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这么 | 欧阳修用的什么马桶,为什么一坐上去就文思奔涌?
本 文 约 38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北宋的大文豪欧阳修如是总结创作经验。如厕而竟能使文思泉涌,这个令人很难想象,十分羡慕。曾有写专栏的朋友,痛苦诉说:每到交稿日期,不知为啥准犯便秘,一天蹲七八回马桶,全无成果。我猜,这大约是精神上对生理上的一种牵连与暗示:大抵世间万物,一通百通,一窍塞,而百窍俱塞——
所以,写稿子的朋友,平时要多喝热水,多吃蔬菜水果,保养肠道系统。
欧阳修这个如厕习惯,可能是被他的老师钱惟演熏陶的。钱惟演乃吴越王钱镠之后,吴越降了北宋,子孙们无事可做,便以文艺为业。钱惟演家里藏书巨富,自己平日里手不释卷,他曾这样表示:“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这是读书人的内行话。
比如我们平时,看正经的学习业务书籍,不仅要坐得端正,手边上还得放上咖啡、浓茶、风油精、绳子、锥子、斧子……以提振精神。看小说网文,就横着、倒着、歪着、葛优瘫着,照舒服着来。上厕所呢,则最好是篇幅短小、浅显风趣的。又或者刷一刷微博段子,检查一下公众号更新,主旨是不费脑子又不要坐太久。
众所周知,抽水马桶的发明,乃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象征。
自从抽水马桶普及千家万户以后,我们人类在马桶上待的时间,明显变长了,也变得更富于文化气息了。
还记得上个世纪,少年的我们,怀揣书报,从公共厕所的蹲坑上起身时,那双腿被麻木支配的痛苦吧?还记得刚借的小说掉入坑内,掩面救不得的凄凉吧?
那么,远在欧阳修的年代,他们如此热爱在厕上学习创作,就不担心,不害怕……肛肠医院不要了解一下吗?
不要小看古人。欧阳修他们上厕所,还真未必是蹲着的。
远在西汉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坐便式的厕所了。
在西汉的王侯墓室中,考古学家们不仅发现了坐便式厕所,还看到在该厕所的右手边,很贴心地装上了石制的扶手,两个落脚点则被刻成了靴底形,极具人性化——除了不能自动抽水,跟现代的制式也差距不大了。
至于屋内所用的马桶,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周礼·天官冢宰》中,列举主管宫廷事物的“天官”职责,其中就有一条说到:“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亵器。”注者就说:“亵器,清器,虎子之属。”
在镇江市谏壁王家山春秋土墩墓,就出土了一只现存中国最早的“虎子”。
谏壁王家山春秋土墩墓出土的青铜虎子
“虎子”,是用来盛小便的,盛大便的,则叫“清器”。这两样,在汉代就已经普遍了。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为了避讳,日常凡“虎”字不能提,比如“玄虎门”改成了“玄武门”;“虎牢关”变为“武牢关”。所以唐代起,“虎子”更名为“马子”,后来又逐渐演化为“马桶”。
到了宋朝,市民文化兴起,城市地皮紧张,寸土寸金,户户挨挤。非富贵人家,哪有地方给你建厕所。据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杭城户口繁伙,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
每天早上,专门有挑粪的人来,将马桶中的东西一倒而空,担之而去,集中运走,卖给农民,肥田施地。
自唐宋时期,便有了卖粪这个行业,行首,也就是业内巨头们,家财万贯不在话下。
因此日后又衍生出了一门生意,便是专门走街串户,替人家的妇女倒马桶的——客官不知,这都市里的妇女们,每日只挑精减瘦,讲究衣饰,串门玩耍,女红家务,一概懒做的,更何况倒马桶这等腌臜事体一一
便好了一些闲汉,“每日替人家妇女倒马桶,再不有半点憎嫌,只恨那马桶里少货。”
还是欧阳修,他是很爱记八卦的。在他的八卦体笔记《归田录》中,便记录了当时一位宗室王爷与马桶的奇缘:
“燕王好坐木马子,坐则不下,或饥则便就其上饮食,往往乘兴奏乐于前,酣饮终日。”
这位燕王爷,从早到晚,都坐在木头马桶上,吃喝玩乐,还让乐队在旁边吹拉弹唱,乐不思蜀。欧阳修感慨说,真他娘的,这世界大了,什么样的怪人都有呀。
欧阳先生你是没出过国,不晓得西洋景更好笑呢!
古罗马人超爱好辩论的,他们公共厕所的石头马桶上,成天排排坐着一群大男人,一边解决生理问题,一边嘴里滔滔不绝进行舌战。他们的将军,还喜欢坐在马桶上起草战斗计划呢!
不拘小节的法国人继承了这个传统,流行在马桶上办公,号之为“法式礼仪”。法王路易十五就将其奢华的马桶称为“事务之椅”和“必需之椅”。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在马桶上出生,而伟大的歌手猫王死于马桶之上。
最可怕的,无过于日本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日高敏隆,精通二十余国语言,据他自己说全是在厕所里学的:“只是大便时读读外语书”——骗人的吧?教授!
