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孕妇、老人感染新冠后的最全应对方法!请收藏转发
点击蓝字关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
最近不论是如何预防新冠,或是感染新冠后如何治疗?都成为了大家最关心问题。
尤其是家里有婴幼儿、80岁以上老人、以及孕妇及哺乳期妈妈和慢性病人群的朋友们,这些天心里更是七上八下。
图片来源:发表情
接下来,小编将分别针对以上人群,一一回答大家关心的疑问。
01
儿童感染新冠和成年人有哪些不同?
一般来说,小孩子感染奥密克戎后,同样可能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比如发热、流鼻涕、咳嗽、咽痛等,与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不同。
02
婴儿感染会不会很严重呀?
一般情况下,儿童感染后没有潜伏期,初期症状以发热为主,热型不定,发热症状持续时间约为2~3天,可能会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大概有3~5天。
小婴儿感染后,由于也属于病毒感染,因此部分婴儿仍可能会出现发热甚至是更严重的一些症状,医生需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症状来进行对症处理。
03
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哪些药?
04
儿童感染,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当家里小朋友发生感染的情况后,家长们首先应该要观察3个方面,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① 观察精神状态;
② 监测体温;
③ 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有无加重;
暂时不用去医院
👇👇👇
① 孩子如果感染后出现发热,但是精神状态很好,饮食正常,这种情况可以暂时不需要去医院就诊,家长可在家给孩子服用清热、抗病毒类型的药物。
②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但病情未加重,可以尝试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一般情况下3~5天内就会逐渐痊愈。
需要立即前往医院
👇👇👇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发烧超过3天以上还没有好转迹象;或持续高热,或精神状态差,或出现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困难、频繁呕吐、腹泻、脱水等情况,即便是退了烧,精神依然不好;咳嗽进行性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明显的声音嘶哑等,要小心喉炎、喉气管炎;出现了意识障碍、惊厥要马上就诊。特别注意的,三个月以下的小孩是特殊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05
儿童感染新冠后,服药要注意什么?
① 应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药物;
② 注意复方感冒制剂成分表避免与退热药成分重复;
③ 中成药服用一种即可,不建议两种以上同时服用;
④ 不建议自行给孩子服用镇咳药物。
同时,如果孩子出现发热,需要服用退热药,则需要注意:
● 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选其一;
● 2个月以上且6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
不建议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更不建议同时服用两种退热药,可能会增加孩子肝肾负担,造成不良反应。
这里小编还给大家找到了
轻型对症治疗推荐(西药)
建议各位家长收藏
点击下图,放大查看
👇👇👇
06
儿童如何预防新冠感染?
① 规律作息、充足睡眠;
② 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多吃水果和蔬菜, 多喝水;
③ 加强亲子沟通,保持心情愉悦;
④ 应尽量少到人员聚集和空间密闭场所,居家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⑤ 外出或到公共场所时,应科学正确佩戴口罩,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N95口罩;
⑥ 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外出返家认真洗手;
除此之外
👇👇👇
儿童监护人可充分利用APP、微信小程序等形式,获取健康服务与指导、门诊预约诊疗、移动支付、网上查检验结果等智慧医疗服务,减少非必须到院内交叉流动感染风险。
07
儿童感染后会有新冠后遗症吗?
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对3岁以上儿童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儿童的家庭成员疫苗接种有助于儿童预防感染。
01
孕妇、哺乳期妇女感染了新冠怎么办?
和普通人群一样,妊娠期和哺乳期感染新冠绝大部分是无症状或轻症,出现症状和普通人群也相似,比如发烧、咽干、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等,一般5天就有好转。
所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感染新冠不需要过于焦虑,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用药基本都可以很快康复。
02
孕产妇出现发热等症状怎么办?
可以做核酸检测或者抗原检测,确定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无论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需要采取的对症措施都可以多喝水、物理降温,选择孕产妇可以用的中药来对症治疗。如果选用退烧的西药,超过38.5度以上,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特别要注意,选用退烧药都选用单一的药物,不要进行叠加。03
孕妇、哺乳期妇女感染后如何用药?
