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风又来了!来,走进他们的“台风故事”!

关注台风的 中国气象 2021-09-07

你在东北裹着貂

他在海南……


  都10月中旬了,台风又来了!!!!!


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可谓不一般。在7月,我们见证了历史罕见的“空台”;在8月,先后迎来7个台风,经历台风“活跃期”;9月里,台风“美莎克”、“海神”、“红霞”纷至沓来……过了”十一“,台风又迎来一波“小高潮”。


事实上,不止于此,历年来,台风登陆都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台风的动向牵动着万千人民的心。台风之下,人们拥有了哪些体验、发生了哪些故事,都构成其独一无二的“台风记忆”。为此,我们采访了四位与台风“颇有交情”的朋友,一起走进他们的“台风故事”。



1

最惊险——

追赶台风40余场 树砸倒在身旁1米

【福建省宣传科普教育中心 宣传部记者郑彬】


粗略算一下,从成为福建省气象局“追风组”的一员以来,我追过的台风不下40场,用摄像机记录下的台风画面有30余次。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2013年7月13日的“惊魂”追风记忆


2013年7月13日下午16时,强台风“苏力”在福建省连江县黄岐半岛登陆。


2013年7月13日,超强台风“苏力”越过台湾岛,赴闽而来,我们迅速组建“追风”小组,为大家传送实景状况。途中大雨倾盆,狂风呼啸,道路两旁的大树在狂风中张牙舞爪……每次下车拍摄都用雨衣将自己裹的严严实实,但是雨水依旧倒灌,全身衣裤没有一块是干的,宛如刚刚从水里捞出。


下午16时“苏力”在连江黄岐半岛登陆,我扛着摄像机在海边做直播报道前的准备。一阵狂风裹着海沙和雨水突然袭来,打在全身如同扎针,我的视听一下就模糊,抱着摄像机被风吹着向前跑了好几米,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幸好同去追风的副科长游立杭和同事赖青丽眼疾手快一起拉了一把,也就在此时一棵三十几年的大枣树在我们面前1米开外的地方应声倒下,差点砸个正着……虽然追风途中遇到倒墙、倒树的事并不少,但如此之近的还是第一次,吓的大家半天才缓过劲来。



“追风小组”在海边做“凤凰台风”的直播连线。


现在,我和我的同事们依旧在追赶“台风”,继续去传播台风防御知识,反映灾害现场,增强人们对灾难的预防防卫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科普工作。



2

最周全——

24小时严密监测 江浙皖三省联动会商

【上海中心气象台 决策服务首席邹兰军博士】


今年梅汛期太湖流域发生的流域性大洪水给防洪防汛形势带来严峻挑战。梅雨刚过,太湖流域水位仍维持在超保证水位,第4号台风“黑格比”却正登陆北上并将直接影响太湖流域。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7月17日7时,太湖平均水位上涨至4.65米保证水位。


此前的流域梅汛期气象服务中,根据市局统一作战部署,上海中心气象台(太湖流域气象中心)成立了“太湖流域气象服务党员突击队”,我作为突击队的骨干成员,与其他队员同心协力成功地保障了梅汛期太湖流域水位持续超警超保期间的流域抗洪工作,台风“黑格比”登陆后,我们又立刻投入到太湖流域防台的气象服务工作中。


我们通过“大轮岗”集约化业务流程再造,24小时密切监测台风动态并研判台风路径趋势。局里也多次联合太湖流域管理局江浙皖三省气象部门,会商太湖流域降水趋势和面雨量预测。在此过程中,研究型业务新成果“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式订正和回波外推技术”、“高分辨率气象卫星遥感监测”、“集合数值预报”等技术应用于实际预报业务中,为太湖流域精准预报、精确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邹兰军(前排中)坚守岗位,把关流域服务专报。


指导决策气象服务岗位制作太湖流域防汛防台专报。


台风期间,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多期《太湖流域重要气象信息专报》,将预报结论与服务建议通过微信、传真、电话等多种手段报送太湖防总。根据预报提示,太湖流域管理局及时调整工程运行调度,有力保证太湖流域安全。


