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殊的木箱
这是一只带锁木箱,箱面已褪色,有磨损,是郭沫若在南昌起义期间使用过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郭沫若不仅以文章著世,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更是投笔从戎、将他一腔书生豪情倾注于革命烈火之中。而与英雄城南昌的结缘,则成为他戎马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
南昌起义时,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党代表。此时,他正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驻扎在九江。8月3日,郭沫若得知南昌起义胜利的消息,谢绝了张发奎一同前往国外的邀请,而是选择去南昌寻找起义部队。当晚郭沫若与第二方面军主任秘书李一氓、第4军政治部秘书阳翰笙、第11军政治部秘书梅龚彬四人,决定星夜赶往南昌。此时去南昌的火车已经没有了,郭沫若只好找到了车站的铁路工人询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去南昌,铁路工人听了郭沫若的来历和去南昌的目的,自告奋勇地用手摇车把他们送到南昌。途中经过涂家埠站时遭遇从南昌败退下来的程潜和朱培德的散兵。那些散兵看郭沫若足蹬皮靴,腰佩勃朗宁枪,断定他是个大官,围过来将他连推带打。郭沫若的眼镜被打掉,手表、自来水笔被抢走,扭打的过程中,手枪也被抢走了。李一氓等人也被推推搡搡挤到了一边,幸好开车的哨子响起,已有收获的那群散兵才丢下他们上车离开。
空荡荡的月台上,只剩下郭沫若等人两手空空地站在那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几条“光棍”。几人相视苦笑起来,郭沫若说:“没死总是不幸中的大幸,革命的路我们还是要走的。”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郭沫若等人重新坐上了手摇车。在手摇车上笑谈这次遇险时,郭沫若和李一氓还凑出一副对联:郭主任背腹面受敌,李秘书上中下俱伤。
他们一行进入南昌后又逢大雨,几经周折在8月4日深夜才来到起义军的总指挥部。一见面,郭沫若就询问贺龙:“现在南昌情况如何?”贺龙向郭沫若等人介绍了南昌起义的情况,这时候郭沫若才知道自己不仅被列入革命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同时被委任为宣传委员会主席兼政治部主任。此时他还不是中共党员,却被委以重任,他深感党对自己的信任和身上责任的重大,表示“只要党相信我,我一定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好”。
贺龙听说郭沫若等挨打受伤了,便要叫军医过来。郭沫若忙说:“不碍事,大家都忙,不用麻烦了。”贺龙于是留郭沫若一起吃饭,并叫勤务兵拿了两套衣物给他作为换洗用。
随后赶来的周恩来,看见郭沫若等人满身狼狈,得知他们这一路赶来十分艰险,不仅被人打了,东西也被抢了个精光。周恩来忙给郭沫若送来了一套蓝布军装。
之后,郭沫若随着起义军南下,在瑞金与贺龙一同入党,几经辗转到达广东,后又根据中央部署在香港乘船回到了上海,开始了新的革命之路。这只小木箱便是郭沫若在南昌起义期间所使用过的。此后,这只小木箱一直紧随其身,用以放置他的贴身物品,也装载着郭沫若追随革命的伟大情操。
|来源: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