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洁 | 不要再说“东北人”怎么样了,他们其实都是“山东人”

李洁 搜历史 2018-12-23


本       文       约      33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众所周知,东三省的汉人,祖籍多是山东,因为多是老辈闯关东者的后裔。闯关东的“关”,指的是山海关。自打公元1381年,即中原王朝的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秦皇岛外山海相依的地方建起山海关以后,此关就成了中国大地上的一个重要地标,关内或曰关里,是华北;关外或曰关东,是东北。关内的汉民出关到关外的异族地区谋生,是有风险的,故曰“闯”。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此关乃汉人的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对峙的前沿。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不过,对于清朝末年闯关东的山东沿海人民来说,“闯关东”只是一个习惯性的说法而已,因为他们走的都是海路,即从山东沿海地区各港口,如登州(蓬莱)、芝罘(烟台)、威海、成山头、俚岛、金口(即墨)、胶澳(青岛)和更南的石臼所(日照),乘船直抵辽东半岛各港口,如营口、旅顺口、庄河、安东(丹东)等地,从来不需要像河北和鲁西人一样从陆路,步出山海关。


山东人闯关东,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


山东人从哪年哪月何时开始了闯关东之旅?说来吓人一跳,即早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山东——那会儿叫东夷——的先民们就开始了渡海北上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的漫漫旅途。在人类学与考古学上,那时叫新石器时代早期。

读过《东北边疆研究丛书》中的《中国东北古民族发展史》(李德山、栾凡著)一书后,笔者才知道,东北古民族竟均属东夷族系的分支,即都是从山东一带迁徒过去的群体。无论是辽宁旅顺的老铁山遗址,还是内蒙赤峰的石棚山遗址;从鸭绿江畔到内蒙草原,出土的石器、彩陶、礼器等都在证实,东北先民与山东有着血肉相连的传承关系,那些陈列在各地博物馆里的大小“镇馆之宝”,统统被考古学家归类于大汶口文化与岳石文化之中。龙山文化是以最早的发现地山东历城的龙山镇命名的,岳石文化则是以胶东半岛的平度岳石村命名的。在东北大地上的各姓氏集团,经过长时间的融和与嬗变,逐渐分成了四大族系,即居于东北南部的汉族、居于东北东部的肃慎系各族,即女真、满族一系的祖先、居于东北中部与朝鲜半岛北部的濊貊系各族包括夫余、高句丽等族、居于东北北部的东胡系各族,包括鲜卑、契丹等族。

山东人所说的“关东”,远不止辽、吉、黑三省及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和兴安盟等地区,而且还包括了朝鲜半岛和海参崴、库页岛等地。笔者祖籍是山东半岛西部的掖县,即今莱州市。听长辈说,因为自清光绪年间开始,村里就一直不乏去东北闯荡的人家。“闯关东”是统称,细分之,又有“闯哈尔滨”、“闯牡丹江”、“闯崴子”(海参崴)、“闯高丽”之分。先严少年时即曾在随其三叔(我辈称三爷爷)“闯旅大”——日据时期,旅顺与大连合称旅大。家慈原籍日照,仅1岁时就被我姥爷、姥姥带着去“闯高丽”。时已民国前期,山东沿海人闯关东的情状可见一斑。


闯关东时代行走于路途的人

汉人第一次有正式记载的移民关东,是元末明初的1371年,即洪武四年,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二位将军率大军从距旅顺最近的蓬莱港启航,一举夺取了辽东。随后,即在辽阳设定辽都卫,即后来的辽东都指挥使司。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军政合一的定辽都卫,隶属山东宣承布政使。也就是说,现在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当时归济南府的衙署领导。由于这种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明朝二百多年间,山东人,尤其是胶莱河以东的的胶东半岛的人民,无论是应征到辽东各卫所当军垦战士,还是去沃野千里的黑土地开荒种地,自然成了进入东北的汉人的主流。明亡以前,辽东有25卫、2州,汉人将士9.5万人,眷属约25万人。明初的东北,汉人已一跃成为第一大民族。


被杀被抓,汉人在辽东艰苦生根


女真政权崛起于东北的过程,也是汉人惨遭屠戮与奴役的过程。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的30年间,辽东被屠杀的汉人竟高达100万!八旗军队每下一地,“无论贫富,均皆诛戮”。按说,迭经屠戮,东北的汉人已经不多了。但据葛剑雄等所著的《简明中国移民史》称,八旗曾三度攻入关内,每次都掠回大批汉人为奴,被掠至关东的汉人累计超过100万!如此一来,被灭掉的汉人又让被虏回的汉人补充了,汉人依然是东北的第一大民族。

