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江西开启霸屏模式!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都在密集关注
昨天
小编照常打开人民日报
突然眼前一阵亮光
江!西!
再次确认,没错!
江西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2018年8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
文中
具体说了哪些内容?
以下是全文,
大家一起看看!
↓↓↓
江西立下硬规矩 百里长江百里绿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长江奔流入赣,首站便是九江瑞昌。
走上船头远眺,水草、芦苇、绿树、江堤,4条层次分明的绿色保护带,由江岸向陆地渐次展开。沿岸码头整饬,航运秩序井然。
在瑞昌市码头镇生活了50多年的朱巨宝,多年没看到这么齐整的场面了。曾几何时,非法码头将岸线切割得支离破碎,堆砌的沙砾、裸露的土壤,留下一个个难看的伤疤。
长江入赣第一站,如何由乱到治?
2015年,瑞昌组建长江综合保护局,将原先分属各家的职能整合,形成共治常态,力度和成效远超以往。近20公里岸线上,24家码头27个泊位被拆除,非法采砂不见踪迹。原先的小散码头被整合成一个矿产品通道和一个砂石通道,仅此一项,便节约岸线2000余米。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下游彭泽县的矶山工业园来说,生态优先的规矩之一,是“环保逆向淘汰”。2016年,园区内一家生产农药中间体的企业,因为环保投入不到位、厂区内敏感气体超标,屡次被管理部门责令停产整顿,再加上产品和技术缺乏竞争力,最终被兼并重组。2017年,生产染料中间体的企业彭泽长兴化工,也因类似问题被整合。
整合这两家企业的,是吴秀荣管理的一家生产医药中间体的化工企业。吴秀荣说:“我们投入了1亿多元,改造这两家企业的环保设施,升级了产品类型,现在效益已经显现。”
矶山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汪志发说,为了让临江园区符合生态优先的规矩,园区制定了分类管理办法,对企业实行绿、蓝、黄、红牌标识。连续“染红”,企业将面临清退命运。
黄国平在长江边上同虾蟹打了20多年交道,他的生产基地最近被农业农村部授牌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对他来说,生态优先的规矩之一,就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让进来的水不浪费,出去的水无污染”。
彭泽县辰字村村民谌桂卯,今年6月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彭泽县长江生态管护队第32公里段管护队员。这1公里长江河岸的清草除杂,护岸林木的管养维护以及水事违法违章行为,他都可以管;管不住的,向河道局、水利局、河长制办公室上报。彭泽县46公里的长江岸线,每公里都有一个像他这样的管护员。
瑞昌的码头治理经验,如今已被长江江西段全面借鉴。江西提出,着力打造“外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百里长江亮丽岸线——
全线107座非法码头,拆除61座,整改46座。在沿江城市建成区,造纸、电镀等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基本完成,6个行业的污染较重企业搬迁改造正在推进。江西省域空间规划编制已经完成,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全部出台。全省划定5万多平方公里的畜禽禁养区,关闭、搬迁2.5万个养殖场……“用3年时间根本解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一场共抓大保护的攻坚战,正在江西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打响。
连日来,
江西频频现身中央媒体的
重要版面、栏目,
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
密集“点赞”!
中央媒体头版重要版面密集关注
央视新闻密集聚焦
直播、动漫、秒拍、短视频等
新媒体手段齐上阵!
报道精彩纷呈,
根本停不下来…
注意到了吗,
这些报道都有一个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那么
江西究竟在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呢?
跟着小编继续往下看!
8月5日-6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在赣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采访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等10家中央主要媒体和沿江11个省市区主要媒体共150多名记者,深入我省九江、景德镇、南昌等地采访我省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江西山水美如画,
我们坚守出来的美丽,
让全国关注!
