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咒怨》不吓人,不关鬼的事
听说网飞拍的剧版《咒怨:诅咒之家》上线了,我立刻关上空调,点开第一集,准备享受这份夏日的自然清(阴)凉。
可是一口气刷完六集,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我伽椰子哪去了?
不仅没有了伽椰子和俊雄这对经典母子,这鬼片里想找个鬼影都难。
比如抱着孩子从黑暗中出现的这位,亮度调多高也看不清脸,该怎么称呼您呢?送子观阴?
后来好不容易看见了她,素颜出镜,云淡风轻,像个替演员看孩子的场务。
还有在二楼暗戳戳往下看的这位,要不是弹幕提醒,我以为就是玻璃脏了。
还有一身黑的这位,我真的想问:你是不是从柯南剧组跑过来的?
每个和我一样想重温伽椰子の恐怖的人,到最后都看了个寂寞。“就这??”“一点都不恐怖”的不满在弹幕里汹涌。
本来我也想给它打个差评,骂一句“什么鬼”,但细想之下,我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高能图片均已做处理,请安心食用
1
我们对伽椰子的执念,和伽椰子的怨念一样深。
毕竟这个死女人带着儿子为整个鬼片界注入了灵魂。
其实“怨灵”是日本文艺作品的老主题了,从早年日本的“御灵”崇拜到信仰“万物灵”的宗教观,衍生出无数怪谈传说,到电影工业中就形成了独特的“怨灵”景观。
日本“怨灵”题材经典作品《雨月物语》
“怨灵”片的叙事很固定、很单一,就是“含冤而死——怨灵形成——复仇——新的怨灵形成”,如同传销的套路。
年少无知的我也曾经觉得,只要多看这类片子,熟练掌握这个套路,一切吓人的场面终将变得可笑。
但我还是跪在了《咒怨》面前。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暑假的晚上,本来想看个国产恐怖片找找乐,下载的电影名叫《笔仙惊魂》。
但打开一看是个日本片,懒得再找别的,心想就看它吧。
然后就是笑容逐渐消失,吓得开始磨牙,最后连裹在头上的被子都扔了。
因为伽椰子这坏女人会从被子里钻出来嗷!
在她打破被窝绝对防御的瞬间,我的底线也被击穿。
这个提供资源的人绝对是故意的,让人在毫无防备地情况下和那对母子相见,戏里戏外都感受到“未知+突破期待”的恐怖公式,酸爽加倍。
在知乎上,“《咒怨》有多恐怖?”的问题下面,一千多人争相开麦,讲述伽椰子PTSD。
大家一直认为,这片子最恐怖的是后劲太足。
剧情里那些根植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惊魂场面,让人不敢随便看桌子底下,洗个头都不敢闭眼,害怕每一次楼板“咯吱咯吱”的响动,甚至不能再直视阁楼的存在。
但是,让伽椰子从众多鬼中脱颖而出成为C位的,还不是这些制造恐怖的技巧,而是“无差别复仇”这个理念。
这太冲击我们的三观了。
从小到大我们听的都是“因果报应”,相信“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但是《咒怨》无情地撕破这一层逻辑,凡是走进这间屋子,无论善恶,你都biss,这上哪说理去!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许多人管伽椰子叫“伽婊子”,恨她总伤害无辜的人。
但谁也无法否认看她肆意复仇时,因为感受到无力掌控命运而产生的恐惧。
前几年有个《贞子大战伽椰子》的片,让两大日本恐怖IP女主进行对决,十分搞笑。
但如果真对比这两鬼,伽椰子是稳赢的。
《午夜凶铃》的叙事注重西式的逻辑,力图“求解”。
影片始终在探索贞子的超自然诅咒存在的合理性,对这个不可理解的事件抽丝剥茧。
而《咒怨》是典型的东方神秘主义,重在“无解”。
面对伽椰子的恶意,所有人都毫不怀疑、无力抵抗,甚至连片中的时空都是破碎的,不按逻辑排布,只为复仇的伦理服务。
几乎没有哪部电影能如此深入地剥夺观看者的主体性,而人们越害怕,伽椰子越强大。
《咒怨》也成为一道咒语,只要看过此片的人,心里都住下了这个惨死带娃的女人。
