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前10文理学院,还不如去30名的大U”——你没被录过,你真的不懂

棕榈君 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2021-10-26


棕榈说:2019-2020年早申放榜基本结束,绝大部分同学都拿到了美国大学的Offer。


Offer到手,心也就定了一半。


但下面的家长和同学,心就很难定了。


之前一位孩子拿到Offer家长,在群里问孩子到底是选择文理学院还是大U



结果却遭遇了这样的一个回答:


“肯定去大U,文理的孩子出来不好找工作。


后来,这位家长又被另外一位同学反驳了回去。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A同学。


@ A同学:

拿到了一所Top 30文理学院录取,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


但是我妈却来试探问我要不要再看看别的学校。说是那谁谁谁说“都没有听过这所学校,以后回国会有好成就吗?”


我无语……



其实从文理学院诞生以来,教育的江湖上一直存在着“文理学院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的战争。


今有家长为文理学院争论不休,过去有美国舆论为它“大动干戈”。


文理学院不平凡的历史


在哈佛大学成立后到19世纪初,几所文理学院相继成立。这些学院和哈佛一样,都是小型宗教类学院。


19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普遍并开始塑造世界,这些学院的课程设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美国社会呼吁其大学提供适合新时代的课程。


为了回应这些争论,当时的耶鲁校长耶利米·戴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处理上述争论。这些处理的言论最后总结为美国教育史上重要的《1828年耶鲁报告》。



《耶鲁报告》呼吁学生本科学习课程的广度,并质疑“心灵的力量是否仅仅通过单独学习语言、或单独学习数学、或单独学习自然/政治科学,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该文件进一步指出,“学院为本科生开设的教学课程不包括专业研究。我们的目的不是教任何一种职业所特有的东西,而是要为所有人创造共同的基础。


这份报告,让当时的美国人看到了文理学院的意义。



哪怕后来美国大量学者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并往美国带回了“研究型大学”的理念;在此期间,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些接近文理学院的学校成为研究型大学,美国的 land-grant colleges和技术型学校也开始发展……


但依旧没有撼动文理学院的地位


发展到21世纪的文理学院反而更加欣欣向荣,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证明文理学院不但持续存在,而且还持续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欢迎。



所以与其去争论文理学院到底好还是不好,不如思考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它适不适合你的孩子。


文理学院是怎样的一种学院?

 

象牙塔般的实用理想主义学校


文理学院如我们所知道的,是区别于任何综合性大学(后称大U)的专注于本科教育的小而精学院


比起大U强调专业性学习和研究,它强调让学生学到尽量全面的知识,以此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一切变化


它的内核是大局观



霍华德·格林和马修·格林的《隐藏的藤校:三十所优秀学院》中谈到的人文教育目标,很好地概括了这种大局观。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复杂世界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发展出高水平的知识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责任感清晰的推理能力理性的思考能力智能的分析信息能力,以富有同情心和公正的方式回应人们


终身学习新的信息和概念欣赏艺术和文学之美并从中获得乐趣,并在需要时将其用作灵感和慰藉,汲取我们过去的历史教训,这将有助于明智地塑造未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从而建立一种来自个人成就的自尊心。”


这种大局观并非没有道理。


随着科技与AI的无孔不入,我们很难想象未来到底将面临着怎样的一个世界企业越来越短的平均寿命,未来也几乎不会有人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只做一种工种


孩子如果拥有更加融会贯通的全面的能力健康独立的精神力量,未尝不是应对世界快速变化的一个“核心武器”。


这也是近年不少精英留学家庭、尤其是上海留学家庭热衷文理学院的重要原因。



田园诗一般的校园


文理学院一般都坐落在城市周边的郊区或者小镇上,风景优美、宁静、开阔


学校往往有上百年历史,悠久的时间孕育了古典精美的建筑。占地辽阔,有自己的山和湖,春天连绵草地碧草茵茵,冬天雪景波澜壮阔,美不胜收。



全美第6的鲍登学院就坐落在缅因州的一个宁静、祥和的小镇上,离波士顿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这里的秋景尤为著名。


一到秋天,学校就弥漫着树叶血红的颜色,万岁枯荣,骄艳似火,让人以为是错乱时空,走进了某一幅隽永的油画。


(鲍登学院秋景)


其实大U的校园,也有很多绿植覆盖和古典的建筑。耶鲁、哈佛的校园同样优美,却很难获得文理学院校园的宁静感。


大U的校园大多是高大的建筑群包围着规整的小草坪;但文理学院却是一片广阔自由的绿地上,零星点缀着几座不高的小楼。



这样自然而然的开阔、自由和宁静,是少有大U能模仿的。


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文理学院几乎没有什么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学位。


连U.S. News全美文理学院排名第一的威廉姆斯学院,也仅仅只有两个研究生课程,分别是发展经济学和艺术史,研究生人数一共56名,本科生2078人。


所以,文理学院是倾全校之力来发展本科。



首先,美国好一点的文理学院不缺钱,又不太需要做研究,每年几千万美金的捐赠都投在了本科生身上


文理学教授也不需要去拉赞助,他们可以非常专注地教好学生,上课的基本都是教授而非助教,本科生能够得到非常扎实的本科教育。


其次,作为小型学院,它们的师生比一般都大于1:20,一个班顶多也就20多人,很多课程的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


学生少,意味着老师分配在一个学生上的精力会更多,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特长和优势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以鲍登学院为例,它校园规模非常小,每年在国内仅招收个位数的学生。学校约2000人左右,相当于每个年级四五百个孩子,每一个教室差不多5-10个人,非常少。