满清入主北京紫禁城以后,清廷以满洲乃“龙兴之地”、“国朝根本重地”为由,沿明代辽东边墙旧址种柳结绳为限,严禁汉人移民东北,这就是俗称的“柳条边”。即便像康熙那样的一代明君,也只看到了大批汉人进入东北会蚕食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却没能眺望到东北故园之外,有一头巨大的北极熊一直在假装冬眠。清帝们不知道人稀地旷在国防上的潜在危机,反倒屡屡颁诏不准“流民”出关谋生。清朝前期与中期,广袤而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只有古肃慎族的后裔满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达斡尔人、赫哲人等生存。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眼见大东北的北疆与东疆不断被那只沙俄巨熊一片片撕扯着吞去,满清王朝才勉强破了老祖宗的规矩,打开了边禁的柳条墙上的栅门,首先放开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允许汉人进入东北垦荒和经商。第二年,清廷又放开了吉林西北草原。于是乎,人稠地少且又吃苦耐劳的山东人便开始了大规模地闯关东。

清代用来防止汉人迁徙到关外的柳条边墙

到了光绪朝,朝廷要在旅顺口建北洋要塞了。关外人少,且多是旗民(满族等近亲民族),招工不易,所以,北洋大臣衙署所辖的旅顺工程局便多次到山东招募劳工,动辄领走上万人。由是,旅顺口很快就成了山东老乡的第二家园。19世纪80年代,北洋工程局在鲁直两省招募劳工2.5万余人,其中主要是山东人。

1897年8月,T字型纵横于黑土地上的东清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段)开建以后,因施工线路长达2500公里,所需劳工更不知凡几!除了工程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劳工是从关内招募过去的。

在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工钱的诱惑下,更多的山东青壮年们便成群结队地闯关东去也。现在如果你到哈尔滨道里或牡丹江老城区,还能听到上了岁数的人说话有胶东口音。他们的先人,没准儿就是修东清铁路的时候移民过去的。


闯关东人在东北谋生


张宗昌与杨明斋,殊途同归的关东沉浮


说起为修铁路而闯关东,笔者不由得记起家乡的一个人来。此人生来魁梧,为人仗义,年轻时应召去东北修铁路,干过搬运工、扳道工等,还曾在漠河和西伯利亚下过金矿,当过总工头,后来在胶东人扎堆的海参崴当上华商会保安队的头目。辛亥革命爆发时,他率一众山东兄弟乘船回国,立马被任命为革命军的骑兵团团长,十几年过后,他竟然成了统兵几十万的中华民国陆军上将和山东省督办,即省长大人!这个因修铁路而闯关东的大个子嘛,呵呵,叫张宗昌。

张宗昌

对了,说到张宗昌,笔者不禁又想起一人,是莱州府所辖的平度州人,叫杨明斋。此人影响没有张宗昌大,但年纪、经历都与老张相似,他也是17岁即跟乡人去了东北,修铁路、下金矿,各种粗活都干过。后来他也到了海参崴。此人后来到西伯利亚金矿做工时,成了华人首领,并被俄共发展成了秘密党员,被调入圣彼得堡,混进帝国外交部做事。因为他的故乡与张宗昌的老家相距仅几十公里,且两人经历颇多交集,所以,我一直认为他俩相识。“十月革命”后,杨明斋被派回海参崴,成了华人的领袖。1920年夏,他奉派带领一个叫维经斯基的俄共代表来中国,参与组建中共。因为有了他这个向导,维经斯基才在北京找到了李大钊,又拿着李大钊写给在上海的陈独秀的引荐信,帮助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法租界的一所石库门房子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这位早先闯关东的杨明斋对于中共创立的意义,你懂的。

杨明斋

不过,虽说张宗昌与杨明斋选择的是两条道路,但却殊途同归,结局都很惨,而且都是被“自己人”干掉的——张宗昌下野后回济南作客时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派人谋杀在济南站的站台上,杨明斋则因不满斯大林让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而被召回苏俄,后来竟在“肃反”时被当成“日本间谍”处决了!

《东北古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段文字,或可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东北人何以“山东化”的问题:

据统计,到清代末年,迁入东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汉民(含后裔——原注)人口达到1400万左右,占当地人口总数2100万的66.7%。这些汉族以原籍山东省的最多……

进入民国以后,地广人稀的东三省依然是关内农民谋生创业的首选之地。即便“满洲国”时期,山东半岛的人们仍然可以随意闯关东。前文已述,当年,笔者祖籍即以“闯旅大”为时尚。

1949年以后,闯关东在山东成为历史。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夏晴朗

这是第 86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