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了个梗,朋友圈满是秀红包和奶茶的。
更多的是歪楼的,
当然少不了插科打诨的,
秋天的第一套房就算了,来这个吧。
大王认为,这个梗之所以能快速的火爆朋友圈,是因为很多女孩子,在这个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并没有一个爱人送来一杯热乎乎的奶茶,或者一个520的红包。
那么,那些本来要来怜香惜玉送奶茶的小哥哥们和优秀的年轻人呢?
大城市他们待不住了,到三四线城市去了,或者干脆,回到老家的小县城了。
小哥哥们的阶层迭代日益跟不上小姐姐们了,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
大城市女多男少,小城市女少男多。
北上广深和强二线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小姐姐们在寒意袭人的深秋,小手冰凉,满心孤寂,缺乏爱人一杯暖手的奶茶。
一杯秋天奶茶的背后,是大城市年轻男女们的阶层失衡。
在2019年的中国人口结构中,男性人口7.1亿多,女性6.8亿多,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当然,这不意味着产生了3000万光棍。
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性别比则高达206:100,30-39岁男性中有1200万人处于非婚状态,而同年龄段女性仅有一半。
明明是男多女少,娶媳妇难啊,小姑娘们怎么还缺奶茶呢?小哥哥们的的城市化进程,怎么就赶不上小姐姐们了呢?
答案在经济能力上。
大城市,女孩子只要支付自己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基本就能生活,而男生如果要结婚,起码的条件是,你得有房子吧?没有归宿感不说,孩子将来上学怎么办?房价我们都是知道的,北上深,10万/平起,广州和强二线,怎么也得3万。500万买套房,好吧,经济适用男。
北京市,2018年男女比例是98:100,然而婚介行业协会统计的适婚男女比例1:4,更要命的是,大龄未婚女性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81.1%,而大龄未婚男性中53.7%受教育程度居然在初中以下。而上海呢,差不多也是1:4,都说本地户籍男生投了一个好胎。
(不代表本文意见)
但这也是供不应求的,而在鼎鼎有名的人民广场相亲角,常年的男女比例是30:70。
满眼的广告望去,基本都是:浦东女,月薪8000、徐汇女,月薪xxx、松江女,身高162...
就连SKII当年也拍过一个广告《她终于去了相亲角》,为大龄剩女们加油打气。
不孝感和家里人的催促,让这些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和婚姻改变自己的姑娘们倍感压力。
其实不光是中国,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是如此。
澳洲的媒体直言不讳,在澳洲,30岁的单身澳妹,找个男人真难啊。
阶层越高,城市越大,越缺优质小哥哥。中国在欧美的留学生,男女比常年在45:55。失衡的原因,是经济原因,更是很多男生的阶层迭代未遂。日本是最典型的,90年代泡沫破灭以后,男性的平均收入直线下行,早在2015年,厚生省统计的日本到50岁都没结过婚的人口比例,男性占23.3%,女性占14.06%。日本人称之“终生未婚率”。
日本一半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东京一家就占了全国总人口的30%,简直是寸土寸钻,娶不起媳妇,实在是穷闹得。大王看来,日本人爱加班,很大原因是连媳妇都没有,晚上没人查岗,没人催他回家,更不用他辅导作业啊!
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能结婚的大概是5279万,4805万是单身者,好吧,有一半都是光棍。中国的键盘侠们压力很大啊,将来迟早有一天,中国会流行“不到东京不知道身体不好”,你懂的。
人类毕竟还是哺乳动物,财富,很多时候都挂钩婚姻权和生育权。很多人要集中六个钱包,才能获得给小姐姐们送奶茶的机会。
既然小哥哥们扛不住都回到了三四线城市,那么自然那些地方就男多女少,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越薄弱,女生就越少,彩礼就越高。9102年了,很多乡村的天价彩礼层出不穷”,动辄要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
为了验证这个,大王当年趁发年终奖的时机,专门叫财务去银行取了新钞来算。万紫,5元*10000张=5万;千红,100元*1000张=10万;一片绿,一堆50块。15-20万之间。一张百元人民币1.15克,三斤三两是1650克,约为1435张100元面值人民币,14.35万。一动,汽车怎么也得10万的,不动,房子就算120平,6000/平米,也得70来万。一杯奶茶20元,100万能买5万杯,一年送365杯,够喝136年的,唉。
问题还不在这,正因为结婚成本高,很多人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要么花费大钱,把老家的房子翻修一新;要么为了面子,先买个开回来就会贬值的车;要么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夜暴富,赌博,传销,日益焦躁。年轻的新婚夫妻很快会发现县城根本没有工作机会,等生完孩子,要么搞一个门槛很低的餐馆或者服装店,一半以上概率亏的一塌糊涂。
要么双双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不会超过5次,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缺少父爱母爱和家庭教育的孩子,性格和学习能好吗?
