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植物合成的肉,正在悄悄攻占你的餐桌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22-03-01


文案 | 陆思轶 杨崇劭

数据 | 陆思轶 邓竣锋

可视化 | 陆思轶 邓竣锋

采访 | 杨崇劭

头图 | 陆思轶

美编 | 王帆 余婉遥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天津快板《报菜名》既是锻炼嘴皮子,也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民以食为天,肉就像一朵朵云,在中国人的这片“天”恒久漂浮着。


人类对“肉”也产生过许多幻想,尤其是只想吃素却又贪恋“肉味”的人,可能都想过————人类可不可以发明一种肉,味道和真肉一样,却又是用大豆、玉米或者小麦做的?


显然,人类对科技的探索拗不过对“肉”的追求,“植物肉”应运而生。


如今,一批植物肉品牌,渐渐地涌入中国市场,并占据了一席之地。不知不觉,国内的饮食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群,开始注意到这个新鲜的饮食概念。


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植物肉吗?中国消费者,能被植物肉“征服”吗?


舌尖上的“赛道”:

植物肉在中国


不可否认,疫情给了一些行业发展的机会。近年来,植物肉的产业兴起,从欧美一路延伸至亚洲地区。


从快餐店的鸡肉卷、汉堡到奶茶店的布丁、蛋糕,从线上电商零售到线下实体铺开,植物肉“品牌们”貌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快速的成长。


一个个品牌的创立、兴起、发展和淘汰,构筑了一条通向消费者“舌尖”的“赛道”。我们也通过爬取数据与数据整理,还原了这条“赛道”————对比海外,历年有多少植物肉品牌在国内上市?



在中国植物肉品牌“竞走”前,海外尤其是美国的品牌已经开始“领跑”。从“赛道”上可以看出,海外在这个行业上的发力显然要早于国内。


“肉类不必源自动物,却同样富含营养。”早在2009年,Beyond Meat已作为人造肉的初创企业,在美国的市场宣传其理念。而这种理念,不仅影响到金融街的精英们,餐桌上的人,也开始考虑植物肉的好处。


亚洲地区对肉类尤其是猪肉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中国60%以上的肉类消耗都是猪肉。不过,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肉类里脂肪、胆固醇含量高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在这样一些机遇之下,不少企业在国外获得初步成功之后,试探性地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2020年可谓是中国植物肉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国际巨头陆续抢滩中国植物肉市场。同时,国内一些投资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细分市场,公司的成立数量、融资和投注金额在2020年达到高峰。



因为植物肉概念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实在太“新”,许多品牌为了最大化地拓宽产品影响力,更倾向于选择与知名餐饮品牌合作。这种强强联合、联名融合的方式,更有力地接触到了C端消费者。


在这样的业态下,植物肉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形态:无论是中餐、西餐,还是主食、零食,都有“植物肉”的身影。甚至是传统的“狗不理”,都在考虑使用植物肉。


植物肉一路“披荆斩棘”,素食、营养、健康、环保、新生活等tag,从理念到营销,被“疯狂”地传达给消费者。


那么,我们真的了解植物肉吗?


“解剖”植物肉


植物肉的“赛道”,最终通向的还是消费者的舌尖味蕾。


植物肉以大豆、小麦、豌豆等作为原料,萃取提纯出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经过加热、挤压膨化、塑形冷冻等过程,再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以求从咀嚼感、弹性、嫰度、颜色、香味等多方面模拟动物肉的质地、口感、风味。


在植物肉的营养成分这个方面,植物肉陷入了不小的争议:在微博、豆瓣和知乎等网络平台上,有不少网友为此“声讨”植物肉,“我们已经可以吃真正的肉蛋奶了,为什么资本家还要割我们韭菜,让我们吃这种素肉”。


实际上,植物肉和动物肉之间的确还是存在了一些“内在”差异。



不仅是口味,营养成分上,市面上的植物肉基本可以达到与真肉相似的程度。虽然名称带着“肉”,但植物肉添加了真肉几乎没有的膳食纤维,减少脂肪量,力求在营养上更均衡。


植物肉确实是脂肪含量低,不过,这可能更多停留在“生肉”层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植物肉属于高热量、高盐、深度加工食品,虽然不含胆固醇,但使用特别多植物油来改善口感,摄入的热量通常比动物肉还要高。”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消费者实际吃到的植物肉,也不一定就比动物肉更利于减肥。


同样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营养学教授汉斯·斯坦恩,根据“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分数”(DIAAS)来测评动物肉饼和植物肉饼,会发现,植物肉的“努力”仍然赶不上动物肉的“天赋”————即便植物肉蛋白质含量高,但动物肉在提供必需氨基酸这一方面,表现得更好。


而出于“风味”的考量,使用了各类添加剂的植物肉,其钠含量远高于动物肉,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不利的。



想做到色香味形与真肉几乎一模一样,植物肉不得不使用多种添加剂。一些植物肉产品钠含量偏高,也就是可能加入了大量的盐、酱油和酵母提取物。


一些海外企业,甚至研发出了从植物根部提取血红素的技术,辅之魔芋胶等粘合剂,仿造出“真肉”的颜色和纤维结构。通过四款植物肉特色产品的成分分布,我们不难发现,植物肉里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都是颇多的,这也正是可能引起消费者担忧的一个问题。


