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赋能的智慧农业,真的够“智慧”吗?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
解决好吃饭问题
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发展智慧农业
已成为农民
装满“粮袋子”、鼓起“钱袋子”
的重要途径之一
说到智慧农业
你可能会想到
机械化种植、生态农业、设施农业
……
桑基鱼塘(上)
设施大棚(左)
机械化收割(右)
事实上
不管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
还是如今的智慧农业
气象均与其关系密切
左右滑动查看
经安吉县气象局可行性气候评估,“北参南种”项目成功落地(图1、2)。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集耕、种、管、收、烘干、加工“一体化”发展,共有作物3050亩,“保姆式”气象服务在此实现全覆盖(图3、4、5)。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气象如何为农业加码添智慧~
01
气象赋能设施农业 “定制”优质作物
依据丰富的果蔬种植经验,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田农庄总结出不同果蔬最优的生长环境阈值,利用物联网调控技术,保证果蔬生长在最适宜的地理气候环境中。
通过控制设施加大温差、增加光照等,提升果蔬品质,定制出口感优、品相优、健康有机的优质果蔬。
棚内设置数据采集箱,实时采集棚内空气质量、二氧化碳及湿度等要素上传至物联网平台,为加强作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新田农庄的“空中西瓜”(上)。新田农庄负责人佘国兴只要动动手指,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手机端连接物联网平台远程操控基地内种植大棚的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左)。新田农庄的手机投屏设施(右)。
同样在德清,拥有800亩大花园的加州农业阳光生态园,主要经营盆栽花卉和农业休闲观光等业务。花卉生性娇贵,对环境气候要求颇高,喜通风、阴凉。
图中红掌大棚内安装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就像个“智能小管家”,不需要一个工人,便可通过手机联通园区内的物联网平台。通过提前设定棚内温湿度等指标,当棚内气象要素低于或高于指标,“智能小管家”就会向棚内的风机、湿帘等下达工作指令,直至达到花卉生长最适宜的环境。
自2008年该园区成为德清县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点以来,一直开展气象要素监测、喷滴灌气象指数研究,以及花卉种植物联网调控气象指标研究试验等。
加州农业阳光生态园
火焰南天竹大棚自动喷灌降温设施(上)。绣球花大棚(左)。工作人员正在园区实验室通过物联网调控平台远程调控大棚内温度指标(右)。
同样基于物联网调控大棚气象要素的还有山东寿光。阿里云与寿光港投集团合作建设数字化蔬菜工场项目,推盘机、移栽机、AGV无人运输车、轨道机床形成一条完整“智能流水线”,实现育苗、移栽、培养、采收、包装全程自动化。借助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管理者还可实时掌握温湿度、酸碱度,通过智能控制通风、水肥浇灌等,使所有参数保持在智能模型得出的最佳值。
寿光市气象局在棚中安装200部物联网智能温湿度仪,让菜农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随时通过手机App了解棚内温湿度,及时调控。
寿光市智慧气象系统(左)。200部物联网智能温湿度仪进驻生产大棚(右)。
大棚瓜菜秧苗的产量及品质与日照、温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密切相关。山东省德州市武城绿丰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购入钵苗育秧设备,安装的大棚喷淋系统可在秧苗以上的空间喷以浮游细雾,在未落到作物叶面时便全部蒸发汽化,来实现为温室大棚降温的功能。
德州粮食安全
智慧气象服务系统
此外,“知天种粮”微信服务号与安装在农业服务合作社的电视终端、大屏网络显示终端,是“德州粮食安全智慧气象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由德州市气象局自主研发,基于互联网+、气象大数据、德州气象融媒体服务平台及实景视频监控系统,集合了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站、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等,融合了多种模型及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实现了作物生长条件监测评估、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作物长势评估、产量预报、服务产品自动生成等功能。
而在内蒙古自治区,由自治区经济作物工作体系、沈阳青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赤峰益康农业专业合作社、呼和浩特市气象局等技术人员,依据北方气候环境研发5年完成的MN127型手智一体模拟通风器,具有手机电话、手机App客户端、电脑PC用户端全模式远程管理和预警功能,是温室大棚环境温湿度智能调控设备。