学生虽少,但文理学院却有上百个社团,课外活动非常丰富。



登山、滑雪、冲浪、划皮划艇、徒步这样的课外活动,也有戏剧、电影、创业、金融、投资、CS、文学这样的充满都市感的社团,会请在高盛、摩根斯坦利这种公司实习的学长学姐过来交流,分享他们的经验。


文理学院常常被称为“没有被动的耳朵”,这里的学生和教师关系很紧密,课堂上互动非常多,课外也常常会进行工作上的合作,比如出版一本书。教授们还会成为学生的远足伙伴、校内队友、晚餐伙伴和朋友。


它传达的是一种协作精神,而不是竞争,希望学生在强烈的社区意识中激发志向,赋予他们力量。


尤其是,虽然说文理学院没有太多科研,但是如果你想要做研究,其实教授会充分指导你,学校会给你充分的相关资源,给你帮助。这样的帮助,对绝大部分的本科生的研究,是足够的。



生活上也是,文理学院的学生一般吃住都非常好。


史密斯学院为例,学校一共有13个不同的餐厅,每个餐厅食谱也不尽相同,甚至每顿饭可以去不同的食堂打饭。学校的住宿条件也非常优越,70%都是单人间,空间很大,公共卫生间都非常干净。学校宿舍楼都是历史悠久的木屋,环境非常优雅。



学校培养的不是乖乖女和乖乖男


因为文理学院文艺而宁静,很多人以为这是富二代乖乖女乖乖男轻松学习的地方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就思考一件事情吧。


为什么学校把自己建在远离闹市的郊区而不是城市,就是要让学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学习啊。


学习什么呢?


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院长米歇尔迈尔斯(Michele Myers)这样说过:


“文理学院提供的是一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一种强调形成思想而不是灌输思想的教育,这种教育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适应任何市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并且足智多谋,能够与时俱进。”


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价值观有丰厚的知识和智慧、有终身全面学习的能力、并且善于做人



因此,文理学院的学生会广泛接触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所以尽管各大学的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文理学院的学生课程一般包括许多或全部以下学科


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物理科学(例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例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艺术(例如戏剧,音乐,艺术),语言和数学。


总之一个字,多!

再一个字,难!


想当年,“铁娘子”希拉里进了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读书,但这里的学习压力让她苦得不行,“数学与地质学让我叫苦连天,自此彻底了断想当医生或科学家的美梦”,变相让她走上了从政之路。


还打电话向父母哭诉“我似乎差人一截,不够资格做这里的学生。”要不是她妈妈拉住了她,她差点从卫斯理学院退学。



棕榈在文理学院的学生也说学习压力不小。


“我经常会在一个星期里有两天essay due,然后还有期中、期末考。其实在这里的学习,特别在考试周的时候,压力还是挺大的。”


一位在阿默斯特学院就读过的知乎网友说到:

 

阅读量分学期而异,峰值大概是一周布置个1-2本书+50-100页的reading。这个真是只能靠积累,偷懒虽然没少偷,但因为基数太大所以还是读了不少。


……至今难忘大三下6天写了110页论文的(惨痛拖延症)黑历史。写作不得不提俺们高大上的Writing Center,一对一辅导写作简直是国际生的救命福音。


这也怪不得藤校和其他美国Top 20的大学这么喜欢文理学院的研究生申请者。


因为他们通过严酷的学习,扎下了极深的全面的学科基础。



同样被锤炼的,还有他们独立的精神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伍德·库奇(Joseph Wood Krutch)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教育,是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自己的需求和自己想要的东西(注意,是自己的需要和想要,不是父母、不是社会、也不是学校的需要和想要)。


可以说,教育的理想不是整合,不是文化适应,而是人性潜能的充分发挥。”


我之前一直在想:


  • 为什么文理学院会有这么多敢于发声的女权主义者


  • 为何这些学校会产生这么多像是希拉里宋美龄这种独立、自信、有胆识、有自己坚定人格魅力的新时代女性?



正是文理学院通过广泛深远的知识涉猎、不断探寻自我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扎实深究各种学业和思想上的困境。


才塑造了这些鲜活灵动、坚毅、独立、不依附于任何人、有勇有谋、大胆追梦的榜样。


这一点,太值得赞颂。


这,也是文理学院一直所坚持的精神。



所以


回到前面大家争论的:


文理学院出来的孩子,未来能够有一个好成就吗?


这个问题,很像棕榈君在其他许多地方看到过的下面两个问题:


美国Top 30的孩子出来会有好成就吗?

美国藤校出来的孩子会有好成就吗?


答案是一样的,我们都不能保证


因为有网友这样说:


(来源:知乎)


也有网友这样说:


(来源:知乎)


每个人的经历和结果都如此不同。


相信你也有你自己的见解。



同时,对孩子的“好成就”的定义,每个家庭又是如此不同。


有的是想让孩子未来能物质无忧

有的是想让孩子不要那么累,活得没有忧愁

有的是想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不管所处何种境地,都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快乐。

……


每个人心中对“好成就”都有自己的答案。


不同答案背后,会有不同的适合孩子的学校。



所以,在最后的选学校Offer前,先找到你和孩子的答案吧。


问问孩子、也问问自己:


究竟想要通过教育,获得一个怎么样的未来?



— End —


如果你想在棕榈的帮助下进入梦校,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咨询顾问佳佳老师,

即可获得一对一咨询机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