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是怎样干掉其他几大古都的? | 罗三洋

罗三洋 搜历史 2019-06-04

本       文       约       5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大家好,今年是猪年,我在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给大家拜个晚年。

哎哟,这年还拜的真够晚的。

一说起北京城,我就想到忽必烈,为什么呢?因为在公元1272年,忽必烈正式把首都从内蒙古的上都迁到了现在的北京市区。而且你知道吗?忽必烈正好也属猪。

还真巧。

大家知道,中国有五大古都:第一是西安,十三朝古都;第二是洛阳,也是十三朝古都;第三是开封,八朝古都;第四是南京,六朝古都;第五才轮到北京,是五朝古都(对,我们就是把杭州踢出群聊了)。当然了,现在北京还是中国首都。

建都北京的这五朝是哪五朝呢?

辽、金、元、明、清。但是,辽和金不是全国性的正统政权,所以严格来说,北京定都是从元朝开始的,也就是忽必烈迁都。

江湖不是传言,北京城有3000年的建都史么?

那是北京建城3000年,指的是现代北京市辖区内出现较大规模城市的历史,不算传说中的殷商先公、有易氏等等,考古上最早的证据是从3000年前开始的,也就是现在房山区琉璃河镇的西周燕国上都遗址。那地方都快到河北了。燕国有二座都城,上都在房山,下都在保定。

燕国这个国家本来就非主流,别看它名列战国七雄之一,存在感却比其他六国都少得多,史料很稀缺,好在出土文物挺多。

燕国这二座都城,和现在的北京城好像没啥关系啊?

离得确实比较远,早期的北京地区城镇,甚至一直追溯到周口店猿人遗址,主要都聚集在永定河两岸,因为取水方便。

那北京城怎么又迁到现在这个地方来了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北京城所在的这个地方,行政区最早叫幽州,又叫涿州。大家知道,汉末三国时期的卢植、刘备、张飞等等,都是涿州人。所谓吾乃燕人张翼德!

对,不过他们几个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北京人,是现在的河北省涿州人,就是琉璃河往南一点,开车用不了半个小时。再往后,当时还人烟稀少的北京市辖区就出现了一座著名建筑——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没错,北京人都听说过这话。潭柘寺始建于西晋,刚建好,西晋就被匈奴人给灭了。这以后华北大乱几百年,直到隋朝初年,基建狂魔隋文帝、隋炀帝父子才把幽州迁到汉朝的广阳城旧址,也就是现在的西城区南部和丰台区西部,改叫涿州。

离开永定河啦?

这地方离永定河是有一段距离,它靠近二条小河——莲花河和高粱河,也就是现在在北京西站附近的莲花池一带,以及北京动物园附近的高粱桥一带。

说到高粱桥,我就想起宋太宗和杨家将:“曾记得沙滩会一场血战,只杀得血成河尸骨堆山,只杀得杨家将东逃西散,只杀得众儿郎滚下马鞍……

知道当时北京的地理情况,就知道宋太宗为什么输了。当时宋军围攻幽州城,辽国援军从北边过来,宋太宗却让部队到城北死守高粱河,于是宋军全都集中在现在的西城区北部这一小块地方,北边是辽国援军,南边是辽国守军,这怎么守得住?结果宋太宗自己都被射伤,掉进泥坑里爬不上来,要不是杨家将恰好路过,差点就搭上性命。

宋太宗画像

话说回来,隋朝以后,涿州城从永定河边东迁,就靠莲花河和高粱河这样的小河,不怕缺水吗?

你别看现代北京严重缺水,还要南水北调,古代北京最不缺的就是水,高粱河往北不是叫海淀吗?古代都是湖泊和沼泽地,十几年前还有很多稻田呢。再说,涿州城之所以在隋朝东迁,主要原因是隋朝当时要征高丽,为此特地建了京杭大运河,终点就在涿州。所以北京当时一点都不缺水,而且还是水运枢纽,永定河就丧失了取水的价值了。永定河古代本来叫无定河,这条河经常改道发水灾,有了东南的京杭大运河,人们当然想离永定河远点定居了。

所以说,京杭大运河彻底改变了北京城的城市定位?