等到了孩子那一代,他们还得再花2-3代人的时间,完成本来今生就能实现的阶层跨越。
要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搭上历史的快车。
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从70年代起有三次大的历史机遇。
第一次叫“知识改变命运”,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摆脱农民身份。上了大学,户口才是“非农户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农转非”,这当年都是要走后门花钱才能办的,城镇户口的粮油本和农民都是不一样的,有补贴。
第二次叫“城市化进程”。198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仅20%,城镇户籍人口2亿,而到了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高达60.60%,城镇人口增加了6.4亿,巨量的人口涌入背后,是土地的巨大升值,房产成为主流的财产性收入。
第三次叫“科技红利”。从毛衣摩擦和华为事件以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前有狼后有虎,这次必须玩真的了,正是发展科技的好时机。
而我们今天,正卡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大机遇之间,普通人如何在科技红利里分一杯羹,大王在知识星球解释过了就不展开,还是讲回年轻人阶层跨越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尽量留在大城市。大王早在《一拍大腿,早该听老师的念叨》一文讲了,大城市的大资源、大企业、大佬是普通人成功的稀缺要素,虽然竞争残酷,但大城市的造富效应,和小城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即使在大城市扛不住,那也是从三环退到四环,再不济,那也是退到大城市周边,有轻轨连接的卫星城,比如说,从国贸退到通州,从徐家汇退到松江。再不济,也不要退回小县城的老家,怎么也得去强二线城市,GDP万亿俱乐部城市。
大城市的郊区,发展的潜力也远远超过一般的地级市,房子在的城市级别越高,相亲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在小城市众人瞩目的女神,在大城市有房者身边也成了邻家小妹,因为你有几千万人的气场加持。拉着她去黄埔江边看看十里洋场,带她去迪士尼坐旋转木马,这就叫降维打击。有的人说,我已经在小城咋办?如果你不是体制和类体制内的,没有像样的产业,依然一事无成,趁你还能动,还有荷尔蒙,抓紧去拼一把,拼了可能后悔几年,不拼,可能后悔半辈子。
而很多人不敢向前一步,是因为害怕贷款,害怕月供,害怕失去目前静好的生活。阶层跨越的最大的障碍不是物质的贫穷,而是精神的穷困。遗传的自卑限制了他们的斗志,严重低估了自己。
穷则变、变则通,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会激发出无限可能,当一个人拼尽全力买房,天天为月供而发愁时,他只能被迫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
我们都崇敬的任正非,要不因为弄丢200万货款,老婆离婚单位辞退,怎么会有动力和精神去创办华为呢?
因此,房子这个历史机遇的象征,在这个大时代应该是鞭笞你前进的动力,向上跃升的阶梯,而不是害怕奋斗的借口。几年后回头看,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的人都会感谢那时的自己。况且,第三次大的机会,科技革命的红利基本是和小城市无关的。你那边,有数据中心吗?有IDC机房吗?有人工智能孵化器吗?路上有跑着自动驾驶的试驾车吗?
房产就是城市,城市就是阶层,阶层就是机会,机会就是财富。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我虽然最终没混住大城市,但现在小城工作休闲岁月静好,何必瞎折腾想东想西呢?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回来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就看你追求什么,想为自己、家人和后代走多远了。
人口向大都市圈的聚集是不可逆的,全球都是如此。
对大城市单身的小姐姐来讲,虽然婚姻是次优选择,但千万千万,不能勉强自己,天天恨嫁,最后随便打发。更没有必要就此放弃,《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汗给女儿说的很明白,之所以要你当上冠军,去上大学,就是不想让你在乡下每天围着锅碗瓢盆转。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蝴蝶不来,用力盛开。每天都拉涨停,你还怕没人接盘吗?
而已经结婚的,珍惜这份情感吧,虽然哲学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最后变成了搭班过日子,但这毕竟是你十四亿分之一的选择,千年修得的姻缘。
多一分宽容,多一分体谅吧,在发火关头,想想他的好,
毕竟,如果没有他/她,你还在寒风中等人送上热奶茶呢。
鉴茶财富100课,独到的财商课程。探讨中产阶级在大时代的思维与升阶,请后台加入另一个星球“财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