孕早期
👇👇👇
① 发热对胚胎或胎儿可能有不良影响,如新冠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后,发现体温升高>37.5℃时,应采取物理降温,如湿毛巾冷敷、多饮水;
② 当体温>38℃并在持续上升,应及时使用退热药物,首选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孕期
👇👇👇
尽量避免使用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等退热药物。
哺乳期
👇👇👇
哺乳期可以使用不影响哺乳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要注意与宝宝隔离,以免直接母乳喂养时将新冠传染给宝宝。
除此之外
👇👇👇
除了发热,还会有咽干、鼻塞、咳嗽、咳痰等症状,这些症状如果不严重,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可通过多饮水、保证充足睡眠和充足的营养,清淡饮食缓解部分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使用一些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较为安全的对症治疗药物。
04
哺乳期妈妈感染新冠后,需要断奶吗?
根据目前的临床观察,新冠病毒通过乳汁传染给婴儿的可能性极低。
因此如果妈妈产后感染了新冠病毒,原则上是提倡继续母乳喂养的,但是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建议母亲做好严格防护,戴N95口罩。
👇👇👇
● 在接触孩子或吸奶器前,至少洗手20秒,母乳喂养期间避免说话或咳嗽。
● 若有咳嗽或打喷嚏等,需立即更换口罩。
● 在手法挤奶或使用吸奶器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并戴好口罩;
● 吸完奶后吸奶器应规范消毒,建议妈妈们将乳汁挤出后,交由健康的人来喂养新生儿。
05
孕妇感染是否会传染给胎儿?
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但是如果是产后,妈妈、宝宝在一起的话还是要注意隔离,宝妈在空间上最好和新生儿有一定的隔离或者戴N95,可以母乳喂养。06
孕产妇应该如何加强自身防护?
对于孕产妇来说,去医院常规产检是必须的,尽可能预约好,到医院的时候更要注意N95口罩规范化的佩戴,同时减少候诊时间。有一些不是必须要去的产检,有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线上医疗的形式咨询。
01
家里老人如何预防新冠?
接种疫苗,对老年人预防重症有很好的作用。
同时,在疫情高峰期间,与老人同住者也应当接种疫苗和加强针,自觉减少非必要外出和聚集,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避免感染。
如果年轻人们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进行自我隔离,减少和家中老人的接触,降低老人被感染的风险。
02
家里老人感染新冠后应该怎么办?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专家李侗曾医生建议:
60岁到80岁的患者,如果基础疾病比较稳定可先在家观察。
如果基础疾病不稳定或有明显的心脏、肺脏、肝肾功能等异常,需尽早就医。
80岁以上老年人,最好在感染后就前往医院让医生评估。
另外,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人群感染新冠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03
患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后怎么办?
根据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这两类人群可以居家治疗:
● 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
● 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基础病控制得较好,且症状较轻,便可以考虑居家治疗。
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
就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 呼吸困难或气促;
●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等病情加重的情况。
04
基础疾病包括哪些?
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尿毒症,高血压,脑梗,肝硬化,老慢支,肺气肿等,各种心脏病等。
05
所有60岁以上、基础疾病患者都属于新冠高危人群吗?
北医三院副院长感染疾病中心主任,沈宁主任医师表示,首先要正确识别哪些是新冠高危人群,判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年龄。一般来说,超过80岁的高龄老人是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
二是基础疾病。对于一些常见的、已经控制平稳的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不属于新冠高危人群。
真正的高危人群是肾透析、血液病、或者正在接受肿瘤放化疗的病人等。
06
老年人应该怎样做好防护?
07
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需就医?
第一,症状持续或者加重,比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第二,出现新的症状。第三,基础疾病的加重。另外,一些基础疾病本身不太稳定的,或者是有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这组人群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高危人群中的高危,就需要格外重视。
08
心血管患者居家治疗应该注意什么?
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必太担心。需要关注的主线是把心脏的基础疾病管理好,把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用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克服焦虑思想。长期服用心血管疾病防控的药物不要停药,停药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疾病。如果有持续性胸痛,还是到医院去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09
老年人长期不出门还需要打疫苗吗?
① 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果感染新冠,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较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获益最大。
② 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所以还是有必要接种疫苗。
10
老年人接种疫苗后多久能够产生抗体?
一般接种疫苗之后能够产生抗体是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但是如果要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全程免疫之后大概在4周左右。加强免疫之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产生的抗体水平也更高。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这些老年人要尽快去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的要尽快加强,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11
一图读懂|不同人群防疫指南
编辑/杨 鑫
统筹/王乃清
审核/黄迅前
终审/万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