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大学生】北京科技大学“创业实践营”:未来企业家的起飞甲板!

2016-04-08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导读:创业对如今的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会是成长路上迷茫踟蹰之际参考过的一种选择。近日,中国青年网刊登了这样的故事,并对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创业实践营”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探究竟吧!
听说某学弟创业了,艾玛,老厉害了!恍然间,宝宝大有前浪即将被拍在沙滩上的赶脚~ 创客
青创宝各大高校也是搞得有声有色呢。咱们先来看看北京科技大学是怎样为“双创”大潮添柴加薪的吧!该校最近出了一名创业的妹纸哦~
天啦噜,难道是一个女版比尔·盖茨要从北科大诞生嘛? 创客
青创宝这也代表了一种更加理性的就业观呀!大学生创业要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之上,更要多鼓励、多支持、多引导~

创新创业实践
青春圆梦北科
创业一年后,北京科技大学研三的学生罗玉兰即将踏上回京的火车,准备在今年六月份与其他同学一起顺利毕业。
面对波涛澎湃的“双创”浪潮,罗玉兰这个地道的四川妹子坚持了下来,不仅带着她的“生态果园”项目赚钱盈利,还为当地百姓谋到了一条致富路。 然而,这一切的功劳不仅属于她自己,还属于她创业道路上的坚强后盾——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实践营”。 
“现在学生对创业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他们对创业有很多需求,我们很想为青年创客切实地做一些事情。”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团委老师说道。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和院团委于2015年3月一起组织实施了“创业实践营”项目,希望充分调动经济学、管理学的专业优势,广泛挖掘杰出校友的育人价值,为怀有创业梦想的莘莘学子保驾护航,为举步维艰的创业项目雪中送炭。自“创业实践营”启动以来,组织了创业专题讲座四场、创业沙龙交流三场、中期指导会一场,还带领创业团队集体参观了清华创业者加速器与中关村创业大街,也观摩了阿里云创客大赛。 

搭建组织机构统筹内外资源
罗玉兰是一名来自四川资阳的大山姑娘。在学校读书期间,她就和许多老乡一样有个志同道合的想法,那就是在家乡置办个“生态果园”,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家乡的经济收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正当罗玉兰和她的小伙伴们为“生态果园”项目四处奔走没有着落时,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实践营”向她投来了橄榄枝。“学校里的‘创业实践营’还不错”,罗玉兰就拉着几名合伙人一起入驻,实现了“生态果园”的梦想。 
在这里,罗玉兰收获的能量与惊喜早已超乎出她的想象。 “当时刚刚入驻到这个项目,学校和老师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如果罗玉兰想学习产品技术,学院的“校友库”会为她牵线有经验的老师或者专家一帮一对接。如果她想做产品的营销推广,学院的“校友资金”会为她提供切实的资金帮扶。
北京科技大学经管楼的308房间,是“创业实践营”的工作室。在这个并不宽敞的房间里,新奇的点子、开阔的思路,更让罗玉兰充分感受到了“智库”带给她的头脑风暴。 
在“创业实践营”中,院领导聘请资深校友王昕为专家委员会主席,聘请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陆正耀等12名校友、4名学院教授为专家委员会委员,资深专家和企业人组成的“智囊团”随时为青年创客们答疑解惑。“年轻的学生们思维见识比较窄,项目运营方面也存在很多迷惑,‘创业实践营’这个平台为我们整合了很多资源,也让我们更容易得到一些资源。” 
经过一年的努力,罗玉兰的“生态果园”项目在做好生态水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果园游”“贝壳经管树”等多种文化项目。回首一年的辛苦耕耘路,罗玉兰并不后悔自己做出创业的选择,并感谢母校的“创业实践营”让自己的梦想扬帆起航。 

注重平台建设实现创业育人
和罗玉兰一样,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刘思涵也是大学生“双创”事业中最早“吃螃蟹”的人。早在2014年,酷爱足球的刘思涵便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大空翼”足球教育项目,从此成为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创业达人。 当得知学院要开办“创业实践营”的时候,刘思涵举双手欢迎,并立即带着项目入驻到第一期的“创业实践营”中。虽然自己已经有了一年的实战经验,但是,没有政府企业做背景的学生团队如何在夹缝中谋生存,让刘思涵这个大男孩很是头疼。 
自从加入了“创业实践营”,刘思涵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他的市场定位、客户培育等难题在这里有了更多的解决思路。“在‘创业实践营’这个平台,我会得到很多校友的联系方式,通过认识他们来听取一些高层次的建议。” 
“创业实践营”是一个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人性化的平台,这里的青年每天都能得到醍醐灌顶的收获感。
刘思涵不但是平台的直接受益者,还是直接的传教者。身为“创业实践营”中实践最丰富的创客,刘思涵也经常会向师弟师妹们传授项目的运营经验。 他说:“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不管你是否会成功,学校不会阻拦你。相反,会更加支持你,这种对青年创客精神上的鼓励要比物质给予更加重要。” 
如今,刘思涵创办的“太空翼”足球教育项目成功注册公司,招纳了200余名学员,扩展了5个校区及多家合作机构。

助推人才培养搏出无限可能
除了罗玉兰和刘思涵,“创业实践营”第一期入营的创业团队,在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和收获。
——校园自媒体项目的原创账号“北京掌上生活”已获得微信颁发的原创标识,关注人数过万。——“领飞教育”项目在入营期间成功注册公司,还获得了学校创业竞赛铜奖已与三所中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科乐智能拼装机器人”项目建立了两个样板教室,已和科大附小开展教学合作,开展了一定的宣传推广工作并申请了新的产品专利。
“创业实践营”首期进驻6支学生创业团队、注入校友支持基金11万元,累计募集创业基金52万元,成立实体创业公司2家,有力助推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目前,第二期“创业实践营”的六个项目正在申请当中,青年创客们将会通过路演的形式为自己的项目搏出另一种无限可能,搏出创业路上不一样的绚丽多彩。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网)

延伸阅读


【创业家·内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怎么做?985名校告诉你!


【创客·观点】大学生创业的“五大问题”和“七大误区”!(3000位大学生创业者“大数据”~)


【青年·之声】大学生创业都有哪些困惑?(提问开始!)



执行主编:李仁泽|编辑:沈永娟
投稿邮箱:zgqncyxd@126.com

欢迎评论



励志的创业故事


奋斗的创业青年


及时的创业解惑


迅速的创业资讯


权威的创业政策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源自1998年创业大潮团中央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