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合肥】《梁祝》落幕 庐剧再启程

2018-01-06 大湖之声


1月5日晚,新版庐剧《梁祝》在安徽大剧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观众席上坐着的有垂髫小儿,有耄耋老人,有背着双肩包的大学生,有捧着枸杞茶的中年人,有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还有戏曲研究专家。


他们都是阅“卷”人。



灯光亮起。


看惯了传统戏曲舞台设计的观众惊讶于眼前简单到极致的舞美。树、拱门、石阶、矮凳,皆似用白纸剪出,被灯光涂抹色彩。台下望去,仿若清晨残梦,徒剩轮廓。


“祝英台”和“梁山伯”唱着庐剧邂逅,台下更静了。


戏迷想听一听久违了的经典有没有新滋味;没听过的观众想试一试新时代的庐剧到底合不合口味。


土腔土调还在,节奏更明快了。老戏迷说。


 “庐剧比我想象的要时尚得多。新观众说。


耳朵尖的戏迷一下听出了弦外之音,这还是现场伴奏啊,听这节奏像丁红兵在乐池里。


司鼓者丁红兵确实在乐池里,和他一起藏着的还有30多位伴奏和伴唱。


司鼓者,又称“打鼓佬”。资深戏迷都知道,司鼓者是戏曲乐队的指挥,整台戏的节奏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可谓“灵魂人物”。



丁红兵出生于戏曲世家,庐剧皇后“丁玉兰”便是他的姑姑。整台戏中,丁红兵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着各种节奏。在他的指挥和带领下,整支乐队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用二胡、琵琶、阮、扬琴、笛子、大提琴、贝斯、电子琴等乐器渲染剧情、衬托人物,对剧目进行中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烘托,让新版庐剧《梁祝》更具艺术感染力。


现场伴奏是戏曲的传统,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合肥庐剧院的演出都是提前进棚将伴奏录好,演员在舞台上跟着录好的伴奏音乐唱的。这样唱,演员必须得跟上节奏,往往会很累。但有了司鼓在现场,他可以根据演员即时状态随时调整节奏,让演员不累,也让观众听着舒服。


丁红兵和伴奏团队的出场是传统的又一次回归。


不知不觉,近两个小时过去……曲终人未散,人们起身为所有谢幕演员齐齐鼓掌。



 “经典的旋律在心中久久回荡。出门的时候,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十八里相送》的旋律,大家都意犹未尽。”80后观众梁昌军带着女儿来看戏。因为女儿特别喜欢钢琴版的《梁祝》,梁昌军想让她也听听庐剧演绎的《梁祝》,感受传统的魅力。


安徽大学戏剧系主任王夔看完演出后认为,新版庐剧《梁祝》通过致敬经典的方式帮助合肥庐剧院聚拢和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也通过赓续传统的方式帮助庐剧实现了创新性发展。整台演出清新雅致、引人入胜,充满青春气息,完成度很高。


 “剧本修改得精炼、简洁,不脱离主题;舞台上干净、淡雅,灯光、布景、服装等有大家风范,营造了诗意的氛围;音乐上的融合很好听,也很流畅。通过这次尝试,今后庐剧应向大庐剧上发展,而不再局限于各自的流派。”国家级非遗庐剧传承人黄冰也为这部戏点赞。


当然,新版庐剧《梁祝》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尤其是一部既想要保留传统精华,又想要亲近现代观众的剧目。



如果说首演是一场考试,那么考完后根据阅卷人的意见和建议查缺补漏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在查缺补漏中将作品打磨成精品,为庐剧发展史上再贡献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人们所期待的事情。


大幕落下,余音绕梁,庐剧再启程。


作者:偲语梁祝


信息提供:合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还喜欢 · · · · · ·

▶【宣传动态】扎实做好应对暴雪天气宣传工作

▶【志愿合肥】暴雪无情人有情  志愿行动暖人心

▶【文化聚焦】来听这场戏,让宁静重回心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