通过在宁城县气象局建设设施农业预报预警平台,可在线实时监控温室内外部温湿环境,超阈值自动报警;根据设施温室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等,科学设置控温参数,智能调控温室环境,满足作物生长的最佳温湿环境。
02
气象新科技+新手段助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部门围绕甘蔗智能、精准化的生产管理需求,与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合作建立甘蔗智能精准服务示范区,利用甘蔗农业气象自动观测数据及服务大数据库,结合甘蔗长势与病虫、灾害评估等遥感解译信息和土壤性状等,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甘蔗智慧气象服务架构,创新性开展甘蔗生长全过程的智能、精准、分众、融合式服务。
打开甘蔗气象服务中心研发的智能精准监控平台或甘蔗智慧气象App,即可根据“土壤墒情实时监测+未来天气预报+长势+地块”等多维集成信息,实现甘蔗水肥一体化智能精准管理,形成“气象监测预报信息+规模化生产管理+生产信息反馈互动”的服务链。
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智能精准服务模式的转变,有效推动了甘蔗产业节本增产。
水稻自动化观测系统
而在广西钦州,由当地气象部门建立水稻自动化观测系统为农气服务人员安上一双“智慧眼”,不仅能实现水稻作物发育期、长势及覆盖度等自动连续观测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报警,还能为专家及时掌握水稻生长发育情况、提出生产建议提供依据。
“过去我们要了解水稻生长发育状况,需要背上仪器到二十多里外的观测田进行人工观测,不仅耗时费力,也无法保证观测数据的完整性,现在打开电脑就能实时观测,非常便利。”钦州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黄汝红说。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气象局通过“点单式 ”文明实践服务模式,一直以“你点我有”“你需我供”的形式将最及时的气象知识和服务以志愿服务的形式送到农户身边,为基层群众定制个性化服务。
村民只要到所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出需求,村级管理员进入相关网站预约“气象为农服务”,选好时间、地点、作物类别,就能完成点单任务。
县气象局在收到“订单”后,便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为农民提供相关作物的农事建议和讲解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等知识。
长兴县气象局开展
“按需点单”农业气象服务
接到“订单”后,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深入田间为农民提供农事指导(上)。玄坛庙村火龙果种植基地负责人正在村委会“点单”,希望“阳光气象”志愿队到农场指导应对高温干旱天气(左)。长兴县气象局接到“点单”申请后,第一时间在手机上确认“订单”,并根据农户需求,安排农气志愿者开展现场服务(右)。
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
湖州市气象局开展春桑观测业务已近四十年,根据桑树生育期、叶面积、干物质、产量等观测项目,制定较为完整的桑树农气观测方法,为春蚕发种、饲养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同时,为鱼塘养殖大户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助力养殖户丰产丰收。
服务桑蚕养殖
第二代机械化自动养蚕机(上)。参观桑蚕养殖(左)。2016年5月,湖州市气象局农气服务人员陈中赟在桑树种植基地进行春桑生育期观测(右)。
枸杞气象服务示范基地
枸杞产业是我国西部特色优势产业,产量、销售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曾经,因缺乏对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需水规律研究,无法实现面向传统老灌区枸杞产业的灌溉决策服务,水分问题是产业稳定发展和抗旱减灾的关键制约因素。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气象局采用移动式滑轨遮雨棚及人工模拟降雨系统进行枸杞生长发育需水规律研究,并开展降水对枸杞裂果、黑果病的关键影响技术研究。
据了解,该系统可根据不同试验目的,对不同试验条件进行组合,可有效缩短研究周期,为枸杞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气象赋能的智慧农业
其实不止于此
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留言分享~
广告
更多推荐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审核:段昊书
图文来源:湖州市气象局、德清县气象局、长兴县气象局、安吉县气象局、庞永强、成超、陈旻昊、高学芹、祖新兰、王萌萌、 陈祥兰、黄维明、李斌喜、王丽婧、雒璇、王璐、姜琳琳、戴玉芝、张志杰、徐立强、崔国辉、黄姿娜、曾涛、网络等
编辑:壮实
转载授权请联系:010-58993075(段老师)
送给我们一颗小星星,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