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学员讨论实录:在新闻教学和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特别关注
11月3日晚,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40余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骨干师资高级研修班”学员在四个分会场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教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这两个焦点话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讨论会场
讨论焦点
焦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教学
作为一名“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滕姗姗谈到了如何向200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她所在的学校将于下学期开设马新观课程,在备课的过程中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生动、具体的新闻案例相结合,如何把经典的、有历史感的知识“打扮”得“光鲜”,让知识真正与时俱进。
同时,滕姗姗认为,从事新闻教育,教授马新观课程,一定要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的要求,以党性为根本,用理论打基础。“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如果要把这门课上好、学科基础打好,要自己下工夫真正去学习、去读、去感悟。如果我下学期上这门课,会把相关的新闻案例、热点故事结合起来,以讲故事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融入进去。”
滕姗姗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汪苑菁表示,教师应对马新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历史的教育,要结合历史梳理,引导同学们把历史背景、历史发展和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从中自己得出结论,“这比我们告诉他们应该是怎么样的效果更好一些。”
汪苑菁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谢金文提出,要着力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着重阐述了在这几个过程中教师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需要自己对马新观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让学生对此感兴趣。如果教师的头脑里只有教条,然后把教条背给学生,就难以做到学生愿意听、听得进。
谢金文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路俊卫副教授说,以前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往往过多强调要让学生“怎么样”,但是现在面对的学生群体主要是“00后”,如果一味强调“怎么样”,很难让学生真正接受和理解。路俊卫目前负责面向大学新生的理论教学,她提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课堂需要老师们改变相关教学模式,更多地解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接受过程,才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路俊卫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授闫欢谈到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许多学校的新闻传播学科课程设置存在“缺课”的现象,国际传播课程设置较少,更多着眼于国内新闻传播,因此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和全局性认识就很难搭建。闫欢说,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焦点仅局限于国内,学生对于马新观的一些理念会存在不理解之处,但是一旦将焦点放大到国际传播的视阈下,具有了国家主体层面的视野和认识,一些原本不易理解的观点就变得容易理解,从中可见设置国际传播课程的必要性。
闫欢
黑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在发言中梳理了部校共建的历程,认为推进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新闻舆论后备人才队伍的关键部署,切实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硬指标”。她提出,目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亟需一批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才是硬实力。
郑亚楠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王敏谈到,对于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课程,自己一直在思考这门课该怎么讲。关于这门课,一直存在一些不健全的认识,而在批改作业时,也发现了种种问题:选题大,说大话,论述空泛,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透,理解不深,也不知如何运用于新闻活动。“童兵老师在讲座的过程中,援引了大量的历史细节、穿插更多史实的教学方法,会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更能赢得学生的青睐”。
王敏
焦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立生以“枪杆子”和“笔杆子”两个关键词论述了当代新闻实践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实践的指导意义。陈立生说,在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笔杆子”的重要意义日益凸现。对新闻传播来说,发挥“笔杆子”作用要注重思想价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我们应该完整地接受它,它是立场、观点和方法三者的统一。
陈立生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李恒田提出,马新观不仅仅是各媒体单位应该坚持坚守的工作准则,也是我国需要对外推广传播的价值观。他谈到,作为来自中央媒体的学员,自己在每次员工培训时都会了解新员工对马新观的掌握和认识,但是新员工普遍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程度不够,和单位用人需求的预期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李恒田结合业界具体实践指出,一些新上岗编辑缺乏政治意识和常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他建议,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国的新闻实践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因此在教授相关课程时,需要与具体业界实践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得课堂更加有说服力。