当然了。在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前,幽州的地位仅仅是个二三线城市,只出过几个地方性政权,存在的主要意义是军事方面,经济上相当弱小。但是自从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幽州解决了物流问题,就变得举足轻重了。清代学者赵翼说过:“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之西北转东北之大变局也。”其实哪有什么地气,都是人为造成的。西安当首都太久,环境破坏得太严重,地下水盐碱超标难以饮用,又不通大运河,迟早会被抛弃;洛阳和开封受益于运河,各领风骚,但是军事上并不安全,加上黄河淤积日益严重,最终也失去了优势的地位。唐朝本来没想特别拔高幽州,当时倒是设了一个“北京”,但指的是现在的太原。因为太原是李渊发家的地方。

隋炀帝画像

太原是军事要地,但是没有运河啊,所以即便有中央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也发展不起来。幽州就不一样了,大运河开通以后军事经济两开花,很快就上升为准一线城市了。

大运河就像是现在的高铁。

是啊,在古代,要想富,挖运河。不过即便如此,原始积累的速度还是比较慢。这时,幽州又赶上了新的机遇。唐高宗好不容易灭了高丽,可是马上契丹又崛起了,武则天和唐玄宗只好向幽州投入大量资源,使它重新变成了军事重镇,改名叫范阳节度使。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11年全国镇兵49万,范阳节度使独占91400人,遥遥领先于其他各镇。

结果导致了安史之乱。

正是。安史之乱看似偶然,实则不然,因为虽然安禄山起兵一年后就遇刺了,他的继承人也一个不如一个,但是即便是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几十年后,河北军民仍然广泛地崇拜安禄山和史思明,称他们为“二圣”,建庙祭祀。

河北军民支持安禄山、史思明是必然的,因为安史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啊。在攻陷洛阳和长安以后,安禄山的军队用骆驼驮着抢来的金银财宝拉回幽州,队伍绵延千里。幽州的财富总量于是突然大幅增长,迅速跃居为可以和长安、洛阳抗衡的一线城市。

原来北京是这样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啊,看来安禄山可以被称为“北京之父”。可是安史之乱不是很快就被平定了吗?平定之后这些金银财宝没有被唐朝政府没收吗?

《妖猫传》中的唐玄宗和安禄山

怎么会?唐朝政府根本没有能力镇压安史之乱,主要靠收买安史叛军的将领。像幽州,最后守将李怀仙逼杀史朝义,名义上降唐,从此唐朝就默认李怀仙继续担任幽州节度使。

完全是换汤不换药。当然了,李怀仙这个人后来也没办成什么事。

嗯,河北藩镇里面就属幽州发生的兵变最多,李怀仙就是在兵变中被部下杀死的,他的继承人们后来也都没有好结果。幽州士兵一旦对上司不满就将其杀掉,都形成风俗了。

幽州的兵变怎么这么多?

一方面是唐朝政府暗箱操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安史之乱以后,大运河因为淤积断流了,幽州的经济因此逐渐陷入有钱没粮的困境。一直到五代十国,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说起五代十国,当然离不开幽云十六州……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朝廷的长期抑制政策,河北藩镇一方面难以被消灭,另一方面也很难做大。这样发展的结局,就是在唐朝崩溃以后,原本被唐朝派去抵御契丹人的河北藩镇便完全受制于蒸蒸日上的契丹人了。直到出中原出现一个强大的王朝,并且统一了整个大运河流域之前,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然而北宋也没能夺回幽云十六州,除了一个例外,童贯公公……

童公公

幸运地从金军手中接管幽州以后,宋徽宗应该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立即迁都到幽州,并且把国家的大部分经济力量都用于重新疏浚京杭大运河上。只有这样,北宋才能够像后来的明朝那样,长久地守住长城防线。然而,他毫无战略远见,贪图短暂的享乐。事实证明,自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后,只要中原王朝守不住幽州,迟早也守不住开封,特别是幽州还是宋朝皇室的祖籍所在地。

而且他们用自己的惨痛经验证明,得幽州得天下,失幽州者失天下。好笑的是,灭亡北宋的金人自己后来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次,面对北方骑士的迅猛攻势,黄河天险是无法依赖的,守不住幽州的话,迟早也守不住开封。既然幽州如此重要,那么未来朝廷迁都幽州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北京究竟是什么时候正式成为首都的呢?

在辽代,幽州被尊称为“南京”,但只是它的五个首都之一,尽管是其中人口最多、最繁华的。按照《契丹国志》的记载,“南京”有户口30万,而按照《辽史·地理志》的记载,“南京”及其周围郡县的总人口只有四、五万人。真相可能介于二者之间,辽南京城的城墙内户籍居民有四、五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和郊区各县人口,有二三十万。

怎么人口这么少?

