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兰屿推鸟攻略
台
湾目前有二十七个鸟类特有种,它们主要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的中高海拔森林中。因此观鸟爱好者访问台湾都会造访中部的大雪山、合欢山等地,以尽可能地去收山地的鸟类。然而,除了这些物种外,台湾东南部的离岛兰屿(上图右下角位置就是兰屿岛)也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观鸟目的地,这里虽然没有台湾的特有物种,却有中国版图上十分难以见到的菲律宾区系物种。为此,小编利用难得的休假造访了兰屿,记录下这里的鸟类并总结了兰屿的推鸟攻略,供大家参考。
◆ ◆ ◆
兰屿岛在动物地理学上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方圆只有48平方公里的小岛,兰屿在台东东南外海,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距离海岸约90公里。兰屿南望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的巴丹群岛遥遥相望,距离巴丹群岛的最北端的雅米岛约百公里。与台湾岛的高山冰蚀地貌不同,兰屿岛由火山形成,岛上多丘陵。由于属于热带岛屿气候,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岛上森林遍布、溪流纵横,孕育了独特的生物。
摄影:Crazybirdy
尽管兰屿只是一个并不大的热带岛屿,但这里的生物早就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并前来研究,特别是这里的生物区系与台湾不同而与菲律宾的类似。在二十世纪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的生物学者常常来这里进行考察和采集活动:比如黑田长礼、纫山米太郎、冈田弥一等人研究过这里的鸟类、哺乳类、两爬动物;鹿野忠雄对兰屿的甲虫类进行了研究。后者的研究发现兰屿的一些象鼻虫属Pachyrrhynchus与吕宋岛的类群接近,而另外一种兰屿和绿岛特有的兰屿光泽蜗牛(Helicostyla okadai)不见于台湾本岛(如下图),但本属在吕宋岛的多样性极高。
摄影:Crazybirdy
然而,这些物种的扩散能力都很弱,不太可能像鸟类一样飞跃大海进行扩散。 那么这些物种是如何扩散到这些岛屿上的呢?在距今2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的冰川时期,海平面比现在低约120米[1],近海的海底暴露出来形成了陆桥(如下图,浅灰色区域),于是就有学者认为它们可能是通过地球冰川时期的海洋陆桥从菲律宾扩散过来,随后海平面升高产生了隔离效应,从而产生了独立演化,这个假说看起来比较好得解释了这些生物分布的现象。
根据这些动物的分布格局,日本学者大岛正满提出了将华莱士线(Wallace’s Line)往北延伸到兰屿的见解,但直到1933年,鹿野忠雄才以实际调查发现兰屿的动物区系与华莱士线确实有关,并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切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给出了鹿野线(如上图)。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动物地理上著名的华莱士线,是由英国的进化生物学家华莱士(Alfred Wallace)所提出。简而言之,他通过研究印度尼西亚的生物,发现在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的动物区系差异区别很大(如上图)。西边的是亚洲热带的特色而东部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成分。之后的的学者又继续把华莱士线延伸到婆罗洲和苏拉威西之间,甚至是菲律宾群岛吕宋岛的西侧。有趣的是,华莱士线与更新世冰河时期东南亚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一致。华莱士以西的部分为巽他陆块(Sunda Shelf),以东的海床比较深,使得苏拉威西、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群岛仍然处于分离状态。而兰屿在这个时期与台湾岛之间是海洋,而与菲律宾群岛之间有陆桥相连。从这个角度讲,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兰屿为什么在动物地理上是个特殊的地点。
