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梁如姬 | “剩女”别恐慌,按古人的标准我们全都是“剩女”

大梁如姬 搜历史 2018-09-18


本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剩女别哀愁


据说新的剩女认证标准,27岁就算,作为90年代初的我真是不禁……你以为要不禁悲从中来么?错了,其实小姐姐们对年龄的忧思悲恐惊,在二十三四岁那会儿已经基本用完了,那时候,超过了萝莉,又还不够熟女,遗憾着自己不再是个萌萌哒小丫头,又恐惧着将来会被标上“剩女”头衔,自然是未雨“愁”缪。


然而时光的洗练,终将让我们变得从容又坦然(si zhu bu pa kai shui tang),从“将恐将惧”,变为“将安将乐”——毕竟,大家都还是两位数的年纪。

如果姑娘们仍对“剩女魔咒”耿耿于怀,我们不妨看看中国历朝历代的那些婚龄限制,瞧完就会发现,按古代某些时候的标准,我们大家都是大龄剩女好嘛!


历代婚龄一览表


首先第一则提出男女婚龄的是《周礼·地官·媒氏》:“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会(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男人三十岁娶,女人二十岁嫁,这里并没有明确表示这是可以结婚的年龄,还是晚婚的底线,不过后一句连在一起就可以看出,男30,女20已经是晚婚了,因为,到了这个年纪还没婚配的,春天朝廷和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相亲大会的时候,男女即使是互相看对眼马上要私定终身也不加禁止,可见已是焦急状态了。

第二则记录出自《国语·越语·勾践灭吴》:“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这里,男女结合的年龄下降了很大一个幅度,而且男人20岁不娶,女人17岁不嫁,爹妈已经可以量罪判刑了。

接着,《韩非子》里将女子的婚龄又下降了一个等级:“女年十五而嫁。则内无怨女,外无旷夫。”《韩非子》这则故事说的是齐桓公出门溜达,看见老汉没有老婆,心生怜悯,于是下达了这一命令,但实际上很可能是《韩非子》编纂出来的事迹。

到了汉朝,汉惠帝时期也对女子婚龄进行了约束:“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算”是汉代对成年人征收人头税的一个数量单位,也就是说,在汉惠帝执政时期,女人15岁以上还不结婚的,就要加大她的赋税。还好还好,我们现在日常生活里的一切衣食住行和个人所得都有交税,我们是国家的好公民。

晋朝时,晋武帝又将女子晚婚年龄往上提了两岁:“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女人到了17岁不出嫁,当官的就要强行给予婚配了。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朝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到此时,女子晚婚年龄就一直在17岁和15岁之间跳动,而到了稍后的北朝周武帝时期,不仅女人的晚婚年龄又往下降了2岁,连男人也被往下拉了5岁:“自今已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已上,爰及鳏寡,所在军民,以时嫁娶,务从节俭,勿为财币稽留。”在此之前的西魏皇帝元宝炬刚下令“夏五月,诏女年不满十三以上,勿得以嫁”,女人不满13岁以上不能嫁,北周就规定女孩一到13马上就得嫁了。

唐玄宗时,有了前面15和13的历史新低,于是玄宗也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好在,玄宗的意思是15和13是达到可以结婚的年龄了,而非晚婚底线。

明朝综合的前面的纪录,将男女各往上涨了一岁:“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


不管早婚晚婚,做人呢,最主要就是开心


对比以上这些有明确规定婚龄的记录,不难看出,这些其实都是特定时期下达的规矩,如越王勾践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灭国,在吴国喂马、端屎尿盆各种装孙子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得到许可回国。回顾这些年的憋屈经历,勾践恨不得马上组织子民打回去灭了吴国,可到了祖国一看,子民都凋落得差不多了,要复仇怎么能没有人民的支持呢?于是勾践只能下达了强行晚婚令,强迫大家早结婚,早为国家造人,创造生产力。

汉惠帝时,前面刚经历了战国大乱世,秦国好不容易把六国一口吃掉,却又各种折腾民力,大家历尽艰辛合力把秦朝端了,以为和平有望了,结果楚汉又相争了四年,致使人口骤减,而新建立的汉朝需要人力支持整个朝廷系统地运作,怎么能不快速增长人口,增加纳税和服徭役的人民呢?

再到晋武帝时,百姓们又是经历了东汉末期各种天灾人祸、三国大动乱等乱世,用曹操的话说,这是“生民百遗一”的时代。有时候真是不得不感叹,为啥老天就盯着一辈人一直坑呢?三国归晋后,以为能得到些许安稳,可短短数十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国历史进入了最悲惨的时期。继而又是南北朝分区对立,天下依然一锅粥,百姓依然生多少死过半,于是就出现了女子13岁必须结婚的规定了。

至于唐玄宗时期,众所周知那是中国著名的盛世,他怎么也催促早婚呢?其实,看看唐玄宗天宝时期的频繁战事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天宝盛世时大唐威风八面,各种东打西揍,一双手伸出西域,伸到中亚,甚至要和中东的阿拉伯大战,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需要人呀,不仅需要人上前线去打仗,后勤补给、军需需物资等等都需要人民提供啊。杜甫《兵车行》中对唐玄宗时期百姓苦于战事曾生动地侧面描述道: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在男权社会中,竟然发出“反是生女好”的呼吁,由此可见“将军百战死”“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将功成万骨枯”都不是虚言。所以,唐玄宗的“男15,女13”也就好理解了。

那么,可以这么说,古代这些催婚的年龄限制,基本都是非常时期、特定时期,而非正常时期。在常规时期里,什么时候该结婚,什么年龄算晚婚底线,除了笈笄之年作为标准,其他并没有明确批示,也就是说,那会儿的朝廷也是像现在一样,任你自由!结婚也好,单身贵族也好,总之大家开心就好。 

而即使在古代催促“早婚”的时期,也有不少伟大的女性都曾经是“大龄剩女”,所谓大器晚成嘛。如著名的汉光武帝第二任皇后阴丽华,19岁才嫁给29岁的刘秀,和《周礼》规定的晚婚年龄正好卡点。

扯了这么多,还是要为现在的“大龄剩女”正个名,咱不一定是天生孤僻,更不是没有家庭、社会各种“责任感”,而是,如今差不多的女性,大部分都已实现经济独立,想吃的可以随时吃,想玩的可以毫不犹豫去,想游的可以说走就走,如果对方不能让我们更舒心,而只是多了一套彼此约束的牢笼,何必放弃现在的自由?

即使桃夭之佳期已过,摽梅之晚感渐生,即使偶尔也伤感着“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即使在跌跌撞撞中多少领略了爱的苦涩和失望,但我们从来没有绝望。

嗯,我是不是趁机征个婚?


-  推荐阅读  -

大梁如姬 | 隋炀帝:一个失败的帝国开发商

大梁如姬 | 刘秀:别人的谶语都是编的,朕的这些是真的

大梁如姬 | 唐太宗到底有没有篡改历史?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300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