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们的家乡“年味”
“年夜饭”“赶年集”“行花街”
“舞龙”“耍狮子”“走亲戚”
……
春节期间各地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
聚拢起浓浓的年味儿
跟着律家君一起
看看律师们晒出的家乡年味儿
问道青城山,有家心则安
李冯森 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
自疫情以来,已经三年没能赶在春节回家过年,每年只能在视频中“遥遥相望”,年味似乎淡了些。但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今年顺利在大年二十八回到家乡——成都。
刚回到成都,便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年味”。穿梭往来的各地游客、各家窗台上还在风干的腊肠、十年不变的小龙坎、永远那么多人的春熙路、还有人民公园的糖油果子……高楼林立但又烟火气浓郁,热闹非凡却又有一股成都独有的慵懒安逸。家乡的“年味”,是新旧重叠的红尘气息。
家乡的“年味”,自然少不了美味的川菜。四川多美食,但我却独爱母亲的手艺。从自家腌制特色排骨腊肠到酸萝卜炒土鸡,从豌豆尖煮酥肉汤到凉拌折耳根,前前后后合计十来道菜,道道美味,川香四溢。每年这时候,父母总会在餐桌上和我们说起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从过年时羡慕别人家里可以吃肉,再到走出大山赶上改革开放下海经商的好时代,从困难到小康,从年轻到老去,一切仿若昨日,却又迎来明天。家乡的“年味”,是忆苦思甜的美好回忆。
烧香祈福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节目”,成都附近山脉多庙宇道观,对很多成都人来说,新的一年登高望远,烧香祈福,兼具强身健体、洗涤心灵的益处。今年我们家选择了青城山,正所谓“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漫步青城山中,听古观钟鸣,看白雪未消,品一口淡茶,拜三五先贤,登高心自静,望远路自宽。家乡的“年味”,是在群山之巅许下的新年期许。
听着家人述说过去的事,走在街上看着新起的楼,吃着小时候的味道,不禁感叹白驹过隙,深刻感受到行者无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但好在无论再忙再累,当回到家乡的一瞬间,又仿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家乡、家人永远是一位游子最心安的后盾。家乡的“年味”,是令人心安的味道。
湖南衡山乡下的春节民俗
徐洪辉 广州金鹏(东莞)律师事务所
衡山又名寿岳,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绵亘于衡阳和湘潭两盆地间。我们乡下的春节传统民俗较多,其中保留至今、且颇具特色的有“拜祖年”“舞龙耍狮”等等。
大年初一“拜祖年”是衡山独有的习俗。新年第一天,同家族男丁早餐后齐聚上祖山,带上肉、鱼、鸡“三牲供品”或时令鲜果等,给埋葬于青山之间的已故先人焚香叩拜,寄托哀思,祈愿求福,故称“拜祖年”,礼俗甚盛。祭拜过程中,长辈们总不忘给后辈讲述家族历史,劝诫大家继续忠于国家,保持良善,真诚做人,努力办事。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拜祖年”是一种慎终追远的文化传承,要我们记住自己的根,牢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先祖曾为建设家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舞龙”“耍狮子”也很有特色。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农村或城镇,都能看到龙狮飞舞的身影,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多数情况下,舞龙队或舞狮队“主动拜访”,在正开业经营的商场内,或比较豪气的住宅里舞耍一番,向主人家诚挚表达祝福语,主人家按照当地规矩给付金额不等的红包作为感谢酬金。此外,如果有特别的要求,如新店开业、新宅入伙等,则需预约邀请。
在我们当地有个流传的说法,即“明为玩耍闹新春,实为消灾驱瘟神”,还说自从狮子龙灯耍过之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村民们富裕起来,舞龙队或舞狮队的业务更好了,不少做生意的人家会欢快地将队伍迎进门舞一舞,喜庆一番,预祝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还有一些传统习俗亦沿袭至今。