除了味道和营养,还有一个始终会让消费者思考的议题————价格



对一些喜好植物肉的消费者来说,幸运的是,从素鸡块、素牛排、素鸡胸肉到素糖醋小排等,植物肉种类繁复且多元;但不幸的是,植物肉并不便宜。相对于同类型的纯肉类产品,植物肉产品的价格基本都比较高昂。


对此,曾试图长期购买植物肉的消费者布布直言:“植物肉的缺点就是贵,所以日常食用有困难。如果有一天植物肉发展的更成熟,能覆盖我们平时吃的真肉种类,并且价格和真肉差异不大,那我不介意吃素。”


植物肉的制造成本高于真肉,主要源于技术和生产设备的高要求。对国内来说,产业链问题突出。Lever力矩中国总监陈莉莉表示,现在国内是扩张阶段,食品供应链需要一些时间完善。植物肉目前还不是一个大规模级别的食物品类,想要实现低价出售,各企业恐怕还需掌握稳定可靠的供应端。


智商税?伪需求?

中国胃“真香”了吗?


在植物肉的赛道上,“battle”的不只是那些企业与品牌,消费者的不同声音始终“飘荡”在网络之中。


在微博上,网民们也对植物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通过爬取微博里植物肉话题下的内容,整理、梳理并分析了关于植物肉的词频。这可以让我们观察,植物肉的“风评”如何?



“人造”和“天然”,在植物肉诞生之初,就是伴随它的一个伦理性问题。网友对植物肉的争议也最常聚焦在它们两者的冲突上,人造意味着添加剂,天然意味着无害,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看法。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添加剂更多是用于烹饪环节,植物肉本身未必会有太多添加,即使有,也在国家要求的食品安全范围内。


另外,在很多植物肉品牌的宣传理念中,经常能看到“环保”这个字眼。此前,就有一家美国厂商称:“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逊雨林就冒出一股烟。”环保这一议题,始终是极具敏感性的。当“环保”被“烙印”在植物肉上,人们便有了一些担忧:植物肉是不是一种智商税?这些商家拿着环保的旗号来宣传植物肉,是不是一种“割韭菜”的行为。


值得一提,比较突兀的是,在众多关于植物肉的讨论里,出现了一位明星的名字————关晓彤。


2021年5月19日,关晓彤在微博发布了一条吃播视频,推荐一款植物肉水饺。她声称,每100克植物蛋白肉比猪肉少了90%的脂肪,却多了四倍多的蛋白质。加之她的“假吃”嫌疑,招致了许多负面的评价,同时将植物肉推向舆论的中心。


明星通过广告形式宣传植物肉,可能并不会被消费者“欣然”接受,反而会使更多“路人”逆反。毕竟,“吃”是大众最敏感的事物之一,安不安全,健不健康,都是漂浮在每个人头顶上的“乌云”。随时都会刺痛大众的神经。



事实上,国内的植物肉市场,还是呈现了资本端与消费端的“不和谐”现象————资本仍在“狂潮”之中,但没有太多消费者愿意买账。除了对食品安全和价格的忧虑,国内消费者还是有各种各样的考量。就豆瓣和知乎这些网络平台来看,“攻击”植物肉的人并不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消费端对于植物肉产品的接受度还是不高,植物肉产品的发展有待于消费者认知的加深。


就国内环境而言,限制植物肉发展的恐怕不是硬件、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可能是我们对“吃”和“肉”的理解。


社会观察类自媒体IC实验室对植物肉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向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所谓“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中国人在肉类的创造上可谓有着很深的“底蕴”。素菜荤吃、荤菜素吃,中餐格外注重仪式感,料理方式也是极其丰富的。发端于西方的植物肉,更适合使用肉饼、肉肠等素材的快餐式应用场景,这与我国的饮食文化是有所冲突。


植物肉天然地与素食相关,但中国人格外喜欢吃肉。曾在国外留学的消费者布布曾说:“我有和一些国内的朋友说到植物肉,他们都觉得这是给素食主义者准备的,所以没有想去了解、去尝试。”


当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愈来愈快,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者主力军,抱着新潮、健康、体验的态度,还是会有人愿意接受植物肉。中国的饮食市场总是巨大的,也总是能包容不同的、新奇的品类。就DATA100的调研结果来看,购买并食用过植物肉的消费者中,复购意愿还是不错的。


消费、科技、时尚、工业,植物肉的身上有太多的“颜色”可以展现,或许它能代表“食”的一个未来方向。不过,民以食为天,食却源于民、源于生活。对中国人来说,植物肉恐怕还不能马上替代真肉————中国人开始关注“快”与营养,但比起拒绝脂肪,可能更乐于美食带来的愉悦感和“吃”的仪式感。


我们爱吃肉,可能爱的是“血水”和油脂溢出,滋滋作响,属于肉的独特香气渐渐地萦绕在鼻腔周围;更爱的,可能是将它夹在口中,一口咬下,碳水与蛋白质在嘴里“爆炸”,释放出满满的脂肪分子,令人愉悦又幸福。


往期回顾

单板滑雪观赛秘籍:助你成为单板“懂王”

勇敢者游戏:冬奥极限挑战图解

花滑技术图解:看比赛不能只会说“哇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