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榜样人物 | 守护生命,甘于奉献


“尊敬的供者大哥,您好!这是一封我们给您写的感谢信,虽然我们不知道您是谁,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是我知道您是一位有爱心的好人……千里之外给我们小孩送来生命的希望,那将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这是患儿家长委托志愿者交给朱劲松的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当志愿者缓缓地读着,围在病房内的志愿者、医生、护士静静聆听,当信件读完,朱劲松的眼眶湿润了。按国际惯例,捐献者和受捐者要遵守“双盲原则”,即双方不应见面,且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确切信息。但患儿的家长得知捐献者是一位年轻的爸爸,强烈要求志愿者带来全家人的感恩。



爱心:延续生命的种子


朱劲松是福建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一科的一名医师,2013年加入中心的大家庭后,就开始了他的公益之旅,累计献血11次,其中全血5次2000毫升,单采血小板6次11.6治疗量。


工作第二年,他像绝大多数同事一样,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将自己的血液资料档案留存在库中,等待那个和自己有“髓缘”的需要帮助的患者。


2017年2月17日,接中华骨髓库通知,其与一名患者的HLA低分辨型相合,当红十字会与其联系是否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朱劲松同志毫不犹豫当即表示愿意捐献。


        

2017年6月15日,也恰巧是第14个“世界献血者日”的次日上午,朱劲松历经179分钟,血液循环1.2万毫升,顺利捐出19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


4小时后,这袋“生命的种子”空运到了广西,输入了一位8岁血液病男孩的体内,朱劲松也有幸成为全国第6543例、福建第168例、福州第53例的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奉献: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某日清晨 6:20,朱劲松准时到达血液中心打卡,开始他一天的工作。他和同事一起清点物料,做出发前的最后准备。他们将前往罗源县开展团体献血活动,预定到达时间为8:00。“郊县离市区有1小时以上的车程,我们的采血团队都会比较早出发。”朱劲松说。



这个场景重复出现在血液中心的每一天,每一位血站人都在默默地用行动实践守护生命的承诺,“奉献”一词更多的是体现在工作中、细节上和对献血者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


朱劲松曾获得省直机关文明办、省献血办授予的2014至2017年度无偿献血先进个人;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奖;2018年6月被评为“福建省好人”称号。


面对赞誉,朱劲松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件平常的小事。“我只是血液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不懂的豪言壮语的表达,也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我只是很幸运、很自豪能成为公益事业的一名成员,每天面对的是满怀爱心的献血者,耳濡目染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动,当一个黯然的生命之光等待你来点燃,仅需要一点勇气就能让生命延续时,这是我理所当然的选择。”


正是这样一种甘于奉献、任劳任怨的工作信条和服务精神,朱劲松于2014年—2018年连续四年评为福建省血液中心年度优秀员工;2018年在中心的献血服务星级评选中多次获评献血服务之星;其所在的献血服务班组获评2018年全国表现突出采血班组。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朱劲松是我省血站系统首位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他的善举,是无数血站工作者的缩影和代表。每一位血站员工,既是无偿献血的推广者,更是公益精神的践行者。每当血液库存告急,血站工作人员总是义无反顾的捋起袖子,用实际行动传递人间真爱。


截止至2018年,血液中心共157名员工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总量达101.99万毫升,95人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75人次荣获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星级奖。



◆ ◆ ◆  ◆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心融入服务 践行公益责任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手工到自动,这些年中心血液制备都经历了什么?



End

编辑:肉苁蓉

责任编辑:陈辉、林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