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不叁 | 过去一年,中国网民又发明了哪些历史定律

张不叁 搜历史 2018-12-22


本       文       约       45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中国学界一直流传着一些历史定律,知名者如黄宗羲定律、崇祯死弯、李约瑟难题等(不清楚的同学请自行搜索)。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塔西佗陷阱”又忽然火了,然而考据派已经证明,它只是民间编出来的,跟罗马那个塔西佗没半毛钱关系。其实,几年前就有人为此专门请教过美国的政治学学者,对方的表情是:?????

好在这也不妨碍网民的热情,他们继续开动脑筋,发明出各种高大上的定律,这些定律不全是恶搞,有的甚至闪烁着真知灼见,以下就是一些经典定律,再完美不过地验证了什么叫“历史照进现实”。

(重要的事说三遍:定律都是网民编的,编的,编的;解读是张不叁自己写的,写的,写的)


桀纣效应


夏桀、商纣是尽人皆知的暴君,尤其商纣,拜《封神演义》所赐,“千古第一暴君”基本无争议。不过,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纣王做的坏事其实没那么多,但大家把所有的坏事都推到了他身上,就像子贡说的,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学界对这样的人物有一个专门称呼,箭垛式人物。这个词是胡适在《三侠五义序》中发明出来的,他举了黄帝、周公、包公三个人为例,人们把各种发明归到前两位名下,各种精巧的断案故事归到包公名下,他们就是正面“箭垛”的代表,桀纣自然成了反面代表。

这就是“桀纣效应”:不管事情是不是你做的,反正全背锅就是了。


墨家陷阱


墨家的核心主张是“兼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对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穷苦百姓来说,这一理念无疑有着巨大吸引力,人们争先恐后成为墨家信徒,虽殒身而不恤。不过,这个号称人人平等的学派,却更像一个宗教。

风尘仆仆的墨子让人想起救世主

它有自己的象征:黑色。

有自己的领袖:墨子,形象是身着粗布裋褐,“摩顶放踵”(走路太多,头顶脚跟都磨伤了),还有着卡里斯玛(Charisma)式的巨大号召力。

有自己的信仰:兼爱非攻。

有自己的护教力量:弟子们都擅长守城术,能和正规军抗衡。

有门规:钜子腹䵍的儿子杀了人,连秦惠王都赦免了,腹䵍却依旧处死了儿子。

有殉道精神:口号是“赴汤蹈刃,死不旋踵”,钜子孟胜曾带领180名弟子为阳城君死节。

……

是不是很眼熟?如果墨家真像基督教那样占据统治地位,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这就是“墨家陷阱”:人人平等的理想,终将铺就奴役之路。每个人都平等,但有些人更加平等。


焚书定律


焚书坑儒一向被视为秦始皇最大的恶行,也被历代知识分子口诛笔伐。不过很难想象,两起事件之前,秦始皇其实一直在向儒家学者示好。统一天下后,他从民间召集了七十位博士作为智囊团成员,其中孔子后人孔鲋还被封为文通君,这还是“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儒家第一次获得高爵受到重用。

这些博士参与了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不过总体而言贡献不大,他们曾建议朝廷行封建制,被拒绝了;议定尊号时提出过“泰皇”,秦始皇最后用的是自己发明的“皇帝”,比他们高到不知哪里去了;封禅泰山时他们建议用蒲草包裹车轮,以免伤害花花草草,皇帝嫌他们太处女座,索性不带他们去,这让博士们大为恼火。到了后期,由于政治理念的分歧,许多博士都与复辟贵族暗通款曲,焚书令下达后纷纷选择了逃亡藏书。

即便如此,咸阳朝廷仍然没有对儒家赶尽杀绝,直到二世继位陈胜起义,依旧有博士留在宫中任职,那些逃亡的学者也大多苟全性命于乱世,并在天下重新安定后发掘出了埋藏的典籍。焚书事件让他们对秦朝恨之入骨,此后的上千年,他们一直不遗余力地将秦朝渲染成洪水猛兽。

这就是“焚书定律”:你永远无法得到对立立场知识分子的认同,任何示好都会被认为软弱退让。


乌江自刎效应


与秦朝恰成对照的是项羽。

在如今各种文艺作品中,项羽俨然成了“悲剧英雄”的化身,直到近年还有人惋惜其失败是“贵族精神”的消亡,甚至吹捧他为“两千年前的华盛顿”。其实这位“华盛顿”屠城、杀降、盗墓、抢劫、纵火、滥用酷刑,基本上坏事做绝,杀殷通、杀宋义也丝毫看不出什么“贵族精神”。

为项羽的历史形象加上这层“英雄”滤镜的,主要是文人们。

文学创作有一个“营造反差”的技巧:想要打动观众,可以让人物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质,胆小者突然变得勇敢,浪荡子偶尔流露真情,吝啬鬼首次一掷千金,恶人终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戏码,最经典的例子参见《哈利波特》最后一部的斯内普。这些强烈反差会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人物全新的一面。

卧底了整整七部半,终于在最后时刻彻底洗白,从此在观众心目中实现了永恒。

项羽的形象正是如此。垓下之战是《史记》公认的名篇,文学性远超其历史真相,一下就影响了两千年,如今后人记住的只有乌江自刎的悲壮,而咸阳大火的伟绩、新安坑杀的武功,不幸全被这江中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就是“乌江自刎效应”:只要在关键时刻给公众留下良好印象,任何劣迹都可以被选择性遗忘。


