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山国王”是什么宗教?请别再带偏了 | 余一

余一 搜历史 2019-08-23


本       文       约      32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近日发生了一起全民揪心的事件,让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也于昨天公布,痛恨怨愤之余,细心的网友们不平则鸣,极力协助想发现一些线索。纵揽整个事件过程,许多不可思议的细节,有人猜测,这像极了邪教行事,而刚好有一个叫“三山国王”的宗教浮上水面为大家所关注。

对于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于是不少不明真相群众认为,这或许是个小型私密的宗教,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教义。其实,“三山国王”只是潮汕地区的地级神,而任何宗教的原旨,都只是护一方平安。让我们了解一下“三山国王”的背景,助大家理性“查案”。

一说潮汕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好吃,能吃,啥都吃,本是同根生的胡建人都不放过。

然后呢?

重男轻女,迷信,整天“拜老爷”。

重男轻女这一点,无法否认,特别是潮阳揭阳一带,但要论轻重程度,位处粤东的潮汕,比不上粤西一带。至少,身为潮汕人,活了大半辈子,我见过一定要生到有男孩为止的,却从没听说过有哪家人把刚出世的女婴溺死或抛弃的;而粤西……不便举例。

迷信这一点,也是无法辩驳的事实。一年中的时忌八节,一月中的初一十五,包括婚丧喜庆,都有各种名目的神在等着你去上供,一年中拜神的支出,要占一个家庭财政收入的大头。

敢不拜?就算神明不降罪你,邻里亲戚的白眼也够你受的。

归根到底,潮汕人的迷信其实是基于对(神)权力的崇拜和恐惧,从实用主义出发,跟塞红包贿赂一样,谁收了钱能办事(保佑)我就拜谁,所以把所有神明统称为“老爷”。

这个称呼足以证明,潮汕人拜神,跟宗教信仰没有半毛钱关系。也因为这一点,潮汕人是有老爷要拜,没有老爷创造老爷也要拜。

大凡山川河海,一草一木,只要潮汕人需要,都能造一个神出来。

一句话:论造神能力,潮汕人认第二,恐怕只有陕北人才敢认第一。

若按非遗等级划分,在潮汕走红诸神,分以下几等:

1.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神,如佛祖、观音、番公(耶稣)等;

2.国级非物质文化遗神,如文圣孔子、武圣关帝爷、灶王爷、土地爷、石敢当等;

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神,如来自福建的妈祖;

4.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神,如双忠公、三山国王、五谷母神等。

当然,地市级以下,也有乡村级的造神,如吾乡“水仙宫”里供奉的“水仙爷”,据说一开始是为了集中祭拜顺韩江漂流而下而滞留在岸边的无名尸,希望他们过境时能保平安。到了民国初年,在五四系知识分子的鼓动下,国民政府下令掀起一轮“破除迷信”运动,原则上非出自某一宗教的神仙,以及找不到对应历史人物的野神——即不在编的“老爷”,都要被一一铲除。吾乡父老脑洞大开,说“水仙爷”是大禹,这才把庙保全下来。

大禹画像

除此之外,还有各家各户按需要创造的小神,如养猪的拜……不对,不是猪八戒,而是猪寮(圈)神;开车的拜车神、路头神等。反正,只有想不到,没有造不了的神。

最近躺枪的三山国王,就是潮汕本土制造的大神。三山国王虽然只是地市级非遗,在潮汕的普及率却是最高的,几乎到了一村一庙的地步,而且,因为潮汕人下南洋的多,三山国王的崇拜被华侨带到东南亚各地,开枝散叶,在台湾也被列为仅次于妈祖的大陆来台神祇。

新京报采访报道

奇怪的是,潮汕的众多“三山国王庙”,在信众口中都不叫“三山国王庙”,往往都会用一个昵称,如大老爷宫、大宫、大庙、大庵等。

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官大不如管大”罢。

跟有历史人物为底板的“双忠公”不同,“三山国王”的来源有点暧昧。经典的说法,三山国王是揭西县城河婆三座山的山神,分别是巾山、明山、独山,早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人看到三位神从巾山的石洞里出来,对百姓说他们是兄弟仨,天帝命他们在此镇守三山,必须在潮州府跟惠州府的界石处为他们建庙奉祀。

神说的话就是最高指示,草民不能不听,于是,当地人就遵神嘱在此建庙,迄今一千四百多年。

河婆的这座庙,后来就成为全潮汕包括台湾、东南亚的“三山国王”祖庙,就像福建湄洲的妈祖庙。但这个时候,他们还只是被称为“三山神”,还不敢称王。

三山神的窜红,要等到唐朝中期,“反佛干将”韩愈被贬来潮当刺史的时候。据说,当时潮州正闹水灾,农作物失收,百姓苦不堪言,韩愈听说河婆三山神甚灵,就特地写了一篇《祭界石神文》,派人到庙里念祝,果然,三天后雨停水退,韩愈非常高兴,连连点赞说:“神,果然是神!”