如:大年三十是除夕,年夜饭较以往更丰盛,亲人团聚酒足饭饱后一定要剩饭,寓意年年有余,饭后全家围炉团坐,喝茶聊天,直至深夜,有的则彻夜不眠,俗称“守岁(坐岁)”,寓意把邪瘟病疫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又如:大年初一这天不能扫地搞卫生,也不能洗澡洗衣服。据老一辈人说,这天的门前满地火红的鞭炮渣,以及屋内的果皮纸屑等,均被视为“钱宝”,所以不宜打扫,寓意“不能把财喜扫出去”。
再如:“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即大年初一做儿子的应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做女婿的应随堂客(妻子)去岳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亲朋戚友互相拜年。
潮州青龙庙会
许湘辉 广东铮辉律师事务所
潮州青龙古庙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潮州青龙庙会更是承载了潮州民众的信仰和感情。2012年,“潮州青龙庙会”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争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潮州青龙古庙获得“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的称号。潮州青龙古庙是潮州民俗文化的重要地标,是天下潮人的思乡圣殿,更是联结海内外潮人的重要纽带,是体现潮人感恩、圆融、开拓、进取的性格特征的重要平台。
每年正月二十四日是青龙古庙的庙会吉日。庙会期间,灯影鼓乐,百戏杂陈,满城欢腾、万人空巷。透过青龙古庙,可以窥探潮州文化的前世今生。每年此刻,来自海内外各地的潮州兄弟姐妹、潮人子孙,带着虔诚的心与真切的祝愿,共祈天下太平,风调雨顺。
潮州的青龙古庙,始建于北宋,潮州人称“大老爷宫”。青龙庙的安济圣王,即是三国时候的王伉,守土爱民,为后人所崇奉。清初由潮人谢姓的,从云南刻着木像回来,在城南的堤畔地方,立庙供奉,历来有灵异的传说,所以香火很盛。潮州各县的住民,大都震闻威名,每逢吉日良辰,庙里拜神的人物很拥挤;即在平时,亦有陆续不断的拜神的善男信女,香烛燃烧,礼品敬奉。求保平安的,求吉添丁的,求财谋事的,祈求美满姻缘的,各人各业,各有所求,庙祝年可获利千余元,这可以见得香火的旺盛了。年关元月的出游,更有一番狂欢的盛况:花灯美景,百戏杂陈,鼓乐喧天,爆竹震耳,游人达十万余,全城如醉如狂。居民乘此期间,应酬戚友,宰牲宴客,备极奢华,为潮州游神中最高的盛况,可谓极热闹之大观了。
潮州府城传说,相传王伉神像莅潮之后,屡屡显灵,镇御韩江水患,庇佑古城安宁,潮州人民将其视作“潮州城福主”,尊称为“大老爷公”。清末民初,大批潮州人下南洋谋生,临行之际多在青龙古庙祈求顺利平安并携带香灰随行,将安济圣王视为事业腾达的保护神。在人们心目中,安济圣王有求必应,赐福咸民,安济圣王信仰成为潮州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香火数百年长盛不衰。
香火缭绕,祈福者众。信仰是一切民族之母,也是一切民间艺术之根。在潮州,我们所知道的潮州木雕、潮绣、嵌瓷、潮剧、潮州大锣鼓,这一切如果离开了民间的信仰,我们就没办法对潮州做一个真正深入的了解。青龙古庙一直以来都是潮州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潮州民俗文化的鲜明符号。
广州过年“行花街咯喂”
刘逸洲 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
说起广州人的年味,是挂满街头巷尾的大红灯笼,和每个人嘴里哼哼的贺年歌;是一德路琳琅满目的对联、挂饰,和忙碌置办年货的氛围;是年夜饭的盆菜、白切鸡,和老广自家炸的油角、蛋散、糖环;还有大人们的迎春花,孩子们的利利是是……而对于广州人来说,最浓烈、最浪漫的广府年味,莫过于广州过年“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