在了解了兰屿岛地理上的重要意义之后,你也许就明白小编为何千里迢迢来到兰屿观鸟。没错,就是为了能在兰屿岛上看到一些菲律宾区系的鸟种,而这些鸟种中最有特色的是被鸟友称为是“兰屿三宝”的兰屿角鸮、菲律宾鹃鸠和低地绣眼鸟。
1
兰屿角鸮
摄影:Crazybirdy
学名:Otus elegans botelensis, 早年听老师们讲起过台湾的著名鸟类学者刘小如教授来兰屿研究猫头鹰的故事,这使得这种鸟类算得上是”兰屿三宝“中最传奇的(VPN专享,兰屿角鸮的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AzzaNPuto)。 它的拉丁名botelensis中“Botel”是欧洲人对兰屿的旧称,意为“烟草岛”。当地的原住民达悟族人根据叫声称它们为“嘟嘟唔”,认为它们是不祥的象征。事实上兰屿角鸮只是“优雅角鸮Otus elegans”的兰屿亚种,其他的三个亚种分布在巴丹岛、琉球群岛和大东岛。兰屿角鸮栖息在岛上的成熟乔木上,有的时候会跑到路边的矮小灌丛。由于体型较小,它们多数时候以昆虫为食。在傍晚的忠爱桥和永兴农场就能听到角鸮的特殊叫声。 寻着叫声,用手电并不难找到它们。
2
菲律宾鹃鸠
摄影:Crazybirdy
学名:Macropygia tenuirostris phaea,拉丁名中Macropygia源于希腊文,makro表示长,pygius系现代拉丁文腰身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腰身长”的鸟,用来突出本属鸠类尾长的特征,尾长约185mm,因而台湾也称其为长尾鸠。我认为这应该是“兰屿三宝”最有难度的一种,也是最有菲律宾特色的一种。这么说的原因在于它们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及南洋群岛,台湾仅局限分布于兰屿,偶尔在台东、屏东和恒春半岛出现,其种群数量在兰屿上并不是很多,兰屿可以说是这种热带鸟类分布的最北界,也说明了兰屿和菲律宾在生态上密切的关系。它们常常成对活动,多栖息于浓密的森林中,在树冠层取食各种果实,体色较暗(栗褐色的羽毛是它们良好的保护色),鸣叫单调,并不是高调和显眼的鸟类,再加上生性敏感,就更是不容易观察到了。所以想要寻觅到它们不光需要运气,你也许需要多留意路旁的果树,并竖起你的耳朵听听,这种体长约40cm的鸟类大且笨重,飞行时往往会发出很大的噗噗声,当然每年的4-7月繁殖季会容易一些,它们会发出小孩哭泣一般“哇呜”的叫声,所以达悟族人也称其为lvoao。
3
低地绣眼鸟
兰屿岛上随处可见的低地绣眼鸟,但要拍好还是不容易的,它们总在枝叶间灵活的上蹿下跳。
摄影:Crazybirdy
学名:Zosterops meyeni batanis,本种分为两个亚种,兰屿分布的Z. m. batanis亚种曾经被列为是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的一个亚种,但近年来分类研究将它们重新划入菲律宾常见的低地绣眼鸟Z. meyeni中,batanis亚种分布于巴丹群岛和台湾的兰屿及绿岛,亚种名种的batanis便指的是巴丹群岛,而meyeni亚种则主要分布于吕宋和Babuyan岛。
图片来源:世界绣眼鸟图谱[2]
低地绣眼鸟在兰屿岛上十分常见,几乎遍布整个岛屿的各类生境,如果你听到一阵喧闹的绣眼鸟叫,那么铁定就是它们了,至于你要问它们和暗绿绣眼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以及如何区分,我也只能说它们真的极为相似,不像红胁绣眼鸟和灰腹绣眼鸟那样容易鉴别(如上图)。我觉得meyeni亚种看起来胁部更干净,且上体的绿色较浅,而batanis与meyeni的形态差异主要是batanis的体型更大一些。
4
栗耳短脚鹎
摄影:Crazybirdy
