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设计大师!
真正的大师,不应该被遗忘。
01
设计师全网狂喷后,
还大言不惭地回应:
“我是以全球视野,
而且是前瞻性目光,
来看待乡村建设这个议题,
建筑使用年限不低于五十年……”
满满的都是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忽视委托人需求自以为是的傲慢,
以及本该以人为本却只成全了自己的自私。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一位真正的设计师,
一位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泰斗,
今天讲讲他的故事,
让陶磊之流知道什么叫“全球视野”,
什么叫“前瞻性目光”,
什么叫“建筑使用年限不低于五十年”!
在建筑界,
他与梁思成起名,有“南杨北梁”之称。
他曾给南京乃至中国留下上百处民国建筑,
但却鲜为大众所知。
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火车站、北京图书馆、
毛主席纪念堂、南京长江大桥等项目,
他都有参与。
中山陵音乐台、紫金山天文台、
雨花台、中央体育场等建筑的背后,
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杨廷宝
1901年出生的杨廷宝,
现在看来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他以全省考生第一的成绩,
考进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
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仅两年半就学完了4年的课程
获得学士学位后,
他又用半年时间学习,
获得了硕士学位。
读书期间,他多次获得全美建筑系
学生设计方案竞赛优胜奖。
他的两件设计作品还被选进
美国1927年《建筑设计习作》中,
作为教材使用。
这时候,他才26岁。
杨廷宝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照
1927,杨廷宝学成归来,
他修复、参加、指导、设计了100多处建筑
成为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
中国建筑职业实践的重要开创者、
中国建筑教育一代宗师。
有人说:一座南京城,
半座都是杨廷宝打造的。
普利兹克奖唯一的中国籍得主王澍,
曾对自己的导师齐康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
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算半个!”
杨廷宝设计过太多耳熟能详的作品,
我们分门别类欣赏一下。
02
北京系列
北京古建筑修缮工程
1932年初,杨廷宝受聘于
当时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
从1934年到1936年参与了
北京九处古建筑的修缮工作,
它们包括:
北京圜丘坛和皇穹宇、天坛祈年殿、
紫光阁、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
北京城东南角楼、正觉寺金刚宝塔座、
玉泉山玉峰塔、碧云寺罗汉堂。
北京城东南角楼
你们去这些地方要是觉得好像没修过啊,
那就对了。
杨廷宝在修缮时提出“修旧如旧”,
这是当今文物保护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天坛100年前后对比照片
北京和平宾馆
这是杨廷宝的经典名作,它重在实用,
比如,为了解决局促空间内停车难的问题,
杨廷宝在在主楼的一楼设了一个过街楼,
将车子停到后面。
为了保留前院内两课大榆树,
将餐厅设在主楼前西侧,
让大榆树同时成为入口和餐厅的配景。
正是因为这栋建筑,
中央提出了“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
成为后来设计师在公共建筑设计上的原则,
而这栋建筑后来也成为中国公共建筑之典范。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
杨廷宝主持、指导设计的这件作品,
又是一栋美观与实用并重的作品,比如:
保留门前榆树作为小广场,还可以停车。
营业大厅南北两侧安排四座客用楼梯,
使人流分散。
建筑外形和细部装饰,
采用民族传统处理手法,
对北京市后来的建筑形式有较大的影响。
此外,杨廷宝还以设计指导的身份,
参与了一些大型国家工程项目的
集体创作与讨论,比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杨廷宝还主持拟定了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
扩建完成后的天安门广场
1951年,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方案设计讨论。
1958年,杨廷宝带领部分师生
参加北京火车站方案设计,
并与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
合作施工图设计到次年;
同年,杨廷宝还参与了
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讨论,
并被指定任设计顾问;
1975年,参与亚洲最大的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新馆(现国家图书馆)设计,
为最终“五老方案”之一。
1976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设计集体创作。
03
南京系列
音乐台
在中山陵音乐台的设计中,
设计特意利用原有天然坡地,
充分吸取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特点,
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
