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年轻人猝死!该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点击蓝字关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
福建和湖南两个男孩
因运动后猛喝冰饮后猝死
相关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遍及各行各业。即使是死神终结者——医生,因过度劳累猝死的数目也是触目惊心。江苏某大学硕士研究生顾某在连续加班15个小时后,突然晕倒,抢救无效身亡;北京某医院眼科医师王博士在家中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年仅32岁;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因劳累过度出现心源性猝死……
什么是猝死
猝死(suddendeath,SD)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即看来貌似健康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
一般将猝死分为两大类,即心脏本身的病变引起的心源性猝死以及由其他原因病变引起的非心源性猝死。心血管疾病是猝死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01第一是患者已经死亡,盖棺定论。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
第二是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而非死于患者身体的外部因素,不是死于溺水、触电、自缢、中毒、暴力、外伤、麻醉等非自然原因。
第三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临床上的相关表现有目共睹,此种死亡就不是猝死。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猝死的高危人群及症状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剧烈运动者、心率增快者、过度劳累者、吸烟者、情绪激动者、醉酒者及有心肌病家族史者是猝死容易发生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年轻人猝死的发病率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着心血管疾病的困扰,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有过度劳累、熬夜、吸烟等不良习惯。
通常猝死是没有明确的预警信号,即使有预兆,大多数也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对于身体出现的不适也会认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立刻就医:
胸痛
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容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冠心病的典型表现是出现胸骨后方疼痛。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压榨性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来时就需要提高警惕。
02重度血压升高对于重度的血压升高同时伴有胸背部剧烈疼痛的时候需要警惕主动脉夹层。
03憋气、口唇发绀当病情发作时除了憋气、明显的口唇发绀外还伴有疼痛时,要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04失眠焦虑、极度疲惫猝死的急救
目前,我国猝死的发病率已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院外发生的心源性猝死占80%。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为4分钟,这4分钟称为“黄金急救期”。
如果一个人失去意识、呼吸和心跳(心搏骤停),作为现场目击者应及时科学处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施救。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立即进行紧急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附近有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立即使用。目击者及时参与现场心肺复苏和就近获得AED是影响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如何预防猝死
预防猝死的重点是对高危患者进行必要的筛查,及时评估猝死风险。具体的预防方法如下:
有猝死家族史的青年人群应定期体检,或到心内科等科室进行相关筛查。
心肌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调节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及过度的运动。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等。
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惊喜或悲伤。
定期体检。对于健康人(包括实际有疾病隐患而不知的人)来说,提前预警目前仍难以实现,因此,定期体检尤为重要。
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稍微放慢脚步多一点时间自我纾解、陪伴家人用心体会和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动图来自SOOGIF
作者/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方正旭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 转发务必请注明来源)
编辑/叶正园 廖爱丽
统筹/戴岳华 王乃清
审核/许乐为
终审/万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