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号外】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一张图看懂~)

2016-08-17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新闻链接
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青创宝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了!这是中国第一颗,也是世界第一颗上天的量子卫星。
太赞了~中国健儿正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而在科技的赛场上,中国又拿了一个世界第一!中国威武! 创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021piniof&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颗卫星被起名为“墨子”,就是为了纪念那位生活于2000多年前,崇尚科学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开展光学实验的科学家。


量子科技很“接地气”
量子科技虽然听起来“高大上”,可实际上很“接地气”。从常见的CD唱片机到庞大的现代光纤通信系统、从无水涂料到激光制动车闸、从医院的磁共振成像仪到隧道扫描显微镜······量子技术早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未来五年,量子科技将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10年后,大的机构可能会参与进来,也许15年后,可以做量子加密芯片惠及大众,届时银行转款等都不用再担心账号被盗用或遭遇黑客攻击。将来在人类生活中,来自量子世界的果实会无处不在。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 潘建伟


“墨子号”的三大“独门绝技”
专家介绍,“墨子号”拥有一项独步天下的本领:量子通信!量子通信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的数据和信号传输都绝对保密,再也不必担心信息被窃取。不仅如此,“墨子号”还有三大“独门绝技”。
1小身材有“量”乃大640公斤的量子卫星,在卫星家族中只是不起眼的小瘦子,不过娇小的量子卫星可并非以重量碾压群雄,它的获胜法宝是3个神奇装备。①激光器。激光器的作用就是生成单个的光量子。量子是能量等物理量的最小单元,光量子也就是光的最小量子单元。②量子纠缠源。和激光器不同,它的使命是制造出一对对处于纠缠状态的光量子。大家可以把纠缠状态想象成一对互相吸引的磁铁,不同之处在于,纠缠中的量子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心灵相通,其中一个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也会相应改变。爱因斯坦把这种现象形容为“如幽灵一般的远距离作用”。③量子密钥通信机和量子纠缠发射机。这两个仪器相当于发射器,都是负责把光量子发射到地面实验站。密钥通信机是一对一,发射单个光量子到单个地面站,纠缠发射机则是一对二,把成对的纠缠光量子分别发射到两个地面站。
2星地间驾驭微观精灵从500公里开外的太空上向地面的实验站发射光量子,这是史无前例、世界首次。首先要把卫星上的光轴和地面实验站的光轴对准,然后再把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光量子从天下打下来。而这个对准精度比普通卫星的对准精度高出了10倍,堪称针尖对麦芒。不仅要从卫星上发射光量子到地球,雄心勃勃的科学家们还要从地球发射光量子到卫星上,然后利用远距离的量子纠缠效应,实现光量子状态在星地间的传输。一旦实现,时空穿越便不再是梦。
3史上最安全的全球通信网为什么跑到天上去做量子实验?答案是为了地球人通信更安全。量子天生就是个防窃听神器,它有两个基本特性:不可分割、不可复制。再加上连科学家们都无法解释的超远距离的量子纠缠效应,使它足以担当保镖的职责,护送着机密的信息一起发送给接收方。即便窃听者的计算能力再强,破解密码技术再高,一旦碰上了量子密钥,便会原形毕露,被抓现行。其实我们已经建成用光量子传输的京沪通信干线,但是光量子在光纤线路中的传输距离较短,每100公里便需要一个中继器来帮助它完成接力赛跑。但在大气层中,它却可以一次性传递几千公里,所以中国的科学家们决定用天上的卫星来帮助光量子实现更大范围的传输。日后,科学家们还会尝试发射更多的量子通信卫星,以此构建包含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绝对安全的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


“墨子号”上天的“重大使命”
这是科学到技术的一大步。“墨子号”上天的目的,一是验证量子力学的有效性,二是发展量子通信和加密技术。
对于第一个目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Vladan Vuletic是这样评价的:“我并不指望卫星实验能够教给我们任何我们尚不了解的量子力学和有关量子奇特性质的知识。然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将会把科学转变为技术:如果实验成功,它将有可能建立比经典物理学更强有力的地面系统与空间系统链接。然后,这种链接可以在实际上用于安全的信息交流。因此,爱因斯坦用来反对量子物理学的比喻,最终成了一种交流工具,这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进展。”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只是一个开始。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兼卫星系统副总师、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彭承志表示: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还需要长期的努力,特别是需要多颗卫星的组网。”


“墨子号”的“星路历程”
“墨子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从最初酝酿和前期技术贮备到如今成功发射,前后历时10多年。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的“星路历程”。
2003年,潘建伟提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计划。
2011年1月,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启动,量子卫星纳入其中。
2011年12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启动。
2012年12月,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卫星开始成形。
2014年12月,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卫星开始成熟。
2015年12月,完成星地光学对接试验,达到科学目标要求。
2016年2月,完成大系统联试,协调匹配性得到验证。
2016年7月,量子卫星和长征二号丁火箭从上海运往酒泉。
2016年8月16日,发射成功。


一张图带你读懂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

延伸阅读


【号外】重磅!“盐商杯”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上海浦东启动!上海、湖北、浙江、江西四地承办!


【青创·聚焦】滴滴收购优步!到底有多少秘密?


【青创·聚焦】“长征七号”首发成功!三大“航天精神”对创业者有何启示?



执行主编:李仁泽编辑:梁敏投稿邮箱:zgqncyxd@126.com

欢迎评论



励志的创业故事


奋斗的创业青年


及时的创业解惑


迅速的创业资讯


权威的创业政策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源自1998年创业大潮团中央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