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洗稿的杜甫、苏轼、李清照,赚得比原著作者还多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诗词界也是这样的。抄思路创意、抄文辞,抄名句,比比皆是。最可恶的是,抄袭者往往比原著知名度还高,因此拿到的稿费和历史名声普遍都高过原著作者……
先请出一个著名人物,三曹之一的老曹,曹操。
曹操有一首《短歌行》,其中最著名的一句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完全体现了曹丞相求贤若渴的领导范儿。然而,就在此诗中,曹操一口气抄了《诗经》中的两首名篇:
曹操《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头一句出自名篇《郑风·子衿》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下一句出自《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中,原创只有一句。
再看诗圣杜甫。
不管大家有多喜欢杜甫,他确实存在抄袭嫌疑。如果稍微为诗圣遮掩一点,似乎可以叫……借鉴,或致敬,或化用?
杜甫有一首《兵车行》,讽刺唐玄宗用武过滥的。前几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简直押韵流畅到让人忍不住唱起来。但接下去,杜甫就开始化用魏晋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名句了(秦朝民歌也有此句):
比比看,差别在哪里?顺序颠倒一下,必要句式减少两个字,就成《减字木兰花》啦。韩愈知道了,会不会找苏轼维权?大概苏轼也正是知道韩愈无法维权,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借用名句。
这不,下面,他在《浣溪沙·渔父》又洗了一次稿,这次洗的是一个不太知名的人物,叫张志和。
张志和是中唐词人,是当时的神童,3岁能读书,6岁能作文章,16岁就考上了大唐科举中的明经科,不久顺利进入了仕途。起初一切顺风顺水,后来改变整个唐朝人命运的安史之乱到来,又因为至亲之人接连病逝,张志和有感人生无常,于是辞职还乡,效仿陶渊明过隐居生活。唐肃宗赏了他一对奴婢,称为“渔童”“樵青”。《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的弟子被简称为“渔樵耕读”,正是张志和当时的状态——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钓鱼为乐。闲时砍砍树,看看书。
就是在这段隐居当渔夫期间,张志和见到了“西塞山的白鹭”和流水里的桃花与鳜鱼,写下了这句名篇。
和苏轼一样的词牌,因此俩人都是中间添句。
宋代的徐俯也附了一首《鹧鸪天》:
黄庭坚:大家玩得这么热闹,我也凑一首。
元代刘秉忠在《太常引·桃花流水鳜鱼肥》也直接抄袭,为了符合自己的词牌,便将张志和原词删减一两个字……以为自己是《减字XX》的词牌呢?
不管多少研究诗词的大文学家看过翁宏的原著,反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场景,我是从晏几道词里看到并记住的。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有一首《省试湘灵鼓瑟》,也很“荣幸”地被更著名的忧郁青年秦少游抄了去。
但时时、频把镜来看,人将老。
第二段,“年少抛人容易去”,同样是晏殊的,“万红千紫都开了”,出自宋代陆文圭的“万紫千红次第开”,“头上插花枝”大家也不陌生,出自唐代刘得仁的“满头犹自插花枝”(这句抄袭者甚众)。
第三段青鸟相关也是熟句。第四段,往事不堪、团扇、断弦、知音、人将老,字字都是常被镶嵌进古诗词中的关键字,但李俊民胜就胜在,全词写完,抄完唐宋大家们,却完全没什么实质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抄袭还有宋代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中一句“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熟悉么?对,王维的,只是把主语颠倒了一下;“松间药臼竹间衣”,贾岛的影子;“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抄范仲淹的“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女词人中的一颗明星的李清照也难以免俗,千古名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化用的是贺铸的“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李清照
尽管古人可能并不注重版权,但这些如此光明正大抄袭、洗稿,是不是太跌份了点呢?最后,这些古人还有不少抄袭了毛主席诗词的呢……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556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