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满楼 | 慈禧太后墓里挖出来的宝贝都去哪了
本 文 约 36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一
1908年11月15日,执掌大清政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年74岁。
停灵17天后,慈禧太后于12月2日出殡。当日清晨,天气阴冷,寒风刺骨,城内所有交通都已中断,凡送葬行列经过的地方,整条大街上站满了旗兵和配枪的新军士兵。
据记载,当日葬礼极为隆重而豪华,友邦人士也为之叹为观止。荷兰阿姆斯特丹《电讯报》驻华记者即报道说:
慈禧太后的灵柩很重很庞大,“黄澄澄的灵柩恰似一沉重的纯金块,其柩衣也像是用金属而非织锦制成。阳光下,它就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
在一百多位轿夫的扛抬下,慈禧太后的灵柩被一步步抬到了清东陵。如此浩大而奢侈的葬礼,在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同时,无疑也引来了众多的觊觎者。
在整个清东陵中,慈禧陵寝是最精美考究的一座,其所用石料一律采用上好的汉白玉,三大殿梁枋均用名贵的黄花梨制成,棺椁用的是名贵的金丝楠木,可谓“寸木寸金”。
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入葬前向陵墓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宝,其中包括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另有翡翠西瓜、甜瓜、桃、李、杏等宝物两百余件。仅这些珍宝,就价值数百万两白银。
而在葬殓完毕后,因棺内还有孔隙,又倒入四升珍珠、两千余宝石填棺,其棺之大,其奢侈可知。
最让人关注的,是慈禧太后入殓时口含的夜明珠,据说此珠在夜间百步内能照见人的头发,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棺内最珍贵的陪葬品还不是夜明珠,而是用白玉雕成、号称可以“烟云流动”的九玲珑宝塔,可惜这只是传闻而未见其物。
二
当然,慈禧太后过于奢华的葬礼和过于丰厚的墓葬也未必都是好事。
1912年清朝覆亡后,无论清东陵还是清西陵,都曾有盗墓贼光临。而其中造成最大破坏的,莫过于1928年孙殿英部对清东陵的公然盗掘。
孙殿英,字魁元,河南永城县人。孙本是帮会土匪出身,后趁着乱世拉着一帮会徒自立山头,渐成势力。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之时,孙殿英先后投靠憨玉琨、张宗昌等军阀,所部竟逐渐扩大为一个军。
孙殿英
1928年,在其所属的直鲁联军被北伐军击败后,孙殿英率部投降了蒋介石并被改编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孙任军长,在天津蓟县、河北遵化一带驻防。
孙殿英的军队一向纪律很坏,又非蒋介石的嫡系,为了给养与生存,于是打起了盗墓的主意。1928年7月初,孙殿英部先是借口剿匪进入清东陵;4日至11日,又以军事演习戒严的名义将清东陵团团围住,以便从容实施盗墓。
7月5日,孙殿英所部师长谭温江及第七旅旅长韩大保率一营工兵营来到东陵,其将守陵人赶走后,即开始动手盗陵。
最初,孙部匪兵不懂盗墓而乱挖一气,但忙乎了两天,仍找不到地宫的入口。后来,他们寻到一位当年参与修墓的老匠人,这才顺利找到地宫入口并用炸药将其轰开。
据说,在慈禧太后的陵寝被打开时,地宫口喷出一股强烈的气浪,将这些盗墓者都吓坏了,他们以为里面有机关,实际上这是由于多年封闭形成的里外压差造成的。
之后,在连续打开两道石门后,盗墓者进入最后的主墓室,即所谓“金券”,这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而成的石室,其正中有一座汉白玉石台,也就是所谓“宝床”,上面停放的巨大棺椁,即慈禧太后及其陪葬珍宝的所在之地。
大功告成后,匪兵们并不敢动手而是对着棺椁三拜九叩,说明为筹集军饷而不得不盗墓,表白一番后,才开始破棺盗宝。
在《世载堂杂忆》一书中,一名自称盗陵连长的人回忆说:
当时将棺盖揭开,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
除了外,另一个被彻底盗毁的就是乾隆皇帝的裕陵。乾隆的裕陵规格高于慈禧太后,但毁坏程度却更为严重。
原来,由于乾隆地宫中浸水,加之内部昏暗,匪兵们为了争夺宝物而肆意践踏破坏,以致地宫内帝后六具尸骸毁伤脱落,散布于泥水当中;而匪兵撤离后,附近土匪又再次来袭,其用箩筐将泥水中找到的各种物件运到附近小河边淘洗,宝物留之,尸骨则任意丢弃。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乾隆地宫中的尸骸无法分清谁是谁的,而且有些尸骨在此过程中已经无法找到。最终,除嘉庆生母孝仪皇后的遗体保存完整外,其他五具残缺不全的尸骨只能拼在一起,五人合用一棺成殓。
这一结果,恐怕是自诩“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所不曾想到的吧!
