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什么“神仙”地方?有着最美的日出和星河!

运气爆棚的 中国气象 2021-09-06


来到吉林长白山

一辈子必定要看一次的

绝对非天池莫属


常听人说

见天池

是需要点运气的

其实呢,是需要好的天气


天公作美

小编这次邂逅了最美的

长白山

(请横屏观看)

7月14日清晨大雾过后的天池清晰可见。


还在一天内

打卡了

也许是肉眼可见最美的

银河星空

7月14日凌晨1点的长白山银河星空。


日出

延时记录7月14日清晨4点,太阳从云海中升起。

以及日晕

7月14日凌晨4时左右,长白山出现俗称“佛光”的日晕现象。


看到这

你可能跟小编一样

如果能长住在这片“仙境”

那该多好啊


额……

其实,在长白山之巅的

有那么一群人

他们常年

与天池为伴

一晃就是

1年、10年、60年

……


他们就是驻守天池气象站的

长白山气象人


他们

守着日出日落、月色星辉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服务

同时,日复一日

坚持搜集

东北亚区域最珍贵的

高山气象数据



长白山天池气象站

位于东北亚最高峰长白山北坡

海拔2623米

1958年至今

63年风霜雪雨

63载气象情怀


昂扬

特别能坚守

特别能忍耐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奉献

天池气象人精神


那么,他们的真实生活

是怎样的?

用这几组镜头,告诉你!




镜头1:《焕然一新》



天池气象站业务用房改造项目2014年7月开始动工,2015年10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至今。新房子外观为火山岩相近的深咖啡色。墙体由两部分构成,中间为保温层,里面是钢筋混凝土,外面是10毫米厚的锈面钢板。即使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我们也不害怕了!


vs

1958年刚刚建站时的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是吉林省唯一的一类艰苦高山台站。这里地处长白山主峰,天气瞬息万变,气候条件恶劣。平均一年有269天刮8级以上的大风,145天下雪,积雪日长达258天。虽然条件艰苦,第一代”老天池“把笑脸定格在了瞬间,留在了漫长的历史中!




镜头2:《自动化观测》



2021年7月14日,天池气象站的李森和吴鸣远维护称重式雨量传感器。近年来,天池站观测业务除部分受条件限制外,地面气象观测大部分实现自动化。气象站的工作主要是观测和记录天气,其观测数据参与全球数据交换,为东北亚地区的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提供支撑,支持服务长白山上下游的生产生活。


vs


1958年建站以来,200多位气象工作者在天池站工作过。1989年之前,该站为全年值守站,后改为季节站。图为20世纪60年代业务人正在进行云雾物理观测“老天池”告诉采访团,当时对气象记录要求就特别严格,不仅要记录准确,且不允许涂改;如果写错了,要用笔勾掉,重新写上,让大家看到是因为什么出现错误,每个记录都是很重要的事。





镜头3:《实时传输》



2013年,在长白山气象局党组的倾力支持下,首次在天池站接通了联通宽带网络,这可以让职工通过内网传阅一些资料、视频。同年8月,天池站高清视频会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天池站建站以来首个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图为天池气象站站长矫祥肇在电脑前工作。


vs 


20世纪70年代,气象工作者用莫尔斯电报传输观测信息。2006年之前,山上没通电,发报要用小型发报机人工摇电,“老天池“向记者团描述之前情景,“得特别使劲地摇,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摇几下就有点电了,摇出一身汗,终于有电了,赶紧发出去!收到回复后才算完事儿。”





镜头4:《用上“流水”了》



长白山山顶特殊的地质结构,不具备打井取水条件,所有饮用水要通过山下运输到山上。每年的7、8月份,生活用水要从室外蓄水池通过水泵抽到室内水箱,经过过滤循环后使用。拧开水龙头,站里也有流动的水了!


vs


以前,从每年9月末到第二年6月是大雪封山的时候,气象人需要提前储备好一冬天的吃喝,山上没水没电,他们就吃雪水、点蜡烛,图为气象人挖雪化水,作为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镜头5 :《有电暖了》



2006年,天池气象站通电。在维修改造后的第四代业务用房里还有暖气。在屋里,工作生活暖呼呼。老天池告诉采访团,“以前人在屋里都穿着大棉袄,炕上烧得再热,睡觉时都要带上棉帽子才能不被冻醒。”


vs


大雪封山之前,拖拉机将过冬的柴火运上山(图右上角为柴火堆),气象人烧柴取暖。那时的气象站建在山顶一处洼地上,冬天屋子的玻璃窗和房顶常被积雪覆盖,有时候不值班的人员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出门把窗户最上面那块的玻璃上的积雪用铁锹铲下来,露出一块天空好让他们知道这是白天还是黑夜。





镜头6:《薪火相传》



隋金堂1978年在天池站看文字材料。隋金堂同志生前任天池气象站副站长、党支部书记,1981年1月21日,在寻找一份被大风刮走的日照自记纸时,为抢救两名滑下深谷的同志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1岁。




如今的天池站

水电保障了,网通了

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了

然而,“老天池”的鬓发也白了

“新天池”前来接棒了

……


 在这个外人眼中的

“神仙”地方

为了让每位游客

都能玩的安全、尽兴

为了让祖国气象事业

进一步蓬勃发展

他们,一代代坚守

一代代拼搏


相信,这旭日与星辰

都有着他们

闪耀的光辉


推荐阅读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张琳皓 成坤 王灵玲 张晓霞 刘明奇

图片视频:王国吉 王国祥 李森 成坤 张琳皓 长白山气象局

编辑:张琳皓 审核:赵晓妮 段昊书广告投放及商业合作请关注公众号并留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