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金波 | 《如懿传》里的“衣冠禽兽”——古代官服里的等级

宋金波 搜历史 2018-09-18


本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如懿传》的越位


《如懿传》被吐槽最凶的一条,是道具。槽点,是“土”“俗”“假”“丑”“旧”。眼尖的网友连服装道具的线头都没放过。

《如懿传》中被吐槽的米老鼠耳环

完全出于被差评引发的好奇心,随机快进看了两集。其实人家服装都还很光鲜的,但一些服饰细节,实在是亮瞎人眼。

没错,就是太监王钦要求亲的这段戏。这段情节,本身固然匪夷所思,但是,比这一点还让我惊讶的,是王钦和另一位太监穿的袍子上的图案。

这是龙啊,金光闪闪的龙。

《如懿传》中太监竟然穿着蟒袍

我仔细数了一下,是四爪。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所以他穿的其实是明黄的蟒袍。

蟒袍也不行啊。

不行到什么程度?

不管皇上对他多么信任,不管他之前立下多少功绩,不管他颂圣的调子喊得多高,即便他是后宫太监总管,敢于穿这么一身袍子在宫里走来走去,那么,皇上能赏给他的最宽大的恩典,也是砍掉脑袋。

在那个时候,吃公家饭的,就是靠这衣冠上的“禽兽”来区分尊卑,这个政治规矩,绝对不能随便破。

这个太监,穿得“越位”了。


禽兽“上朝”


用衣冠上的“禽兽”来定政治规矩,在中国是传统,《左传》上说,东夷族就有这个习惯。不过大规模应用,始于明朝。

很多国产影视剧里,在唐朝或者宋朝的官服上,动不动搞出一些猛兽图案来,是不科学的。

最早,是“十二章”制,始于舜。按汉代大儒孔安国的说法,“十二章”就是十二种图案,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即雉)、藻(水草)、火……这些图案,不是谁都可以用,天子的衣服,十二种图案都全,诸侯之服,只能保留龙以下的八种图案,到“卿”,就只有用藻以下六种图案……以此类推,到平民,就什么也不剩了,“白衣”。

这种制度,非常简单,完全以符号信息的丰度作为指标。在街上见到大佬,眼神好的平民,比较不容易叫错领导的职务。

如果把龙与雉算上,应该也算禽兽上衣冠的雏形。不过,在“十二章”中,两种禽兽毕竟与其他元素地位区别不大,没有单独成为辨识指标。这样一种设计方式,使天子与诸侯卿相的区别,仅在于图画数量,也难怪该方案在权力集中的后世被否掉。

隋唐之前,中国官家服装,基本只是颜色和样式的变化,花样翻新少得可怜。大部分级别差异,都是靠配饰与冠冕来体现。唐朝起,官服颜色分得更为清晰: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开始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

明洪武年间,冠服制度大体确定。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公服用花来标识:一品官用圆径五寸的大独科花,二品用三寸的小独科花……八品九品“没啥花头”。这些“植物元素”的公服,是官员上朝奏事、谢恩时穿的,平时办公,穿的叫“常服”。

明代常服最大的特点,是“补服”。相当于胸前一块“大补丁”。源头可上溯至元代。但那时方补多以花卉为图案,与后来作为官阶标志的动物图案大不相同。

洪武二十四年定制,直到清朝入关,朝服与明制大体接轨,小有调整而已。最终定制结果: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文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xī chì,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呢,则是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犀牛,八品犀牛(七八品区别在帽饰上体现),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据传最早源于唐代女皇武则天。但这种说法,缺少实锤。

用禽兽而定衣冠,据明《大学衍义补遗》卷九十八说:“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


“照猫画虎”


绣绘在补子上的动物,也很有意思。

当然,每种动物能上位,都有自己的说法,比如,大雁是“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练雀,又名绶带鸟,据说能报喜。狮虎之类,更不必说(只是豹排在虎的前面令人难解)。

基本上,所有文官,对应的鸟类,都是现实存在的。惟一有争议的是鸂鶒。常见的解释是“紫鸳鸯”,但专业学者认为是秋沙鸭或凤头潜鸭。但不管怎么说,这种鸟类不是虚构的。现在昂贵的“鸡翅木”,其实就是“鸂鶒木”之误读。

相反,武官对应的好几种动物,要么是神话动物,比如“麒麟”、“彪”、“海马”。这里的“海马”,是一种“水兽似马,水陆双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的神兽。或者,如狮或犀牛,在当时已经少见。

也许,这是因为文官务虚,需要求实,而要武官卖命,却需要一些不那么现实的象征。

这部分地造成了一个后果,很多文官的补子图案,至少大概判断得出是涉禽、飞禽还是水禽,但武官的猛兽,却被描绘得十分粗糙,有些简直蠢萌到无以复加,比如豹、虎,让人十分怀疑是“照猫画虎”。


最难看的莫过于为七八品武官代言的犀牛。这上面的犀牛,简直完全被搞成了“傻白甜”的双角小羚羊。

不知道那些武官看着这些胸前的“猛兽”图案时,会涌动起怎样一种“豪气”?

所以,从服装道具的角度,可真别说《如懿传》“俗”“土”“假”“丑”了。因为真实的清宫服饰,可能比《如懿传》让你失望得多。

明朝的冠服制度,文官还是能遵守的,武官经常无视,最后低级武官的制服,因为没销路,搞到连裁缝都不会做了。

清朝严肃得多。皇帝之下,从亲王到伯爵这一等级,基本上都是龙和蟒,在他们之下的官位,才开始从品级。其中,八旗都统等为一品武官,九门提督为二品武官,一等侍卫等为三品武官,宫殿总管太监等为四品武官……

作为太监总管,充其量画一只虎。要想得到一块方补的蟒袍(比团补的蟒袍品级更低),除非他是明朝的宦官穿越过来,又或者,他不是王钦,是韦小宝。


-  推荐阅读  -

宋金波 | 想当年,中原曾经是犀牛熊猫满地跑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299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