8月7日,省委书记刘奇也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就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江西举全省之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江西力量”的生动实践。
详情请看下文↓↓↓
共同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刘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方针和总遵循。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拥有15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地位突出、责任重大。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举全省之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江西力量”。
坚持全省“一体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江西具有相对独立的流域生态系统,境内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五大河流经鄱阳湖流入长江。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必须在全流域污染防治上下功夫。我们把“五河两岸一湖一江”作为一个整体,坚持全域治理、全域保护、全域建设,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大力开展长江岸线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近年来,开展了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非法捕捞、工业园区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镇污水、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整治“散乱污”企业,仅长江九江段港口“非法码头”就拆除74座85个泊位。扎实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86.2%;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2%,确保一湖清水入长江。
坚持治理“系统化”,打出生态修复组合拳。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我们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大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方位守护好江西的绿水青山,筑牢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重大生态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
坚持发展“绿色化”,走出绿色崛起新路子。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加快构建以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为主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绿色崛起。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发展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高。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6%,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6.9%和33%,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提高。
坚持管理“法治化”,做好制度创新大文章。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们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机制,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完善了全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积极推进省域空间规划编制、“多规合一”试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工作,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了最严格的管控制度。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全域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了涉水规划、河湖监管、行政执法“三个统一”。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给子孙后代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环境。
江西的“一岸翠绿”
让全国各大媒体大咖持续刷屏
看看他们怎么介绍我们江西的吧
人民日报8月7日
刊发《长江节奏,如何拨动这根弦?》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8月7日头版刊发《为了“一岸翠绿”:九江生态修复百里长江》
报道江西为了“一岸翠绿”,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九江生态修复百里长江,取缔非法码头和泊位、着力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等方式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百里长江“最美岸线”的画卷正在铺陈。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飞阅”中国栏目刊发视频+图文
《新华网无人机“飞阅”长江之江西篇》
8月5日
在新浪新闻直播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探访千古奇山石钟山”
新华网推出新媒体产品
《大美长江图》
长江行特约驴友李白游浔阳,这一次,归隐田园已久的“江西老表”陶渊明当导游:
江西六省通衢,南北风俗各异
千年文化重地,不少文化遗产
江西人才荟萃,大批巨擘名篇
西汉海昏侯墓,十大考古发现
8月6日央视新闻播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748ljt972&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长江最美的微笑是什么?是江豚!鄱阳湖的江豚数量逐年增加为何?请看央视的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1345abyga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南昌,一起看看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点击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1345d2sau5&width=500&height=375&auto=0
8月7日
头版刊发
《保护千年古镇 重现瓷都风采》
报道近年来,景德镇致力做好老窑厂的保护工作,让惊艳世间的景德镇再创辉煌。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8月6日
头版【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专栏刊发《全力修复建设最美岸线》
报道近年来,瑞昌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提出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全力修复长江及沿岸的生态环境,坚决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
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推送
《鄱阳湖:8位渔民收起渔网守护濒危物种江豚》
8月7日
头版刊发
《南昌市打造高新产业集群—— 生态科技城在崛起》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8月7日
整版刊发《呵护一江碧水 守卫一方净土 》
记者见证着赣鄱大地“生态美”
记录着江西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8月6日
头版刊发
《九江市推动绿色发展—— 百里长江岸线美起来》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经济日报官方微博连续推送
8月7日
头版刊发
《重回九江大堤》
20年前洪水攻城,
今日的九江大堤,
又是如何呢?
九江市实施岸线复绿补绿增绿工程,
堤外打造“生态绿化带”、
堤内打造“园林景观带”,
建设出一条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报道内容太多了,
小编就不一一赘述
江西是个好地方
媒体大咖们聚焦江西
看看他们怎么说
九江
比想象中更繁华、美丽
中国日报记者张逸安:第一次来九江,虽然之前脑海中对九江有“繁华的港口城市”的想象,但真正置身长江之滨的这座美丽的城市时,才惊喜地发现,眼前看到的一切比想象中更繁华,更美丽。
没想到生态环境这么好
“湖水太清澈了”“环境太美了”“时间太短了,看不够”……8月6日,记者们乘船来到庐山西海“西海之星”,一边赞叹大自然的魅力,一边感叹江西环境治理力度大,保护了庐山西海的水质。
中国日报记者裴培:没想到武宁县的一个村就有这么多野生红豆杉,没想到当地村民环保意识这么强,没想到江西生态环境这么好。
文化底蕴深厚
人民日报记者杨翘楚:初次来九江,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杰地灵”。无论是浔阳楼还是琵琶亭,九江给我的印象是清新、富含文化底蕴。
江西环保力度大,点赞!
中央电视台记者宁宏:第一次来江西,为这里的码头整治、岸线复绿工作“点赞”。
瞭望周刊记者王仁贵:瑞昌市下大力气整治非法码头,有效保护了长江生态环境,且让“黄金岸线”释放“黄金效益”,值得点赞。
央广中国之声记者管昕:在长江边筑起这样一个绿色屏障,能够保证进入长江的水是清澈的,感觉到当地的力度还是很大的。
中新社记者夏宾:长江和鄱阳湖的水变清了,江豚生存的环境变好了,江豚数量也增加了,说明江西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非常大。
人民日报编辑何鼎鼎:鄱阳湖江豚数量的稳中有升,是江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江西保护的不仅是江豚,而且是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更是呵护母亲湖—鄱阳湖的健康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周梦爽:江西大力保护候鸟,不仅是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也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尽到国际责任的有力见证。
南昌
实现中部崛起,江西很有潜力
经济日报社记者吴浩:新时代,实现中部崛起,不能靠传统动能,而要依靠新动能。今天,我明显感觉到南昌有这个潜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珊珊:我第一次来南昌,之前对南昌的红色文化有所了解,但没想到这里还是生产“国之重器”C919大飞机的一部分,有点不可思议。
景德镇
8月6日,采访团的媒体记者们刚抵达景德镇,就被御窑厂所展现的陶瓷文化魅力所吸引。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令采访团的许多年轻记者着迷:“景德镇很令人好奇;景德镇太好玩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真的挺有意思。”
陶瓷文化很有意思
中国日报记者邢奕:以前只知道景德镇有瓷器,并不知道生产一件瓷器竟然需要经过70多道工序,今天算是长知识了。
CGTN编辑颜琼:景德镇的古窑址和古瓷片浓缩着厚重的中国历史故事,会让很多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为咱江西的山美水美!
为我们的家乡江西点ZAN!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江西日报综合整理
|编辑:刘佳珉
|审核:毛学文、王彪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