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岁的他画出传世之作,18岁时的你在做什么?丨Sisy 选读

2017-06-20 文茜的愉悦学校 文茜大姐大


来源:《中国画家杂志社》


18 岁的你,在做什么呢?


也许还在上学,懵懵懂地,也许认为自己已经很有主见。而宋代的王希孟则在 18 岁时,画出了此生最精彩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


遗憾的是他二十几岁就走了。《千里江山图》就此成为这位天才少年唯一传世的作品。


北宋王希孟这样的天才,当然出人意表,也难怪宋徽宗堪称奇迹。《千里江山图》的野心,远远超过隋唐的展子虔和李思训。王希孟沿袭的全景观,是五代北宋开拓的图式,且犹有过之。


卷末为元代高僧溥光所作题跋:

这幅画我已经看了上百遍,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王希孟究竟有多么「天才」,可从画卷后蔡京的题跋中窥得一二。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徽宗收到此画惊喜极了,赐给了器重的大臣,也是他艺术上的知音——蔡京。于是才有了上头那段题跋,让世人还能从短短几句中了解王希孟的一二。


蔡京写道:王希孟 18 岁进入画院,画了一些作品,但都不行,宋徽宗认为他很有天分,便亲自教授,半年后便画成了这幅举世闻名的青绿山水画。


画卷本无款印,从蔡京的题跋中才知作者名「希孟」


作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作之一,《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其色泽「青绿」,是中国绘画一种传统着色方法。一般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亮丽,极具装饰性。


画中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除了连绵山峦和浩渺江河湖水,王希孟在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


局部图


如果把这幅画切割成无数个局部,它每个局部都可以自成一幅画。纵观隋唐五代,包括北宋的大家,找不出一幅画可以收纳那么多自成格局的景别。


有人说,通常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现代设计师也是这样,这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的王希孟却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而且一点不乱,通篇贵气,清秀逼人。


在国画中有「三远」,分别是高远、深远、平远,在这幅长卷里都能找到。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除此之外,它还有逆天的细节图。


有些看似是模糊的背景,其实都有层次变化;水波会根据坡度不同而变化,随便找一棵树,叶子都有明暗差别;码头边摇曳的船只,细看之下,吃水量居然还有不同。



这幅《千里江山图》,从蔡京手里又归南宋内府,卷前有宋理宗「缉熙殿宝」印;到了元代,被一位名叫李溥光的和尚收藏;清初,又为梁清标所得;随后进入乾隆内府,并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


清亡后被溥仪盗出皇宫,1949 年后人民政府收回画作,将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今年北京故宫公布的展览计划,《千里江山图》也在其中。展览时间应该在 8 月之后,在午门展出。它的每一次展出都弥足珍贵,上一次展出是在 4 年前,2013 年。


你准备好去故宫看画了吗?


注:因为《千里江山图》是蚕丝织成的绢本,只要打开,就会有丝折断,颜料也会轻微脱落,到现在也没有成熟经验可以重新装裱。因此,为了保护它,目前只能选择少展少看。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请旋转手机观看


这里是文茜的愉悦学校。希望各种不同的人生,能给你一些启示,关于逆境、选择、和解、死亡……


这里并不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原理,只有活生生的人生经历,以及岁月过后的人生思考。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并不快乐,那么希望你有勇气重新来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