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江西长镜头】为贫困人口撑起健康“保护伞”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一人得病,全家受穷”,这是不少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随着健康扶贫工作的全面推进,我省各地卫生计生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农村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健康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精准施策 助力健康扶贫”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谢茹副省长代表我省作经验交流。江西的健康扶贫实践到底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亏了健康扶贫的好政策”
“多亏了有健康扶贫的好政策,要不然得了大病只能放弃治疗了。”家住赣州于都县宽田乡龙泉村4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小平说。他4月8日因煤气火焰烧伤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住院花了41.4万,结果自己只掏了1.9万,其中新农合补偿10万元,大病保险补偿2万元,商业保险补偿24.5万元,民政救助2万元,健康暖心基金救助9757元。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万筱明介绍,去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江西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为贫困人口建立起“四道保障线”,即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全额出资;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政府出资购买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五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全额救助,低保对象救助比例提高5%。
我省还推出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清单,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减轻贫困患者垫资压力。目前,全省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县级医院的比例达74%。实现住院“一站式”结算的县级医院比例达69%。
2016年全省因病致贫户数由2015年的29万户减少到18.2万户,减幅37%,占全省脱贫户数的44.73%。
“输血”更需“造血”
农村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边远的交通闭塞地区。如何把病人留在基层,让贫困人口能够就近看病,及时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扶贫成效的关键。为此,我省既坚持“输血”,更注重“造血”。
省卫生计生委体改处副处长贺志刚说,我省启动实施“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三年行动计划,从2016年起,财政补助每人每年3万元,选派一批贫困县公立医院骨干医师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1年,同时,全省39所城市三级医院与148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联络600名赣籍知名医学专家对口帮扶600个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组织132所二级以上医院、822名技术骨干对口支援297个乡镇卫生院。打造依托若干省直医院的和覆盖全省80所县级综合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健康扶贫不仅要为贫困地区“输血”,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刘晓辉表示,我省共投入4.95亿元全面开展公有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24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2016年我省还启动了面向村卫生室的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省财政给予补助,并每月补助300元生活费,计划培养5000人。
健康服务助力“精准扶贫”
一些家庭由于得了大病陷入贫困,因此如何做到早期筛查、预防,避免大病给患者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省找准“精准扶贫”的病根,加强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健康意识和防病知识。
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刘晓辉说,为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推出贫困人口健康服务清单,其中内容包括为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健康体检、随访管理和转诊等服务。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在贫困地区实施免费孕前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项目、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开展“贫困慢病患者筛查、体检、巡诊、健教、治疗”5方面15项防治措施,推进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和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目前全省建立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3.4万个,管理服务慢性病患者100万余人。
(黄迅前 徐雅金)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 制作/胡 骏 姚秀秀
统筹/黄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