“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是2013年官方提出的城市文化名片。“花城”是全国人民对广州最深刻的印象,而“迎春花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名片。早在2007年5月,广州迎春花市成为市级非遗,同年6月入选省级;2021年6月,“行花街”民俗正式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花市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民俗渊源。在广州晓港公园内,有一块名为“花洲古渡”的牌坊,人们称为“花渡头”,这里是广州花市的起源地,源于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逐渐发展为藩署前(今广东省财政厅前)及双门底(今北京路)年宵花市,除了卖鲜花,还卖其它年宵品。20世纪20年代,广州“行花街”的年俗基本定型,花市规模更大,人气更旺,广州市政府在1958年正式将其命名为“迎春花市”。20世纪60年代,广州花市迎来鼎盛时期,四大花市的格局基本形成。此后,广州花市伴随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兴旺,从四大花市发展到八大花街的格局,如今发展成广州十一区的迎春花市,各区广府人走出家门都能“行花街”,在浓浓的年味和花团锦簇中红红火火过大年。
今年广州的迎春花市,尤为热闹。停办了两年的广州花市,在备受期待中带着广州人最熟悉的年味回归。十一区花市,最受关注和熙熙攘攘的,是有着“百年花市”之称的越秀西湖花市,这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花市,承载着广府年俗文化和广州城市记忆。
“行花街”不只是看花买花,花市有古色古香的牌楼,张灯结彩的装饰,争相斗艳的年花,还设置了手工艺品、非遗文化展示档位,一边“行花街”,一边感受广府文化。“行花街行大运”是每位广州人的年味和期待,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的祝愿和向往,花街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烟火气息,从腊月廿八至除夕夜,喧嚣热闹。每到春节,一首耳熟能详的粤语贺年歌曲总会响遍大街小巷:“迎春花开,带来了好年华;迎春花艳,倍觉景致如画。花开富贵,人尽畅怀;万事胜意,无牵挂……”还有东山少爷的粤语特色贺年歌“行花街咯喂,你今年梗上位;行花街咯喂,你今年冇闭翳……”广州人以“行花街”的方式,表达着对新年的期盼,对生活的热爱。年味与花香相伴,大地回春,顺风顺水,万事如意,平安吉祥。
一起去吃“霸王餐”(茂名年例)
谢安凤 广东诚挚律师事务所
年例萌芽于岭南古老的祭祀,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部分保留明清时期祭社风俗,汇融中原元宵节的娱乐喜庆色彩。在经年累月发展中,年例融入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发展成为粤西最隆重的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年例的举办为粤西地区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了“好心文化”精神,弘扬了国家统一、和谐团结。2013年,茂名年例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茂名十大文化名片”。
我老家在广东省化州市,各村居都有年例。年例这天十分热闹,有祭祀、舞狮、游神、烧仗炮、看大戏、吃宴席、放烟花等等,活动丰富多彩,浓浓的年味,特别有仪式感。自年初二开始至二月底,只要你不嫌劳累,几乎每天都可以吃“霸王餐”,可能是亲戚家,可能是朋友家,可能是亲戚的亲戚家或朋友的朋友家。有些人脸皮较薄,觉得不熟悉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不带礼物很尴尬。事实上,来者是客,你尽管来,不用红包,不用礼物,主人家都会在年例这天准备丰盛的美酒佳肴款待,有白切鸡、烧鸭、扣肉、大虾、螃蟹、清蒸鲈鱼等等。
年例大过年。年例作为粤西地区家家户户最隆重、最热闹的民俗活动,堪比春节联欢晚会。平时,各忙各,联系少。一年来,主人家也只有这一天会把所有亲戚朋友召集起来欢聚,把平时冷却的感情再次焐热,一年又一年,持续加温。
年例这天,主人家斥巨资大操办,目的图个来年丰衣足食、诸事顺遂。来吃年例的人越多,主人家越高兴,寓意人丁兴旺、繁荣昌盛。来吃年例的小孩还会得到主人家发的利是,寓意大吉大利、恭喜发财。所以,年例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更是联结了亲人、朋友之间的温暖。毫不夸张得说,很多朋友都是通过吃年例保持联系,疫情三年,年例被按下了暂停键,很多朋友也少联系了。如今,茂名人熟悉的烟火味重新回来了。趁着这春暖花开的日子,去吃年例,去见你想见的人吧。