既然马桶上能做这么多事,为了让马桶坐起来更舒服,中外都想了不少方法。
皇家的享受总是最高端的。路易十五的黄金马桶雕满花朵,配以绿丝绒质地的座圈垫子,坐上去,使人流连忘返。
慈禧太后的马桶,造型是一只目镶宝石金碧辉煌的壁虎儿。壁虎嘴里叼着手纸,如厕时,人骑在壁虎背上。壁虎腹内是干而蓬松的香木细末,秽物落下,立即无声无息被包裹起来,既隐形,又覆味。
至于民间,则更讲究方便实用。
比较著名的有“眉公马桶”。眉公就是陈继儒,来往于山林与官场的布衣名士,心灵鸡汤段子创作的开山祖师,有明一代的时尚风标,深受群众欢迎。欢迎到什么地步呢,他坐的椅子,叫“眉公椅”,他穿的衣服,叫“眉公布”,他爱吃的饼,叫“眉公饼”,连他交往过的妓女,都被称为“眉公女客”,从此身价大涨,不少文艺男青年,不远千里来到女客闺中,寻访眉公的屐痕。
话说回来,眉公马桶到底是啥样的呢?
实际上,就是一种在野外使用的马桶,底下中空,利于倾倒污物。
之所以发明这个,因为明代文人喜欢携妓郊游,于风景优美之地,谈人生谈诗歌,喝酒,吃螃蟹,吃果子点心,一待就是一整天,这东西确实很实用。
陈眉公这样的人,如果放在今天,可称之为“生活家”。在眉公之后,清初的时候,又出了一位“生活家”李渔。
李渔,号笠翁。这个人,跟陈眉公不同。陈眉公主要是在上流社会混,走高端路线,引万千迷弟仰望的。李渔就很接地气,他一生,致力于将上流社会的高端享受,加以改造,减少成本,普及到小中产的圈子里去。此外还有省钱妙法,生活小窍门,等等。
比如他讲在橱柜中,每层各加钉窄片木板,作为额外置物之用,扩大储藏空间。这个就很实用。又比如在屋子里面,四墙与屋梁全部用涂料密密的画上树木花卉,再放养群鸟其中,每日听鸟鸣,观鸟飞,就是一个逼真的室内园林——这个我觉得不妥,第一鸟没那么傻,真树假树认不出来?第二,鸟飞着拉屎怎么办?
总之,李渔就是这么个有创意的人。他说:“在下有些厕所中的小创意呢,只是,眼见东坡肉、眉公马桶这等不雅的先例,我就不公之于众了!”
啥意思?中国人,对姓名啊肖像啊还是很尊重的。不像老外粗线条。比如起草《独立宣言》的富兰克林访问巴黎时,巴黎人民为了表示热情,将他的头像绘制在尿壶上,又赠送给他。我们东方民族,向来不作兴这种情感表达的。
这个“李笠翁之厕”,他虽没明说,不过,他的《闲情偶寄》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当于书房之旁,穴墙为孔,嵌以小竹,使遗在内而流于外,秽气罔闻,有若未尝溺者,无论阴晴寒暑,可以不出户庭。”
在书房旁边的院墙上打个孔,孔里塞进竹筒,人站在墙边嘘嘘,而秽物就顺着竹筒流到墙外去,这样就可以只管闭门读书,而足不出户了。
等等,这听着,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啊……
倒是清代康乾年间的养生专家曹庭栋,在其《养生笔记》中,提出了一个真正靠谱的建议:“大便用圊桶,坐略久,即觉腰腿俱酸,坐低而无倚故也。须将环椅于椅面开一孔,孔大小如桶,铺以絮垫,亦有孔如椅面,桶即承其下,坐既安然,并杜秽气。”
就是在日常用的圈椅椅面上开个洞,周围铺上棉絮,然后下面接一个马桶。人坐在椅子上“嗯嗯”,臀下又软绵,腰背又有的倚靠,真是舒服极啦!臭气也少啦!这个东西呢,其实也不算曹专家的独创,因为它正是古已有之的“厕床”的改良版。
此物,带靠背与四条腿,其状正如一把椅子。椅座上挖了个洞,正可安放人的臀部。平时就放在厕所里,人如厕时,便把它架到便坑上,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行事了。
话说当年,赤壁之战,东吴老将黄盖,向周瑜献计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没错,与演义小说上不同,“火攻”这个神操作,是黄盖想出来的。
老黄将军亲自带了几十船的稻草燃料,宣布要向曹军投降,随后便一冲上前,放火烧他娘。曹兵溃败。不料,黄盖自己却在乱军之中,身中流箭,咕咚一声掉水里(曹操:“该!”)飘流了半日,被几个东吴的小兵捞起来,也不知道这位就是黄将军,顺手就把他架到厕床上歪着。
大冬天的,老黄将军浸了水,身上冷,伤又重,有出气没进气,忽听见大将韩当在外头,便拼了老命呻唤一声。韩当听声音耳熟,进来一看,立马哭了:“老将军您好惨……呜呜,是哪个王八蛋把您塞这玩意上的?”
可见,这个好物,至少三国时代便应用得很广泛了。
这样,我们一路梳理下来,大致可以判断出,欧阳修老先生,他用来读书、催文思的马桶是什么样的了:居家,用木马子。外出,用厕床。
可以想象,某一日,欧阳修端坐木马子之上,烛影摇红,手持一卷京城内最新流行的词选,正自摇首吟唱。忽闻屋外有声,遥遥自西南方向而来,先淅沥,后噫唏,先如寡妇哭夫,渐如金戈交鸣,惊涛拍岸,声音越来越近,只听屋檐上一阵乱响,窗纱上树影一阵乱晃,咣当一声,房门为风吹开,几片梧桐叶子滚了进来。
欧阳修只觉裆下一阵寒凉,心头灵感如潮,用了厕筹,速速起身,也来不及唤水净手,便奔进书房,铺纸提笔,就着砚池中的残墨,疾书起来——
遂成千古名篇《秋声赋》。
这幅《晚笑堂画传》中的欧阳修像,顿时有点不忍直视了
- 推荐阅读 -
王这么 | 出轨的女将军与捍卫女权的皇太后一一一首情歌背后的大女主史事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215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