三
清东陵被盗的消息传出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当时已经逃到天津的溥仪在日后的回忆中说:
我听到东陵守护大臣报告了孙殿英盗掘东陵的消息,当时所受到的刺激,比我自己被驱逐出宫时还要严重。
事后,清室遗臣痛哭流涕,并多次要求国民政府严惩盗陵凶犯。
当年8月,孙殿英部师长、盗陵要犯谭温江因为在北平销赃而被捕。当时北平的报纸报道了谭温江的被捕经过:
谭(盗陵所获财宝)之一部分,则运至天津某租界其弟谭淞廷处,在津零卖不少,随又由其弟运极少数之物至平售卖,寓中国饭店八号第九号,终日狂嫖,挥金如土,已引起侦探之注目。
之后,谭之弟经人介绍与琉璃厂古董商黄百川交易并转手卖给洋商,“成交约十三万元余”。事后,经北平文物维护会举报,谭温江与黄百川均被逮捕。
几乎就在同时,青岛警察厅也在一艘轮船上抓获了孙殿英部的一名逃兵,并从他身上搜出了30颗珍珠。据这位名叫张歧厚的逃兵招供,孙殿英、韩大保还有另一位姓柴的旅长都参与了盗陵。
慈安、慈禧太后定东陵鸟瞰
此外,据当时报纸记载,7月9日孙殿英于夜间乘坐汽车来到马兰峪,而《流氓军阀孙殿英》一书中也说,“在把宝物盗出的时候,孙殿英乘汽车由蓟县来到墓地,他将宝物检视一遍后,满满地装了五只大皮箱,由孙亲自加封、盖章,交给他的亲信人员带回蓟县司令部。”
在各方压力下,负责京津的阎锡山电令卫戍司令部从速组织军事法庭,并由商震上将出任审判长。与此同时,第六集团军总指挥徐源泉也将孙殿英此前呈报的所谓“东陵剿匪”所得宝物加以封存,并向外界表示对此案决不宽贷。
1928年12月中旬,军事法庭首次开庭调查,由于主犯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而幕后主谋孙殿英完全逍遥法外,审理一时陷入僵局。直至次年4月开庭预审,案件仍没能取得进展。
经过一个半月的匆忙审理后,军事法庭于6月15日作出了预审判决草案:东陵盗案系遵化驻军勾结守陵满员,盗墓分赃。这一结论,明显含糊其词,因为所谓“遵化驻军”究竟是哪支部队、幕后主使究竟是谭温江还是孙殿英,一概没有说清。
而在之后的中原大战中,孙殿英转而反蒋投阎,谭温江也很快在阎锡山的批准下被释放,东陵盗案由此无人过问,不了了之。
等到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取胜后,孙殿军又投入张学良门下,不久升为第四十一军军长。抗战时期,孙殿英与庞炳勋投敌组织“新五军”,诚可谓“三姓家奴”,本性难改。
抗战结束后,孙殿英又因“曲线救国”而被委派为先遣军总司令,后在1947年河南汤阴之战中被解放军俘虏而死于战犯收留所中。
四
据坊间传说,孙殿英之所以在东陵盗案中毫发无损,其中的另一原因是向南京政府蒋介石等要人行贿所致。
据孙殿英身边的少将高参文强回忆,孙曾以炫耀的口吻向他谈起东陵盗宝之事:
乾隆墓中陪葬的珠宝不少,最宝贵的是乾隆颈项上的一串朝珠,上面有108颗珠子,听说是代表十八罗汉的。都是无价之宝,其中最大的两颗朱红的,在天津与雨农(戴笠)见面时,送给他做了见面礼。还有一柄九龙宝剑,我托雨农代我赠给委员长(蒋介石)和何部长(何应钦)了……
(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托雨农(戴笠)代我赠宋子文院长,口里含的一颗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我把夜明珠托雨农代我赠给蒋夫人(宋美龄)。宋氏兄妹收到我的宝物,引起了孔祥熙部长夫妇的眼红。接到雨农电话后,我选了两串朝靴上的宝石送去,才算了事……
此外,曾经担任孙殿英老长官的第六集团军总指挥徐源泉据说也得到了一批宝物,这些都是孙殿英送给他用意帮忙打点一些官员。
当然,目前的各种说法包括文强的回忆多数真假难辨,因为上述名人去世后,其遗物中均未发现传说中提到的宝物。因此,这些宝物究竟是被私吞、被毁还是行贿,目前已是难解之谜了。
倒是1928年《中央日报》上的一则新闻可以看出些蛛丝马迹:当年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在海关查获古玩珍宝35箱。经查明,此物是北平吉贞宦古玩铺长张月岩托运出口运往法国的,都是清东陵的珍宝。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另有乾隆所书拓印条幅10块。
很大程度上说,孙殿英部盗取的绝大多数东陵宝物都被卖掉了,而接手的主要有两类人:其一是国内的文物古玩商人,其二是通过间接渠道流向国外的古董收藏家。
至于变卖宝物换来的钱款,除了发放军饷外,很大一部分则用于换取外汇以购买军火,最终仍流向了海外。靠着这笔钱,孙殿英在之后的内战中仍不断扩大势力,继续为非作歹。
最终,不但东陵盗宝案不了了之,就连慈禧太后及乾隆皇帝的陪葬珍宝也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无声无息,杳无音讯。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倒是珍藏了一棵翡翠白菜,或许它就是慈禧太后陪葬宝物中的一件吧。
- 推荐阅读 -
封面图:电影《东陵大盗》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242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