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手法。
中间的回音壁可以汇集音浪,
台前有月牙形莲花池,
用来汇集全场的雨水,
半圆形的花架、回廊、花坛、坐凳,
重点艺术装饰的照壁显得质朴而浑厚,
环抱着衬托的树丛,
具有强烈的建筑艺术魅力。
音乐台至今仍是中国传统风格
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
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范,
达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
紫金山天文台
这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
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
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1931年设计建造,
基本上按照轴线对称布置,
牌楼采用毛石作三间四柱式,
覆蓝色琉璃瓦,跨于高峻的石阶之上。
建筑间以梯道和栈道通连,
各层平台均采用民族形式的钩阑,
建筑台基与外墙用毛石砌筑,
朴实厚重,与山石浑然一体。
南京中央研究院
南京中央研究院由地质研究所、
历史语言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组成,
虽然建造时代不同,
但都采用了风格一致的民族形式,
风格统一又富于变化,
极具中国古典建筑之美。
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春天鸡鸣寺路樱花盛开时,
路西边那片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
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即著名的史语所:
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
这座建筑比例匀称,
外观是重檐式歇山宫殿式建筑,
巍峨壮观,气氛坚实宏伟。
解放后,这里改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党史馆建成后,
1936年又在与之对称地在明故宫轴线东侧
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楼,
平面布置和建筑外形都和党史馆一致。
到现在很多南京人都会
闹混中山东路上这两个建筑。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
雨花台红领巾广场方案
都是杨廷宝出的,
后者虽然贬多褒少,
但前者却是不折不扣的恢弘大气之作,
体现出磅礴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此外,杨廷宝在南京的建筑
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这些:
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
杨廷宝参加过“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
应征方案讨论。
中央医院
就是现在的东部战区总医院,
曾经的南京军区总院。
南京管理中英庚款办公楼
现为鼓楼区政府。
大华大戏院
当时南京城最大的电影院,
至今仍在政策使用,在新街口。
下关车站扩建工程
也就是李志《热河》里的往北走五百米的
南京火车西站,现已退役。
正气亭
明孝陵景区内,紫霞湖东岸。
虽经多年的风吹雨打,
仍可见当年的金碧辉煌。
谭延闿墓
灵谷寺景区内。
04
大学系列
东北大学
1929年,28岁的杨廷宝,
就接手了东北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
整体规划以图书馆为中心,
四周均衡安排实验室、教学楼和宿舍等,
而外观采用英国都铎哥特式外形,
以求统一。
东北大学文法科课堂楼
在东北大学,杨廷宝留下了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
东北大学汉卿体育场。
其设计理念和基本风格,
成为以后各大高校的模板,沿用至今。
东北大学图书馆,
现在仍然保留着古朴典雅的风采。
东北大学图书馆中部入口
清华大学
1930年前后,罗家伦做清华大学校长时,
杨廷宝主持了清华大学整体规划,
最后虽未能完全实现,
但留下了清华气象台
和生物馆两件经典作品。
西洋古典风格的生物馆。
白色八角形气象台,简洁而挺拔。
杨廷宝还在亨利·墨菲的设计基础上,
对清华图书馆做了二期扩建,
再加上后来关肇邺的扩建,
三代建筑大师共同成就了也许
是中国最气派的图书馆。
南京体育学院
1930年为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大会,
在南京东郊兴建这座中央体育场,
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现代体育运动场,
现为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场。
其中包括田径、游泳池、棒球、
篮球、国术、网球等六个赛场,
其他还有足球场、跑马场等。
占地约1000亩,可容纳60000多观众。
建筑外形采用我国传统牌楼及细部装饰,
使整个建筑显得坚固壮观。
池水原引用积蓄的山水和井水,
另设自动循环换水装置,
保证水质清澈游泳池。
历经六十余年的日晒水浸,
至今没有发生过渗漏。
就算到了现在,
中央体育场已经褪去了当年的辉煌,
但仍然还能继续使用,
散发着巨大的建筑魅力。
东南大学
中央大学南校门,1933年设计建造,
由三开间的四组方柱与梁柱组成。
外形采用简化的西方古典建筑式样,
简洁大方的多立克柱式,柱头是倒圆锥台,
没有复杂的雕琢。
而且将八柱或六柱简化为四柱三开间,
和中国传统学宫黉宇门前棂星门的
四柱三开间相匹配,
与大礼堂、图书馆等建筑风格高度一致。