驻马店市春节习俗
张宇轩 广东崇晖律师事务所
我的家乡地处中原,明初因便于车马通行而得名——驻马店。家家户户都因为春节的到来而热闹起来,故而每年我都很期待春节的到来。
家乡过年时有句土话很是贴切:“二十三点灶蜡,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贴花门儿。”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我们会在家中祭灶,希望来年也能灶炉长热,不愁吃穿。
过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到集市上为新的一年购置吃穿用品,又称为“赶集”或“赶年集”。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换门画,晚饭前还会燃放鞭炮。当天的晚饭一般是吃水饺、汤圆。如果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预示着他来年有好运。
大年初一,大家会燃放鞭炮迎接新年,在吃过早饭后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这天禁止用剪刀等利器,也不许打扫卫生。
正月初二开始,携带礼品到亲友处拜年,俗称“走亲戚”。初二走舅家,初四或初六则要跟着媳妇回娘家,俗称走“老丈人家”。晚辈走亲戚时,长辈还需要给没有成家的晚辈压岁钱。
正月初五,过年活动告一段落,一些年规禁忌自此可以破除,故称“破五”。家家吃水饺,放鞭炮,祭祀祖先神灵,家里可以也用剪刀、使锥子、动扫帚,商店门铺开始营业。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这一天家人吃团圆饭,还会盛上一碗热腾腾的元宵。
记忆中的“过年味”
宗艳梅 广东诺安律师事务所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来,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回想起家乡特有的春节习俗。
印象最深的当属年二十六左右的“杀猪”,大人们将家中饲养了一年的土猪抓出来进行屠宰,各家亲戚也会提前预定分猪肉,剩下新鲜的猪肉排骨等一起放进大锅中进行炖煮,小孩子最开心的莫过于抓着一大条排骨直接啃了,特别美味。
年二十七开始大扫除,全屋上下左右都需要打扫干净,屋顶的灰层、屋外的杂草、猪牛粪等全部清除,开开心心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家乡有两个年:年三十是过小年,年二十九才是过大年。年二十九这天,大人们从早上开始忙碌到中午,家中男丁备好“三牲”祭拜先祖,点爆竹吃年饭正式迎接春节。
大年三十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晚会收到长辈发的“压岁钱”,放在枕头下枕着睡觉,等第二天买好吃好玩的。另外,大年三十午夜时分还要鸣爆竹才能关门睡觉,这叫“封财门”。
年初一清晨起床,长辈也需要再鸣放一小串鞭炮才能开门,俗称“开财门”,接着装香点烛,备素点心在厅堂敬天地,拜祖先,称“装天香”。初一这天,长辈们做好饭菜后就去娱乐消遣,不能扫地洗衣干活。小孩子们穿着新衣到处去玩,别提多开心了。
正月初二是“回娘家”拜年,初三不拜生年,只拜上年家有老人去世的亲戚家,俗称“拜大年”,初四开始各家亲戚互相串门拜年,直至元宵。
记忆中,过年期间我还跟着外婆去邻村看“孟戏”,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又名盱河戏,这个戏曲活动只在每年正月演出一次,一次大概一周时间,演出期间各村的人都会聚集观看,场面非常热闹。
供稿 | 省律协文化与宣传表彰工作委员会
编辑、排版 | 晓玲
校对 | 宣传部
往期 · 推荐
省律师行业党委、省律协开展“迎新春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
律师有个【书写者】群,“迎新春送温暖”作品出自他们
筑就法治梦想,唱响幸福春晚——省律协福体委参加幸福春晚展演录播活动
“广东律师之家”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xuanchuanbu@gdla.org.cn
长按关注
广东律师之家
律师精神的栖息家园
点个“赞”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