随着台风“黑格比”继续北上,此次防汛防台工作暂告一段落。上海市气象部门的预报服务工作得到了太湖防总通报表扬。而作为亲历此次气象服务保障的一名共产党员,在此过程中也锤炼了意志,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并时刻提醒自己坚守本职岗位,不忘初心,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防汛抗台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3

最持续——

双台风接连登场 值守驻防4天3夜

【浙江省气象台 副首席预报员周玲丽】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台风”这个名词一直以来都深深地烙印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每年总能从电视上看到气象主播指着代表台风的那个不停旋转着的小风球,预报着浙江沿海又将会出现特大暴雨和10级以上大风……但那时候的我,对台风的认识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机缘巧合之下,我成了一名天气预报员,亲历了抗台第一线,才开始对台风有了更具体清晰的认识。2017年的“纳沙”和“海棠”双台风是我担当预报首席以来经历的第一次台风过程。



为迎战台风,我们连续4天3夜不眠不休值守在预报第一线,深知这次历史罕见的连续登陆双台风现象关乎全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万千人民的心。

研讨天气情况


会商现场


各级部门严阵以待,我们的预报结论对省委省政府防汛抗台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由于双台风相互作用,天气环流形势错综复杂,预报具有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但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严密监测、细致分析、科学研判、精准预报,成功预报了“纳沙”和“海棠”台风将在24小时内先后登陆、合并北上,给浙江温台丽地区带来暴雨大暴雨和沿海持续11级大风气象部门成功的预报为双台风防御工作的及时启动争取了时间,排除险情、抢修道路、船只回港、转移群众,把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直到台风离开后,我一直紧绷的神经才终于放松下来,终于体会到了预报员的责任和荣誉。



4

最锦鲤——

通过微博抽奖 成为我国史上首个为台风命名的个人

【镇江市城市水利管理处 顾彤】



2017年,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个“我给台风起名字”的活动,觉得很有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便参加了转发抽奖。很幸运的是,我被抽中,获得了台风命名权,不过这还不意味着能直接定名,而是需要中奖者各提交3个拟定名字,再由专家等综合评审确定。


顾彤生活照


为了取好名字,我想了很久,取了大几十个。我主要有两个取名标准,第一是,要足够简单简洁,朗朗上口,这样方便公众理解和传播;第二是词语的意义,要避开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有很正面、吉祥意义的名字,避免带来不好影响。最后我报上去的名字有三个,第一个是木兰,它是原产中国的一种花,质性高洁,“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同时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广为人知,木兰也给人坚韧勇敢的感觉。第二个名字是天马,一种古代神兽,形象多为奔腾的骏马,可腾云驾雾、驰骋千里,象征着拼搏进取的精神。《山海经》中描写天马“见人则飞”,我用来作台风名,也希望台风就像天马一样,见人则飞,不要停留侵扰民众。最后一个名字是微博上一位博物馆摄影师提供的,为鸿鹄,鸿指大雁,鹄是天鹅,鸿鹄是古人对飞行极为高远的鸟类的通称,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用在这里也暗含了台风远飞,不扰沿海居民的美好希望。


因为我生活在江苏镇江,当地受台风直接侵袭较少,所以我之前对于台风印象不深。不过伴随我来到水利部门工作,尤其是直面防汛抗洪工作,了解了台风过境可能造成的强降雨影响后,在寻常工作中,也越加关注台风的情况,随时做好防御台风各项准备。我希望由我命名的台风“木兰”是一个“好台风”,给人们生活带来尽可能多的好的影响,不要造成灾害。


2018年“323”世界气象日活动现场,中国气象局领导与顾彤亲切交流。


当问到成为“我国史上首个为台风命名的个人”的感受,他表示,觉得非常幸运,“无论我们是多么平凡的人,也要相信在生活中总能碰上幸运的事”


台风之下,

有人坚守,有人奉献,

有人紧张,有人宽慰。

你们有哪些与台风有关的故事呢?

欢迎在留言区

说出你的故事~




广告



推荐阅读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审核:段昊书

来源:彬 邹兰军 周玲丽 顾彤

策划:张宏伟

微信编辑:曾彦彦

转载授权请联系:010-58993075(段老师)

送给我们一颗小星星,好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