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正门,
基本保留着原来的样式,
成为南京最热门的民国拍照打卡点之一。
同样在中央大学大学,
杨廷宝还参与了图书馆扩建工程,
扩建设计注意新旧建筑的协调统一,
整体布置、细节处理、内部装修,
以及材料和色彩,都能做到天衣无缝。
扩建前
扩建后
建国后,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工学院,
在此任职期间,
杨廷宝提出校园中心区规划设想,
以使新旧建筑和谐统一。
在此期间他主持设计或设计指导的建筑有:
中大院扩建
五四楼,现为行政办公楼。
动力楼,2008年失火遭重创。
沙塘园宿舍
沙塘园食堂
南京大学
金陵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外形用歇山青筒瓦大屋顶,
青砖墙面和传统细部处理,
与原有几幢北、东、西大楼相统一。
现为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
南京大学东南楼
四川大学
1936年,杨廷宝也对四川大学
做过总体规划,同样未能完全实现。
但在四川大学留下了
最早修建的“三馆一舍”(宿舍已毁),
个个古色古香,
奠定了川大校园的建筑风格、色彩和样式。
图书馆,现为四川大学校史展览馆。
数理馆,现为物理学院。
一直未改变的化学馆,现为化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华东航空学院教学楼:
立面采用不对称构图,
主要入口立面为中国式牌坊
和重檐十字脊屋顶的楼梯间,
东西两侧教室用绿色琉璃瓦顶
和传统檐部装饰纹样。
现为南京农业大学主楼,
是该校最有辨识度的建筑和符号。
05
其他建筑
沈阳总站
1927年,26岁的杨廷宝刚一回国,
便被委任了京奉铁路沈阳总站的设计项目,
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建筑工程项目,
也是当年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因为甲方要北京前门火车站的造型,
杨廷宝不得不采用中轴对称布局,
加上大穹顶,两侧为三层站房,
不但手法简练、造型突出、功能明确,
还中西合璧。完美符合甲方要求。
少帅府红楼群
这是杨廷宝快速建筑方案设计的力作,
6座3层寓所都是红色坡顶,
色彩沉着优雅,山花纹样精致,
窗棱线条挺括,比例极其和谐。
看看这造型,看看这色彩,
这才是红砖的正确用法。
天津基泰大楼
这是杨廷宝自己公司
基泰工程公司自建的办公楼。
北京交通银行
嘉陵新村国际联欢社
成都刘湘墓园
重庆美丰银行
南京公教新村
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
06
大师不该被遗忘
杨廷宝的设计不追求虚假装饰以哗众取宠,
也不是抄搬现代建筑形式而求时髦。
而是建立在中国的国情
提倡多样性与灵活 性,
古今中外皆为我用,
注重和谐统一的审美取向。
回归建筑和人的本质
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即便参与过许多重大工程项目
他依然执着于建筑学中的那些“小问题”
比如人的活动空间至少要多少?
一张八个座位的餐桌至少需要多大空间?
1954年的一天,
他同梁思成、吴良镛、汪季崎等建筑专家
来到北京东安市场的一家餐厅就餐。
谈话间,杨廷宝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
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前面的桌椅,
然后从怀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
一一记录在小本上。
这么细的细节,
现在很多建筑师可能都不屑一顾
但杨廷宝却极为在意。
他说:这套桌椅只占了极小的空间,
而坐着甚为舒服,所以引起了他的注意。
后人怀念他:
“总之,他一直在关心着建筑师
为人类提供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是否合理、合法、合用。”
杨廷宝和梁思成的合影。左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右一杨廷宝
从1927年回国后,杨廷宝一次又一次
以完美的设计方案击败外国对手,
打破了洋人长期垄断
中国建筑设计权的不正常局面。
建国后又担任中国建筑学会
副理事长、理事长,
30年间参加数十次国际会议,
为中国建筑师在国际活动中做出积极贡献
而且他在执教40年中,培养了戴念慈、
吴良镛、齐康、钟训正等一批精英。
但他却从不为儿女设计前程,
真正做到了高风亮节。
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名扬四海的大师
自己的宅邸却很低调
他的住宅成贤小筑隐藏在成贤街104号
一栋二层的小楼,外观简洁大方。
院子不大,种了一些树木、花草和蔬菜。
屋里的东西很简单,没有什么高档的陈设,
都是平常的桌椅橱柜。
如今杨廷宝已经安详地长眠在南京雨花台,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参与设计的那些建筑,
但大师本人却鲜为人知,
我们能看到的,却是跳梁小丑在台上蹦跶。
今年是杨廷宝诞辰120周年,
我写这篇文章,
希望更多人能够知道杨廷宝,
因为真正的大师不应该被遗忘。
—The End—
作者:魏春亮,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中文系研究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南方都市报》前记者,参与翻译《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作品发表于《萌芽》《青年文学》《南方人物周刊》等刊物。现主理公众号“亮见(ID:liangjian0624)”,写真诚的文字,做通透的人。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亮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