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若躺平半年死150万人?没那么惊悚!

魏春亮 亮见 2022-06-08


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今天的热搜中,有一个特别惊悚:

若中国选择躺平半年或致150万人死亡


这个热搜是说: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余宏杰课题组发布了这一最新模拟数据,相关成果5月10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

267万人次“挤爆”ICU,155万人死亡,其中未接种疫苗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人数将达74.7%……面对奥密克戎,一旦中国选择“躺平”策略,就会发生这样触目惊心的后果。


同一个研究,前两天已经被很多媒体报道过:

中国若“躺平”代价有多大?《自然医学》研究:上亿人感染,160万人死亡。

还有一个#研究称中国若躺平将致160万人死亡#的话题。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觉得挺奇怪的。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指导实践,造福全人类吗?

这个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的,而且还是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上,这样高规格的团队和媒体,忙活了一通,就只是为了研究中国躺平的后果?

不应该啊,对吧?

于是我顺藤摸瓜,一点也不困难地,在naturemedicine网站上找到了这篇文章。



我们发现,2022年3月接种疫苗运动所带来的免疫水平,并不足以阻止奥密克戎的一波浪潮,这波浪潮将导致重症监护超过现有的承载容量,ICU的峰值需求预计将是现有承载容量的15.6倍,并导致大约155万人死亡。
160万。

翻译:

我们的模拟基线情景显示,在缺少NPIs的情况下,2022年3月中国奥密克戎疫情初期的状况,有可能掀起一阵新冠病例的巨浪。在超过6个月的模拟周期内,这种大流行将造成1.12亿人感染(79.58‰),510万人需要住院(3.6‰),270万人需要住进重症监护室(1.89‰),以及160万人死亡(1.1‰)。而且会在2022年5月到7月出现流行高峰。

这里有个概念需要普及一下,NPIs,即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翻译过来就是“非药物干预措施”,指的是戴口罩等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限制人员流动、取消大规模聚集、关闭公共场所、停课、限制旅行和发布居家建议等。

可能正是这一概念,让国内媒体兴奋起来了,没有NPIs,不就是彻底躺平吗?于是一篇篇耸人听闻的报道出来了。

但我们从上面的翻译也能看得出来,无论是155万还是160万人的死亡人数,是建立在两个条件的基础上的:

1、完全放弃“非药物干预”,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离、人员自由流动、大规模聚集、公共场所开放、上课、自由旅行,反正就是不加任何防护。

2、保持2022年3月的疫苗接种带来的免疫水平,从此中国人都不再接种疫苗。

也就是说,两个苛刻且极端的条件都必须同时全部满足,才会造成热搜和媒体上所说的半年死155万人,或者160万人的严重后果。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界定“躺平”,但如果躺平是这个躺法,谁要是去选这样的躺平,谁脑子就是被驴踢坏了。

不谈条件就直接扔耸人听闻的结论,就是耍流氓。

所以说,这样极端的状况,根本就不会出现,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无论持什么立场,面对疫情,都不会选择这两种应对手段。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极端状况,那么多学者为什么还要做这个研究。

因为人家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研究躺平后的后果。

在论文摘要的最后,他们是这样说的:


翻译:

但是,我们也估计,通过各种途径,保证人们接种疫苗,接受抗病毒疗法,以及维持非药物措施的执行,来保护弱势群体,足以防止医疗卫生体系超负荷运转,而这表明这些因素应当成为未来缓解政策的重点。

也就是说,多种抗疫方式协同作用,才能有效减少死亡率。为此,他们还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不同方式对于住院、ICU和死亡的影响。



也就是说这篇论文的重点,是通过模拟数据告诉大家,提高疫苗接种率,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以及严格的非药物措施,完全可以防止医疗卫生体系的崩溃。

再简单粗暴点地说,这篇文章就是要科学地讲如何不躺平,在讲“什么样的科学防疫才能不死150万人”,结果,在国内的媒体笔下,却摇身一变,成了“若躺平半年死150万人”。

我不知道,这是在哗众取宠,还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


—The End—


近期文章
农民卖青苗,就活该被骂“糟蹋粮食”吗?
现实再糟糕,也不要比烂!
这种入户消杀,太可怕了!
下地干活还要做检讨?别折腾老实巴交的农民了!
连岳“杀了”连岳
“为了你好,我把你团购的东西扔了”


为防失联

关注亮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