王莽困境


由于各种演义、戏文的渲染,王莽在民间心目中一直是“伪君子”“窃国大盗”的代名词。其实从种种作为来看,他更像是个走火入魔的堂吉诃德,硬要通过不切实际的努力,使整个天下回到“王道乐土”。史料称他“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任何改革举措都要从儒家典籍中找寻依据。

王莽改制的背景是西汉末年严重的土地兼并,大批民众沦为豪强地主的奴婢。但他的改革措施却是全面倒退,下令将天下田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均不得买卖,相当于恢复了井田制与奴隶制;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局面,他更把大量精力放在改名字上。为了营造“四夷宾服”的效果,王莽要求改匈奴为“恭奴”“降奴”,改“单于”为“善于”“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全国的地名更被改了个遍,有的郡名前后改了五次,民众根本记不住,以至于每次颁发公文都不得不在新名后面标注上旧名。

由于无视现实,这些改革措施无一例外遭遇了失败。十五年后,王莽的新朝被绿林军推翻,这也给了后来的统治者们一个深刻教训,此后无论口头上再怎么推崇上古三代,再也没人敢实行复古的尝试了。

这就是“王莽困境”:一旦有人要复古,就说明现实出现了问题;如果真的复古,问题会更大。


诸葛禳星定律


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

……

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太熟悉的故事不用多说了,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担心事情会变糟,那就一定会变糟。

(它在西方的名称叫“墨菲定律”,如果一片果酱面包掉到地上,一定是有果酱的那面冲下)


八公山陷阱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八个字,足以描绘前秦军在淝水之战的惨状,百万大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让人难以置信,不过即便这个兵力数字是大体真实的,从政治军事角度讲也并非不可理喻。

兵力多寡确实是决定冷兵器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军队组织程度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所谓“兵贵精而不在多”,决不仅仅是指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强,更是在夸这支军队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士兵们圆满执行将领的意图,最大限度发挥出战斗力。《尉缭子》就说,百万之众如不贯彻执行命令,还抵不上一万人齐心协力去战斗。用万人进行战斗,如果不贯彻执行命令,还抵不上百人齐心战斗(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万人之斗不用命,不如百人之奋也)。

淝水之战的前秦军队,恰恰符合这种“百万之众不用命”的情况。

表面上统一了北方,前秦政权内部却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将领们各怀异心,士兵们大多数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民族不同语言也不通,各部组织一片混乱。可以说,东晋军面临的不是一支80万人的军队,而是80支每支一万人的部队。这样的军队到了战场上,极易出现指挥失灵的情况:主将不清楚士兵的处境,士兵也不清楚主将的意图,前后方军队都不知道彼此的战况,各部想的都是保存自身的兵力,让别的部队先去送死……只要战事不利,兵败如山倒的情况几乎是必定出现的。

这就是“八公山陷阱”:看似强大的团体如果缺乏有效整合,稍遇外界压力就可能分崩离析。


青苗法难题


王安石主持变法时,北宋王朝面临着冗官、冗兵、冗费等“三冗”问题,他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新法令,最有代表性的是“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朝廷向百姓放贷钱粮,收获后加息偿还。本来这项政策用意良好,既能帮百姓度过饥荒,又为朝廷增加收入,还平抑了粮价。不幸的是,它付诸实施后迅速扭曲变形,许多基层官吏都在想尽办法“摊派”放贷,最终造成了高额贷款,“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使民负债日甚,而县官无所得。”

乱象的根源在于没有触动现成的官僚体系,新政策全数交由旧官僚来推行,只能成为他们中饱私囊的新机会。变法到最后,无论守旧派大臣还是底层百姓无不反对,连太后都跑到宋神宗那里告状,“安石乱天下。”变法只推行了八年就寿终正寝,一切又回到了老样子。

这就是“青苗法难题”:变革者的本意是好的,但只要不触及旧制度,任何新政策都会走样。


康乾盛世死局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一般认为它起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止于嘉庆四年(1799年),长达一个多世纪,也在许多领域达到了中国古典王朝的巅峰:领土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亿,库存银在乾隆时期保持在将近8000万两。

数据很漂亮,但差不多同一时期,欧洲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对农业社会实现了弯道超车。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敏锐察觉到这里繁华表象下的虚弱,“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一百五十年间没有沉没。”近半个世纪后,英国人再度来到中国,如同被二向箔覆盖的太阳系,老大帝国被那些坚船利炮全方位压制,呼啦啦大厦将倾,迅速滑向了衰亡。

乾隆会见马戛尔尼

这就是“康乾盛世死局”:行业一旦产生重大改变,无论怎样在传统领域精益求精,终归是死路一条。


昭襄政治


最后这则历史定律,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最长寿的君王之一,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保守估计也活到了七十岁以上。在位的前四十年,他一直扮演着傀儡的角色,母亲宣太后、舅舅魏冉才是秦国的真正主宰。但后来他任用范雎,经过漫长的斗争,终于在继位第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成功夺权,废太后、逐魏冉,又在亲政后赢得了长平之战的关键胜利,把周王室灭了一半,获得了象征王权的九鼎。魏冉、宣太后则在失去权势后很快郁郁而终,秦昭襄王笑到了最后。

这就是“昭襄政治”,同理还有“司马懿定律”,甚至还可以推演出外国版的“奥古斯都定律”、“德川家康定律”。它们告诉我们,面对比你强大太多的对手,要用寿命战胜他,因为能真正判定胜负的,只有时间。

想要用寿命取胜,必须要有好身体,这里祝读者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  推荐阅读  -

张不叁 | 想造反,你需要一句爆款slogan

张不叁 | 真正的武将单挑什么样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57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