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 “男儿立志出乡关”到底是谁的版权
本 文 约 34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去岁深秋,在日本鹿儿岛,即当年的“雄藩”萨摩,明治维新三杰中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两杰的故里,笔者购得一本《西乡隆盛汉诗集》,不由地想起一首小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此诗在中国流传甚广,作者,有人说是毛泽东,有人说是西乡隆盛,又有人说是西乡同时代的僧人月照、月性,莫衷一是。于今,在西乡故里得其诗集,并翻到了他写月照和尚一页,正好借机请友人帮助,遍查日本资料,把“男儿立志出乡关”一诗的来龙去脉爬梳了一番。
一
毛泽东少年离家求学时,曾手书此诗,留赠父亲,因而该诗一度被传为“毛主席留存于世的第一首诗”。但此诗在毛泽东生前并未发表过,其过世后官方陆续推出的二十几首诗词中,也没有这首少年励志诗。
1996年8月,即毛泽东辞世20周年前夕,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了上下卷的《毛泽东传》(金冲及主编),其上卷第8页,有如下文字: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划重点,改写!这本《毛泽东传》的权威性自不待言,因此,可将此诗定性为“非原创”,但改写自何人?书中未再涉及。
1997年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毛泽东百首诗词释注》(陈国民 释著),该书中收录有《留呈父亲》,就是这首小诗。该首诗后注明:此诗原为日本明治时期的政治活动家、人称“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1828—1877)所写,毛泽东去湘乡东山高小读书前稍加改动,抄呈父亲,云云。
萨摩藩武士、“维新三杰”之一 西乡隆盛
至此,日本人西乡隆盛浮出水面。之后,又有人编纂出版了一本《毛泽东诗词阅读·鉴赏》,书中索性将此诗另改了题目:《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二
不料,马上又有人撰文称,此诗亦非西乡隆盛所赋,而是与他同时代的一位叫释月性的日本僧人所写。但另有人说是释月照和尚所写,西乡氏只是改动了几个字而已,云云。究竟是月性还是月照?
原来,日本近代,有两位叫“月和尚”,一为月照,一为月性。二“月”非亲非故,一个是大阪人,生前是京都清水寺成就院的住持;一个是周防(山口县)人,成人后在家乡的寺庙里修行,后来到了京都本愿寺的东山别院。两位名僧的籍贯与年龄虽然不同,但他俩的信仰、职业、价值观,乃至谢世的年份,却是相同的。
以年龄为序,先说月照和尚。
月照出生于大阪的一个医生之家,15岁即去京都,在清水寺成就院拜藏海法师为师,得法名忍铠,号明月。他是长相像妇人,说话细声慢气的温和僧人,平时连蝼蚁都不忍踩死。后来,他陆续改过法名忍介、忍向,反正横竖离不了个“忍”字。师父圆寂后,23岁的他就成了本院的年轻住持。京都当时是日本帝都,久迩宫朝彦亲王也在附近的清莲院里出家,与萨摩藩有姻亲关系的公卿近卫忠颐和另一位公卿中山忠光等人也时常出入寺中。由此,心忧国运的明月便与这些主张尊王攘夷的亲王、公卿有了交往,并与时在京都的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结识,最终与岛津齐彬的亲信扈从西乡隆盛结为志同道合的好友。从此,他再也不忍坐而论道,成了志在尊攘的僧人,人称“勤王僧”。
幕末勤王僧 月照(1813-1858)
19世纪50年代的日本尊攘派,也就是倒幕派。他们主张幕府将军向被架空了六百多年的天皇交还权力,并拒绝西洋列国对日本的侵扰。不过,随着对世情和国情的了解,这些人成了以攘夷为名义,以推翻幕府为目的的政治利益集团。西南两大雄藩萨摩和长州崛起的一代武士,成了倒幕的主力。
安政五年(1858年)夏,围绕着由谁继任“征夷大将军”,幕府主政者与倒幕派藩主矛盾公开化。因未经天皇批准,幕府便与美、俄、英、法、荷5国陆续签订了开放关禁条约,孝明天皇遂发密诏给“雄藩”水户藩藩主,令其可采取特殊措施应对幕府。不料,此事为幕府侦知,主政者遂兴“安政大狱”,借机大肆整肃各藩的尊攘派。
万不料,就在萨摩藩主岛津齐彬意欲起兵北上倒幕时,却突发急病,不治身亡!