学名:Microscelis amaurotis harterti,从它的拉丁名便知其长相,mikros在希腊字中是“小”的意思,skelos则指腿部,而amauros是表明暗色,otis指耳部,看起来这就是一种耳羽为暗褐色且腿部较短的鸟类,所以称为栗耳短脚鹎。我本想着要去东北看这种鸟类,听说在北京的冬天也偶有记录,没想到在兰屿码头上看到的第一只鸟就是这货的亚种harterti,其亚种名harterti是为了纪念曾在大英博物馆做收藏组组长的德国鸟类学家Ernst Johann Otto Hartert(1859-1933)。查看地理分布才发现它们不仅繁殖于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太平洋的琉球群岛、兰屿、绿岛和菲律宾巴丹岛也有不同的亚种,看来是个成功的岛屿定居者。也许是因为它们对于植被的需求不高,无论是森林还是林缘灌丛都能见到它们成群出没的身影,而且相当的聒噪,树林里常常传出它们追逐时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平时声音比较多变,我录下一段相对来说比较悦耳且婉转的,猜测是雌雄之间交流的声音。
5
赤翡翠
摄影:Crazybirdy
学名:Halcyon coromanda,台湾岛出现的赤翡翠可能是繁育于东北地区的亚种major,也有可能是在日本琉球群岛繁殖的bangsi,因为这两个亚种都迁徙经过台湾到菲律宾或者苏拉威西越冬。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赤翡翠都是非常稀有的过境鸟,在兰屿,春秋均有机会记录到,出现的生境多是浅山林地或者海边。小编曾在新加坡的乌敏岛上见过一次该种的minor亚种,但因为当时太激动大叫了一声“赤翡翠”就不小心就把它吓飞了,所以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当我在忠爱桥下方的雨林里突然看到一个赤红色的身影时,便小心翼翼的观察和靠近,才拍到了这张难得的照片(如上图)。顺便提到自己第二次在台湾记录到的另一种翠鸟——白领翡翠(Todiramphus chloris),第一次在大雪山脚下,而这次是在我住宿的民宿“海的窝”外海边,两次都是单独一只飞过,据说这种鸟并不在台湾繁殖,是十分偶见的迷鸟,感觉自己的翠鸟运气还是不错哒。
6
红顶绿鸠
学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这种绿鸠几乎是台湾的特有种,它的拉丁名“formosae”(福尔摩沙)就是台湾岛的旧称。全世界仅分布于台湾、琉球群岛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巴丹群岛,其种群在琉球分布的数量较大,为留鸟,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这片岛链的特有物种。它们和其他的绿鸽子一样喜欢成群在茂密树林的顶冠觅食果实,这次小编在忠爱桥和永兴农场附近花了很多的努力也未能见到它们的倩影。也许好运都用在了翠鸟身上,不过好在听说在台湾岛南部的屏东和垦丁也有机会看到它们,所以这也成为再来一次台湾的理由之一。
7
紫寿带
学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好长=. =),兰屿分布的紫寿带算是一个特有的亚种periophthalmica,它的拉丁名里atro表示黑的意思,而这个亚种的体色是紫寿带三个亚种里面最深的,甚至可以称作是“黑寿带“了。它们除了分布在兰屿之外,还繁殖于菲律宾巴丹群岛,在吕宋岛和民多洛岛越冬。台湾的群体部分是留鸟,可能大部分南迁菲律宾越冬了,难怪这次也没能看到。观察兰屿紫寿带的最佳地点是忠爱桥下的红头森林生态步道教学园区里。希望分类学家们不要对这个物种动手,万一哪天兰屿的“黑寿带”成了独立种,小编就还得再跑一趟兰屿。
看了上面对兰屿鸟类的介绍,大家肯定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了,计划着也能与“兰屿三宝”和其他特色生物来一次亲密接触。那么究竟在兰屿哪里能够找它们呢?我们不妨先研究一下兰屿的地图(如下图,小编敲着黑板说,此处有重点)。兰屿岛的植被特点是海滨的平地植被多为草原和灌丛,在火山山脚下的为森林植被,包括藤本、乔木、灌丛和附生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是最丰富的,有类似于热带雨林的植被。所以大家想找的鸟类都集中在这种生境下。根据我这次的经历,大家可以在下述地点关注鸟类。
破旧的房子和石碑
从野银部落往红头部落开出去约2km的位置,矗立个一个石碑,标着永兴农场还有委员长的题词。从这里的小门一直往山的方向走大约500m,首先看到一个破旧的房子,然后就由小路进入到林子里。这里的都是在林下观鸟,角鸮、鸠鸽类都有机会。
