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新任全球期刊出版总裁谈2022出版趋势:技术驱动 以人为本
新年伊始,励讯集团旗下爱思唯尔新任全球期刊出版总裁Laura Hassink接受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深度访谈,分享对未来学术出版走势的看法。她表示,开放获取是全球性趋势。2022年,推动开放科学的原则和实践将对中国及全球的科学进步产生巨大影响。爱思唯尔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开放获取出版商之一,拥有超过630种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内容涵盖所有学科领域。未来一年,爱思唯尔将继续大力支持开放获取出版,提供有吸引力的平台,为科研工作者带来卓越的发表体验。
爱思唯尔新任全球期刊出版总裁Laura Hassink
技术驱动 以人为本
科学的进步建立在信任现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建立这种信任,我们需要透明的、易获取的信息构成要素,从而形成对科学事实的理解。“开放科学”运动是为贯彻这一工作原则、顺应全球“让科学信息更加开放”大趋势诞生的。爱思唯尔积极支持开放科学,并确立了一个战略框架来逐步实现它。这个框架的基础是让科学研究更具包容性、协作性和透明性。爱思唯尔有多个项目直接支持开放科学的这三个方面,开放获取出版是其中一部分。
开放获取是全球性趋势,也是一种出版模式。我们看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都对这种出版模式有很高的接受度。是否以开放获取方式出版是我们提供给作者和资助机构的一个选择。如果科研人员和资助机构选择这种方式,爱思唯尔将竭力支持他们。我们是发展最快的开放获取出版商之一,拥有超过630种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内容涵盖所有学科领域。与此同时,我们的2000余种订阅期刊也可提供开放获取选项,作者可选择以开放获取或订阅方式发表研究成果。随着开放获取文章数量的增加,这些文章的影响力也在持续增长。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消除人们的误解,告诉大家开放获取不等同于低质量的科学,我们的开放获取期刊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高品质。
未来一年,我们将继续大力支持开放获取出版,提供有吸引力的平台,为科研工作者带来卓越的发表体验。
爱思唯尔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我们的绝大多数读者已在网上获取内容。然而,疫情进一步加强了科研人员获取科学信息的需求和愿望。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该领域,并不断优化我们的方法。在疫情期间,爱思唯尔已经显著改善了远程访问的质量,确保科研人员远程访问我们的内容。爱思唯尔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数字工具和解决方案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些产品包括科学信息汇聚平台ScienceDirect、文献计量数据库Scopus和SciVal,以及许多其他满足特定研究群体需求的工具,如支持化学界的Reaxys、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的ClinicalKey等。
过去两年,我们一直在为中国的科研人员提供解决方案,包括通过“爱思唯尔科研出版服务”微信公众号为科研人员提供覆盖研究全流程的一站式出版服务。该公众号通过ScienceDirect微信小程序提供文献检索服务,通过“研究者学院”为科研人员提供培训支持,为相关学术会议参与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还通过战略合作帮助科研人员和机构管理者加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并展示获取的成就。由于出行限制,我们还提供线上线下结合或完全线上的会议解决方案,并继续提升演讲者与参会者的体验。
爱思唯尔在促进有助于解决新冠疫情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此我们深感自豪。这些贡献包括《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重要研究,有助于帮助科研和医疗人员了解疫情进程,形成临床应对方案。此外,细胞出版社期刊家族的基础研究也推动了我们对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理解及治疗和疫苗开发。在各学科领域的期刊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贡献,包括影响大流行病管理的生理和社会科学研究。这些信息都经过整理并放在新冠病毒信息中心里,这里有超过6.3万篇期刊文章和书籍章节。在帮助科研人员更容易发现、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还努力将信息更快传播给更多人。这包括缩短文章在网上发布所需时间以及鼓励作者将作品提交到包括SSRN在内的预印本平台。我们的预印本服务器与我们的编辑团队密切合作,确保研究报告快速发布,并与同行评审过程无缝衔接。
在将新技术与科研人员需求相整合方面,我们一直致力于进一步改善我们对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服务,从而使他们的日常工作更加流畅。在寻找好的审稿人、帮助编辑评估论文、帮助作者为下一篇文章寻找最合适的期刊等方面,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但是特别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永远不应取代人类的决定,而是帮助人们更快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决定。
爱思唯尔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信息分析公司,我们帮助所有科研人员更加洞悉他们的工作,推动产生更多的创新和成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也在不断创新,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工具和解决方案。在期刊出版层面,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改进工作流程,加快出版速度,并提供出版方面的培训,满足不断增长的年轻科研人员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推出了包括期刊在内的新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科研形势。未来一年,我们将继续与科研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更好地服务他们。
助力中国科研仍将是我们未来一年的主要工作重点。我们在技术方面不断改进并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过去两年中,我们在中国的工作人员增加了3倍,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都设有办公室。未来,我们将继续与本土机构合作,支持中国科研的发展。
学术研究是一个宏大的事业,可以利用的驱动力有很多。对我来说,在2022年,推动开放科学的原则和实践将对中国及全球的科学进步产生巨大影响。这包括以跨领域和跨国界合作解决流行病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用包容的姿态凝聚业内各方人士,以及注重透明度,确保科学获得广泛信任。
本文出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END
往期精彩内容
1 | |
2 | |
3 |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