韩愈

韩愈虽然被贬,毕竟是朝廷任命的潮州刺史,所以,他的祭文以及过后的点赞,就算是为三山神正名,给了三山神庙一个国家认证,也让三山神信仰开始在潮汕开枝散叶。

不管如何,韩愈也只是承认了三山神的神位而已,封王他是没资格的。把三山神升格为“三山国王”,据说是宋太宗赵匡义干的。北宋肇始,天下未统一,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南汉刘鋹政权(今粤桂两省及越南北部),三山神即显灵相助。后来宋太宗征北汉,围太原,三山神也不怕天路遥远跑到太原助战,终于使得北汉君主刘继元投降,灭了后汉,统一天下。

这样看来,三山神虽然享庙在南汉政权的地盘,却身在汉营心在宋,对赵家人杠杠嘀的。所以,宋太宗取得太原大捷之后,就诏封明山神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神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神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这样,“三山国王”的名号才正式在神界出现。

以上内容,其实都来自于元朝编修官刘希孟写的《明贶三山国王庙记》,总结一句话,就是三山国王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

但是,《潮州府志》却提供了另一个版本,说南宋末年,宋恭宗被元兵掳到大都(北京),文天祥在福州立了宋端宗。元兵压境时,大将张世杰带着皇帝南下潮州,到了揭阳境内,元兵追至,危急之中,忽见天气骤变,风雷大作,三位神将带着三支兵马从三面山中杀出,驱退元兵,解了宋帝之围。风雷过后,皇帝跟众臣细视周围,哪有什么兵马,只见三山包围,一绿一白一赭,于是封这三座山为“三山国王”。当地人遂建起三山国王庙,三尊神一为青面,一为白脸,一为赭颜。

三山国王

这两咱说法,你觉得哪种靠谱?从《明贶三山国王庙记》的作者刘希孟在元朝为官的身份来看,三山神帮宋帝解元兵之围似更为可信些——不是说此神迹可信,是说三山国王的来历在本地应该就是这版本。但是,赵宋王朝最后在潮汕流窜的传说太多,哪哪都有类似的,所以,你愿意相信哪种说法都行,你开心就好。

另有一种专家学者的说法:所谓“三山国王”,原来确实是三位国王。哪里的国王?琉球群岛,他们是在隋朝时被军队连民众一起俘虏来潮州的。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隋炀帝杨广曾命人出海(估计也是求仙),到达流求。因言语不通,无法了解当地情况,就抓住一当地人,剥下他的衣服带回来。第二年,隋炀帝又派人到流求去招降,说归顺我们天朝吧。流求不从,炀帝就派两位大将发东阳兵万余人,从义安下海去征讨流求国,最后灭了国,把那里的百姓和国王都掳回来。

义安即义安郡,就是今天的潮汕地区,隋朝时期出海的必经地。

而琉球群岛上有三个国家,也是史料有载:说那里自开拓之后,本来也是统一的,不知哪一年起,分裂为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

所以有人就揣测,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被隋朝军队掳回的琉球三位“山”国王,在义安即潮汕上岸后因水土不服或不肯投降而被杀,死在揭阳,那里的民众觉得人家毕竟是国王,就为他们立起了三山国王庙?

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正经史书中堂而皇之的本纪世家很多都值得怀疑,像这种涉及神的起源的传说,能有多少真实性?只能是听听就好。

在民俗领域中,跟外来的关帝、妈祖等“老爷”不同,“三山国王”确实是潮汕影响力最大的“土著神”,以至于后来,各村的三山国王庙都成了本村的“地头宫”,不仅负责保一村平安,村民的生老病死,都得到庙里向国王们汇报。比如哪家有人过世,就得去三山国王庙“报地头”,就像去派出所递交死亡证明或销户一样。

但是,不管“三山国王”的来历如何,不管是哪里的“三山国王”老爷,都跟任何邪教或邪术无关,也从没听说有人利用“三山国王”搞什么邪术。“三山国王”庙是有专属的符,但那只是保平安符,不涉诅咒或仪式;“三山国王”每年有一次出巡(游神),也只是寄寓了村民对全境平安的诉求,就像妈祖或其他“老爷”一样。

潮汕人总体是迷信,但迷信只是基于保平安的实用主义,既不涉正规宗教,更不涉邪术邪教。放蛊、养小鬼,那是东南亚流行的邪术,如果说潮汕人与此有关,也只是下南洋时得罪本地人成为受害者,从没听说哪个潮汕人在南洋学了邪术回来害人的。

所以,别再让三山国山背锅了,他们名义为国王,实际上只是享受村长待遇,在历史上的几次“出场”,也都是在行善积德。错的,只是信教并走偏路的个人。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余一 | 顶级天宴背后的惊天秘密

不想当平民的王子不是好佛祖 | 余一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515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