忠爱桥和木牌子
经过青青草原的路牌往前还未到忠爱桥的时候有一个豁口,从这里走进去,就看到了一个木牌子写着“红头森林生态步道教学园区”(当然有可能已经倒在地上了),从这里的小路走下河床。其实是小路一直沿着林下的河床往山脚处走1-2km,这里可以说是兰屿最好的林子了。不仅“兰屿三宝”都有机会,还有机会看到紫寿带、赤翡翠等稀有鸟类。
因为没有爬上去所以也没有照片,但指的就是从野银部落到渔人部落的一条步道,山顶上有一气象站,只有电单车可以上去,据说这条路上也有机会看到红顶绿鸠。
环岛公路和礁岩
环岛公路两旁的植被其实一般,多数是灌丛和高草地。当然迁徙季节这里会有很多候鸟,如几种过境猛禽、红尾伯劳、黄鹡鸰、灰山椒鸟、鹟类。从环岛公路上还能看到礁岩海岸,在这里可以收获到岩鹭、燕鸥和几种鸻鹬。
兰屿岛虽小,但是环岛一周也要三十来公里,所以游客通常采用的交通方式是自驾汽车(需要驾照)或者电单车(不需要驾照)。在预定住宿时候,民宿会直接问你想要采用的交通方式,这个时候就可以预订。电单车价廉物美,但是汽车可以防风挡雨,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船上眺望台湾岛
在2.5小时的船程中,有机会看到很多平时不易见到的海鸟,如鹱、海燕、鲣鸟、贼鸥、燕鸥类。当然春天的时候还要注意飞鱼,飞鱼的种类有很多,在兰屿可以看到的有白鳍、黑鳍、紫斑鳍和红斑鳍。一来一去的5小时船程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兰屿是孤悬在太平洋的小岛,所以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从垦丁的后壁湖码头乘坐渡轮前往。船票也需要预先预定,可以联系林副经理+886985 280 455:查询船的班次并提前预定(注意淡季的班次会减少,人数不满80人不开船,所以一定要提前订好)。订好船票之后,公司会安排小巴从高铁左营站接泊。左营到后壁湖码头的车程约1.5-2小时(路上可能看到台湾鹎);后壁湖码头-兰屿的船程约2.5小时(船上充足的时间可以观察海鸟)。当然另外一种交通方式是从台东搭小飞机前往,时间很短只需要20余分钟,但是飞机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而停航。
兰屿每个部落都有一些小吃店和小吃摊,供应正餐(午餐、晚餐),如咖喱饭、芋头冰、海鲜烧烤值得尝试。
美
食
东清夜市的汉堡和旁边的Seven-Eleven
听说在春夏还有小编爱吃的油炸飞鱼作为季节性小食提供,另外用酱油腌渍的石鳖应该也很美味。但是早餐只有红头部落和东清部落的几家店有供应。此外,还有东清部落和椰油部落还有Seven-Eleven超市提供快餐服务。
民
宿
兰屿岛上每个村子都有各种档次民宿可供选择,让您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兰屿海的窝民宿
从网站“https://travel.lanyu.info/hostel/imorod-tribe”(这不是一个可以点击的链接,小编正经脸)上预定。建议住在野银部落或者红头部落,因为距离鸟点(永兴农场、忠爱桥)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几乎每个民宿都需要的预订并交订金,而且一般的民宿需要至少住宿两个晚上。
写到这里小编已经快要吐血了,如果还有行程安排上不清楚的朋友,可以加小编微信(请看下方微信号)询问。
参考文献:
[1] Voris, H. K. (2000). Maps of pleistocene sea levels in southeast asia: shorelines, river systems and time durations. Journal of Biogeography,27(5), 1153-1167.
[2] 茂田良光。2008.世界绣眼鸟图谱。全国野鸟密猎对策联络会。
[3] 刘小如,丁宗苏,方伟宏,林文宏,蔡牧起,颜重威。2012年。台湾鸟类志(第二版)。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欢迎关注推鸟公众号
我们将为您推送关于鸟类的最新研究及咨询
微信号:bird-lisiqi
长按或扫码即可关注
点
阅读英文原文和相关文献?
请戳这里“read more”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