李恒田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高春艳提到,“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是从理论到理论。但像童兵老师这样,通过扎实的文献和丰富的资料进行教学,既生动,又重现了时代背景,让我们全面、立体化地了解马克思为什么形成这样的思想,而不是孤立地去理解社会主义。传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向童兵老师这样的学者学习,无论是精神品格,还是学术的锋芒。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遭到现实的挑战,这些品质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高春艳
吕梁学院中文系新闻学讲师常志刚说道:“在理解一名学者时,我认为将其个人成长史、学术成长史和论著结合起来,才更容易理解。罗杰斯用传记的方式去写传播学史,我们在研究中国的传播学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些方式。甘老(指甘惜分)曾说过一句话,要说真话,讲真理,动真情。我觉得能够完全概括今天童兵老师在研修班上的讲座。”
常志刚
讨论总结
晚上8时40分,四个讨论组的学员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教授的主持下进行总结汇报,就讨论情况做了分享。
黑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总结了第一组的讨论内容:小组成员一致表示受当日授课专家学者的激情所感染,并分享了对当日讲授内容的感受;各位学员阐释了自己原有的困惑以及在当日课堂上得到的启发;多位学员提出了很多值得讨论的新命题,例如从课程体系到国际传播方法和传播机制的变革等,并对这些新命题进行了小组讨论。
郑亚楠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苟凯东总结了第二组的讨论内容。苟凯东教授认为,这次研修班举办得很及时,并且质量很高,“总的来说,我们的分享既满怀期待,也充满困惑。这次研修班是一场及时雨,尤其在当下舆论环境和传播生态当中大家能够坐下来静静地聆听,思考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新闻传媒教育方面的发展,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大家都非常认可这次活动,研修班具有迫切性和实用性。”
苟凯东
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天根总结了第三组的讨论内容。王天根指出,面对学生,感觉有些理论已经过时了,这涉及到学理框架的重建。这时我们面临着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以往是钢铁时代、石油时代社会,现在社会已经进入媒介化社会;第二,现代社会不仅是媒介化社会,而且是全球化的社会,我们要坚持全球化的语境。在媒介化和全球化的语境当中,上层设计的实际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观点和视野,部分理论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解读。在此基础上,王天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的活力与重要性。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是一种技术更新,从报学、互联网到融媒体时代,是技术更新的层面,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面临重构。这种语境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王天根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敬宏对第四组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小组成员对此次研修班的课程设置给予肯定和赞赏,认为既有学术专家的理论讲授,又有新闻实践和宣传文化管理部门负责人讲授,给学员提供了丰硕的营养大餐。
徐敬宏
研修感悟Q&A
1、对于本次培训抱有什么样的期待?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李恒田:我主要想了解一下目前全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前沿概况,因为中国人民大学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首屈一指的阵地,这里的教学情况是全国相关领域教育发展的代表,这个研修班也是由人大牵头组织的。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敬宏:平时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外国的学生或年轻的学生会对我国当前的新闻实践或新闻政策不了解,而我在回答过程中主要依靠自己的感受,缺乏理论凭依,所以内心特别不自信。这次参加这个培训班就主要想听一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和实践的学者们是如何表达的,希望能坚定我心里的一些看法。
北京大兴融媒体中心一线记者王真:在融媒体这一方面,北京走在全国的前面。不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际工作中,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融媒体这条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和问题。此次讲座有部级领导和资深学者到场分享。我期待从这次培训班中学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让我们的融媒体做得更好,如果遇到实际问题也能更快地作出反应。
2、在培训中如何记笔记?亮点是什么?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李恒田:我记笔记主要是以自己感兴趣的点为主。因为我来自国家央媒,所以是从一个理论自觉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好地为我们这些用人单位培养岗位匹配的人才,我重点记的是理论层面的内容,还有一些教学方法,我可以回去结合实践,用在我们的具体工作和人才选用及培养上。
北京大兴融媒体中心一线记者王真:我对杜部长的分享印象很深刻,比如他提到“流量不等于质量”,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当今社会,在网络的裹挟下,我们越来越注重流量。我们也在做微信平台,有时候为了一个博眼球的题目绞尽脑汁。我觉得增强标题的吸引力没问题,但不能为了博眼球丧失了一些原则。比如有些危言耸听或者低俗下流的标题,甚至文章内容都是虚假的、低俗的,那就更不应出现了。我认为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虽然要注意扩大影响力,但还是要把握住核心。
3、培训第一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北京大兴融媒体中心一线记者王真:今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术语,比如童兵老师提出的马新观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杜飞进部长提出的媒体融合刻不容缓,还有杨保军老师提的新闻规律论,我很期待阅读杨老师关于新闻规律论的作品,因为我想知道新闻方面到底有哪些规律,这些规律如何指导实际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姚泽金: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了学界、业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新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总结,以及今天下午杨保军老师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高难度理论建构。
四位被采访的学员
王真(左上)、姚泽金(右上)、李恒田(左下)、徐敬宏(右下)
撰稿:马新观师资研修班报道组
摄影:杨瑾、杨茂坤、杨欣悦
编辑:刘建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