焦健康、养老、出行、教育等重点场景,让金融服务嵌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在上海全面介入了“便捷就医”、“智慧医疗”场景建设,把金融服务嵌入到寻医问药、就诊康复等全链条,不断提升客户看病就医的便捷性。
4. 用数字化提升普惠金融风控有效性。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客户“画像”和客户风险识别的精准度、风险模型与信用评估的准确性、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贷后管理水平等,可有效解决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的风控难题,强化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与监督制约,实现信贷风险从人工管理到智能管控的转变。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特征,建立覆盖客户关联关系、反欺诈、虚假交易识别、贷后监控预警、贷后催收等方面的风险监控模型体系,用来对客户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预警,为客户准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以及风险化解处置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总之,新时代赋予了普惠金融新的使命,有新科技的赋能,普惠金融一定可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