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妙笔生花”?广外师生来支招
高考倒计时!
广外师生献上
高考语文作文
“四大锦囊”
我在静静的考场上
写呀写呀写
创作出人生美美的篇章,文采飞扬!
高考脚步声逐渐临近
为助力广大考生
在高考语文作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我们邀请了
连续三年参与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广外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朱志刚老师
和两位高考语文成绩高分的同学
为考生们献上“妙笔生花”的写作技巧
精准审题
紧抓材料“关键词”
在历年高考中,审题不准是考生们常见的问题。对此,朱志刚建议考生们在审题时紧抓材料的关键词,把握主题,对材料展开思考和辨析。“高考作文命题将趋向于哲理化,对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更高。”朱志刚谈到,近三年来考题的灵活性、辩证性增强,同时审题难度降低,话题可谈性提高。因此,深刻又新颖的中心论点成为考生在万篇作文中出类拔萃的“闪光点”;而紧抓材料的关键词,便是考生们在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的“压舱石”。唯有紧抓关键词,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展开思辨,拔高立意。朱志刚建议考生们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增加阅读量,培养多元、包容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辨性。
2022年新高考一卷语文单科130分的李同学提到,考生需要注意“层次的划分”和“主题的关系”。“一则材料中可能会包含许多问题或观点,考生要对材料进行层次的划分,找清其中的主次和关系。”李同学建议考生在平时做针对性的练习,训练自己对主题的把握。2022年高考语文单科成绩126分的贺同学建议考生们要注意审题,结合最新时政热点拉高文章立意。如:从新青年的角度对全文进行结构立意或结合百年党史等整体行文;同时也要严格按照要求的作文形式作答,看清楚要求是“演讲稿或书信”等,为高分作文打基础。
■ ■ ■
创新选材
回归历史或聚焦生活
备考阶段,充足的素材储备有利于写出优秀的作文。谈及素材的积累和应用。考生心中需形成一把“尺子”,衡量论据的适用度、新鲜度与价值,多主题地积累素材,结合自身经历灵活运用素材。
朱志刚提到,作文选材要“聚焦历史,结合自身”。优秀作文之所以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论据新颖,角度独特,与论点的切合度高。这类论据常出自于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文学,能够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广泛的阅读积累,是考生积累素材时的不二之选。“考生可以回归历史,聚焦自身生活,将例子置于历史背景中深入理解,契合论点写出历史厚度与感情深度。”朱志刚谈到。
贺同学建议考生们多关注国家大事,积累不同主题的人物素材,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在她看来,好的素材应当聚焦生活。它们便于读者理解,利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能够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开创“一元爱心厨房”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他们的事例平凡但有力,通俗易懂且令人感动。
■ ■ ■
巧编结构
突出逻辑和层次
在高考作文中,文章结构是整篇作文的基底。谈及如何构建文章结构,李同学分享了她的技巧:“完成审题后,首先我会根据论点选择文章的行文思路,即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等行文的逻辑思路;接着添加论据,形成大框架,完成布局。”在她看来,考场上的时间十分有限,要在平时多学多练,学习迅速构建流畅的行文思路,也要保证段落布局的均匀性,要篇幅相当,保持文章段落在视觉观感上的协调。
朱志刚提到,行文层次的清晰和衔接过渡的自然也是优化结构的关键。“清晰的文章结构不仅是开启理解大门的钥匙,也是考生逻辑思路的重要体现。”考生在阐述观点时应当层层递进,体现层次和逻辑。可以应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式结构,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同时,要聚焦于细节,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功在平时,朱志刚建议考生们积极进行结构布局训练,培养巧编文章结构的感知能力。
■ ■ ■
规范语言
运用修辞手法和句式
关于作文语言,朱志刚认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一定要用华丽的辞藻体现,在行文时采用不同的句式,用好修辞手法,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类似这种句子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但也同样富有美感和诗意。朱志刚建议考生除了要注意句子与句子间的排比,还要注意段落之间的排比,这样能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整洁,富有气势。每段中心论点的并列式结构,或每段相同的论述结构,都可以起到增强气势的作用。文化底蕴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并使用的。考生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复“打磨”。
李同学建议考生们在考场上稳住心态,以平常心应考;保持卷面整洁,避免出现错别字。贺同学特别提到自己在时间分配方面的经验,“要预留五十分钟进行写作,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从容地完成文章撰写。”
■■■
文字 | 张甜甜 韦晓华 冯凯欣 莫双瑜
图片 | 广外宣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刘沁怡
初审 | 李昕 白志华 靳宇洁 黄婷仁
复审 | 费俊慧 杨欣
终审 | 申明浩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