被追捕的月照和尚和西乡隆盛只好仓促逃出京都,经奈良躲回大阪。不期,追捕者接踵而至。月照决意跟随西乡逃往萨摩藩。
10月1日,他俩抵达了下关,并在此处分手——西乡先行回了萨摩藩首府鹿儿岛,月照则渡过关门海峡,抵达了北九州岛,在脱藩的尊攘志士平野国臣的掩护下,悄然在博多住下。
然而,一个多月后,追捕者又追踪而来。无奈,他只好和平野国臣前往鹿儿岛避难。11日10日,他们到达了鹿儿岛,与西乡隆盛会合。
哪里料想,岛津齐彬尚在世的父亲岛津齐兴主持藩政以后,因不堪幕府压迫,拒绝收容月照和尚。为了不连累本藩,又不背叛朋友,手足无措而又义重如山的西乡隆盛决意赴死,以身殉国。
11月15日夜,正是月圆时分,西乡隆盛、月照和尚、平野国臣和另一位倒幕志士从仆重助4人乘船驶离了鹿儿岛海岸,相约去赏海上升明月的美丽景色。明月下,小舟上,月照与西乡边赏月边漫聊,家在福冈的平野国臣则吹响了思乡的竹笛。16日拂晓,天色将亮之际,月照与西乡突然起身相拥,共同跳入冰泠的海水中……
原来,月照和尚也决意与西乡隆盛共同赴死!
他俩都被救上船来,并送回岸上。结果,年方30岁的体格强壮的西乡隆盛命不该死,昏迷数日后,死而复生,重返阳间。但45岁的月照和尚却永别尘世,如愿往生。
月照和尚之死,更激发起倒幕志士的斗志。平野国臣和从仆重助义无反顾地回到北九州发动起义,被幕府侦知后被捕。获释后又欲起事,最终,两人都被幕府斩首。
大难不死的西乡隆盛则成了倒幕派的核心人物,并成了讨幕军的统帅,最终成为新政府的参议(相当于后来的总理大臣)、元帅,成为青史留名的“维新三杰”之一,且排名居首。
明治四年(1871年),是月照和尚殉难的第13年。西乡隆盛因与大久保利通等在内政方面的分歧而辞职回到故乡。到亡友墓前祭祀时,他恸哭失声,并写下了一首汉诗《月照和尚忌日赋》:
相约投渊无后先,岂图波上再生缘?
回首十有余年梦,空隔幽月哭墓前。
西乡氏之所以能写下如此地道的汉诗,是因为日本幕府时代,中国文化一直是日本公卿和武士们的主要教材。只因西乡氏一直以军政巨头的身份显赫于日本近代史,所以其诗人之身份反倒被人忽视了。
三
不过,幕末时期,真正有名气的诗人,不是西乡隆盛,是月性和尚。
月性和尚比月照和尚小4岁,也是15岁出的家,不过他入的是家乡的周防(山口县)玖珂郡鸣门村的妙元寺。在寺中,他边苦读佛家典籍,连学写汉诗,至17岁外出游历时,已经有很高的诗名。
“男儿立志出乡关”一诗,是他27岁时离开故土云游列藩前的《将东游,题壁二首》。诗曰:
二十七年云水身,又寻师友向三津。
儿乌反哺应无日,忍别北堂垂白亲。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云游四方的月性和尚,与长州藩的思想导师吉田松荫结识后,成了一名尊攘派的游僧。安政三年(1856年),虚龄四旬的他进入京都本愿寺,在东山别院住下。像清水寺的月照和尚一样,他也因身在庙堂而成为各方倒幕志士联络的纽带。其诗因忧国忧民而名动一时,更成为遐迩闻名的爱国诗僧。此时,他已为自己起字知元,号清狂,其性情之不凡,可窥一斑。
不幸的是,就在这位清狂的诗僧投身于倒幕游说之际,母亲患病的消息自乡间传来,他急忙返回故乡照料。却不料,回到家乡时,他竟突患恶疾而圆寂,享年41岁。
这一年,也正是月照和尚在萨摩藩海里自沉的一年。两位日本近代的“勤王僧”,同年圆寂。
西乡隆盛比月照和尚小15岁,比月性和尚小11岁。月性和尚既是倒幕的同志,又是名动一时的诗僧,所以,一向喜爱汉诗的他也就很自然地成了月性的粉丝,并在某个时候把月性早年的“男儿立志出乡关”诗改了一下,即把“学若无成不复还”改为“学不成名誓不还”;把“坟墓地”改为“桑梓地”。经影响力更大的西乡隆盛之手,此诗很快便流传开了。
这首“西乡版”的励志诗后来传入中国,也传到了湘省乡下的韶山冲,成了毛氏家族最有出息的读书郎十分喜爱的自勉韵句。
“男儿立志出乡关”一诗的问世与流传过程,大体如此。即:此诗为日本幕末时期的僧人月性原创;后来与其同时代的日本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西乡隆盛稍加改动;传入中国后,被许多士人所喜爱,并视为励志诗。
结束本文前,笔者再录一首月性法师的汉诗,以供亲们窥知160年前日本人对汉诗乃至中华文化的透彻掌握:
碧波三十六洋平,此日闻君启海程。
无数春帆烟雨里,何船曾载古人行?
平心而论,这首送别诗,即便放在中华历代诗选中,也不逊色。
- 推荐阅读 -
李洁 | 不要再说“东北人”怎么样了,他们其实都是“山东人”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海蒂
这是第 170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