这是因为辽国无法控制大运河的大部分流域,所以幽州的物资供应一直不太充足,特别是食物总是非常短缺,因此人口和经济总量无法跟有运河之便的开封、苏州、杭州相比。尽管如此,幽州的繁华还是多次受到宋朝使者的称赞,甚至被认为繁荣程度不亚于开封。

从考古遗迹上来看,辽南京城的规模和唐代涿州城差不多,人口和经济规模不大可能比安禄山时期的人口更多。

真正把北京提升为全国性首都规模的,其实是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的口碑并不好,但是他非常聪明而且有远见,热衷基础设施建设,颇有点像隋炀帝。他篡位以后,立即下令扩建辽南京城,具体来说是向东、西、南三面扩大,并且按照北宋开封城的格局加以重建,最终正式迁都于此,改名中都。2003年和2013年,北京市政府举办过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和860周年活动,就是以完颜亮于公元1153年建成金中都为起点计算的。完颜亮对水利也非常重视,他在南征之前,就在中都东郊开凿了一条运河——潞河,连通已经废弃的京杭大运河,并且新建了通州城。可以说,现在北京市的基本格局就是由完颜亮确定下来的,北京经过完颜亮的精心设计和扩建,从此真正上升为了中国的一线城市。但是好景不长,几十年后,成吉思汗的军队打过来,把中都城完全破坏了。

完颜亮

你前面不是说过,现在的北京城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打下的基础吗?

对啊。成吉思汗生前,基本上只管把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拆了。等到他的孙子蒙哥死在钓鱼城下的时候,蒙哥的两个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皇位,最后忽必烈取胜。由于支持阿里不哥的人大多是蒙古本地的,支持忽必烈的大多数是汉族(包括已经汉化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和回族,所以忽必烈在赢得皇位争夺战以后,就立即决定迁都离开蒙古草原,他既要做蒙古大汗,更要做被汉族和回族都认可的中国皇帝。这样,他就看上了金中都遗址。

这里当时虽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周边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完好的,尤其是北边有几片金国的皇家园林,其中之一就是北海的湖心岛——琼华岛,完颜亮以后的几任金朝皇帝在上面建有行宫,忽必烈年轻的时候经常到上面游玩,后来也不时在这里办公。于是在赢得皇位以后,忽必烈就以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开始建设新的首都,也就是元大都。元大都的汉名叫大都,蒙古语叫大益都,突厥语叫汗八里。汗八里这个名字由于马可波罗等国际旅行家的宣传,后来享誉世界。元大都的范围北边到现在的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南边到现在的长安街附近,东面和西面到现在的东西二环附近。

原来如此,怪不得大部分老北京都不愿意住到长安街以南呢。

对,这是传统文化形成的习惯。修建元大都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忽必烈委任的元大都工程总设计师是回族人也黑迭儿。也黑迭儿这个人很了解,也很尊重中国的建筑传统,所以元大都的格局基本上是沿袭长安、洛阳、开封城的,但是也加入了一些以巴格达为代表的西亚城市格局,装修设计融入了蒙古和伊斯兰风格,可以说是既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又非常国际化了。所以,八大菜系之一的京菜有很大成份来自清真菜系,比如说羊肉串、烤鸭、爆肚、油茶、排叉等等。建城之后,忽必烈非常希望大都能够迅速热闹起来,所以他下达命令,愿意迁入大都的人,每户在城内赏赐8亩地,你可以想象一下,8亩地,那是好几个四合院啊,放到现在,起码价值几千万人民币了。除此之外,考古发掘显示,元大都的道路特别笔直,而且特别宽,主干道宽25米左右,胡同也有七八米宽,跟马可波罗说的一样。

忽必烈画像

道路这么宽,每家每户分的土地又这么多,那元大都能有多少人口?

按照最权威的《元史·地理志》记载,元大都在公元1271年的人口是401350。听上去是不多,但是比起22万人口的金中都,已经差不多翻倍了,而且可能是黄河以北有史以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了。虽然还不能跟长三角那些人口上百万的巨型城市相比,但是已经足够名列全球10大城市之一了。另外,忽必烈还干了件大事,就是派郭守敬等人重建了京杭大运河,取道山东直接抵达通州,不再经过河南。这样一来,洛阳、开封等河南城市就彻底丧失了首都竞争力,北京日后只剩下了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南京。

那么南京为什么竞争不过北京呢?

如果定都江南的南京,就意味着首都和西北的交通非常不便利,面临着丧失西北大片土地的风险,甚至有被北方民族夺走华北的可能性,进而演变成失北京者失天下,风险太大了。明朝的盛衰就是证据。北京既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典范,也是中国大一统的最大受益者。

说来说去,北京之所以能够在近一千年来长期成为中国首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隋炀帝修的京杭大运河,再加上北京位于长城脚下的军事地位?

嗯,北京是长城和大运河的唯一交汇点,这是表象,深层原因是,北京恰好位于耕地农业区、草原游牧区和沿海渔猎区之间的三合一交汇点上。放眼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像这样的三合一交汇点都没有几个,国外现在可能只有巴格达一个,历史上也只有那么三四个。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因为如此优越的地理优势,北京一跃成了近几百年全民聚焦的网红!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罗三洋 | 山羊:我就这样吃垮了盛世大唐

罗三洋 | 这项暗黑发明,让长安沦为“废都”

罗三洋 | 河南版双城记——洛阳衰落与开封崛起之谜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438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