2
可惜的是,伽椰子之后的20年,《咒怨》逐渐从鬼片成了笑话。
先是被翻拍成美版,不少静态的恐怖变成jump scare,向内压抑的“渗人”变为张扬的视觉冲击。
最关键的是,美版按照北美观众习惯的悬疑片思路,改变叙事技巧,更加强调逻辑。
故事是讲顺畅了,恐怖却少了一层,它丢掉了时空含混暧昧造成的未知,可这恰恰是《咒怨》的精髓。
不仅美版没味儿,日本拍的十年纪念版《黑少女》《白老妇》也很荒腔走板。
《黑少女》是个倒霉孩子的故事,一对双胞胎里没能顺利降生的那个,附身在出生的女孩身上作恶。
但片子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女孩存在感太低,不是看病就是卧床,顶多是在拥抱妈妈的时候稍微怪笑一下。
导致最后剧情反转,她真的出来灭门的时候,我还在想:嗯,她确实有点贫血。
《白老妇》主角是个老奶奶,可不知为什么,她有一颗想打篮球的心。
每当她跳出来带球吓人,我都只想笑。
全片最恐怖的可能是她要求她的孙子……一个好好的鬼片变成了伦理片。
直到今年1月,又有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导演拍了《新咒怨》,估计他现在最怨恨的就是做出这个决定的自己。
在这部片子里,主角不仅从日式女鬼彻底变成美式丧尸,而且连“怨”的来源都已经不清不楚,反正就是住进个屋子,杀就完事了;
不仅进自己屋子的要杀,还挑别的屋子的人杀,彻底破坏了这个系列一贯的叙事,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烂片。
人们对“咒怨”续作打出的恶评,正如这十年来一次次对新出的鬼片失望透顶。
为什么鬼片越来越没劲?
很直接的原因就是经典套路不断消耗而不见创新、各种挑动感官的技巧已经挖掘殆尽。
但跳出电影制作技巧层面,从大众心理上看,我们已经不再对和“鬼”有关的恶感到惊奇,对“怨灵复仇”“猛鬼作恶”的叙事天然无法信任和代入。
因为我们目之所及人间的恶,越来越多,越来越奇。
孕妇被丈夫推下悬崖。
26万人共同制作传阅非法拍摄的性视频。
还有时不时曝出幼儿园、小学发生的无差别杀伤事件。
这些社会新闻,哪个不比鬼故事更惊悚?
它们已经足够激发持续高能的情绪,我们也不再需要一个鬼的形象作为中介去投射恶,以及对恶的恐惧、反感和焦虑。
说回到经典“怨灵”形象伽椰子,她的“无差别复仇”其实是在整体性地反对社会的不公;她的行动超越伦常,却也是在警示人类不要逾越底线。
可当我们一次次听闻丧失伦常的事在现实中发生,甚至那些突破底线的人,还能逃过人间的责罚。
谁还会相信鬼的咒与怨呢?
3
作为恶果的“怨灵”形象已经失势,但恶因永存。
所以,网飞版《咒怨》从着力刻画“鬼”转而讨论怨气形成的社会原因,从写鬼事改为讲人事,是有必然性的。
尽管它存在线索交代混乱、人物形象刻板的问题,但和那些东施效颦玩坏IP的续作相比,它绝不是一部烂片。
剧中不再有伽椰子,仍然延续打乱的时空观,在6个时间段来回穿梭。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视角去看。
就像不必纠结于《百年孤独》里几代人不断重复的名字,我们也没必要找分析贴来把剧情完全捋清,只需体会“永恒的恶”这个概念。
这部剧更关注“怨”的成因,及人性之恶蔓延的过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女高中生圣美的故事。
她在转校后被妒忌她的女同学诱骗到“咒怨之屋”实施侵犯,并被拍照。
一般演到这,她已经足以化身“怨灵”开始复仇人间。
但这部剧没有。
在下一集中,这位受害者转身成为施害者,迫使侵犯她的男生杀死了她妈妈。
然后她居然选择和伤害她的恶人一起私奔,互相折磨,最终她家暴儿子致死,把丈夫溺死在浴缸里。
我说“居然”是觉得这剧情太离奇,但全剧开头那句“改编自真实事件”又时刻在提醒观者,现实总比虚构的情节更荒诞。
人间之恶往往相互纠缠,滋长出更多的恶果,这比“怨灵”复仇更加细思恐极。
剧中的细节之处也在不断与现实案件呼应。
比如不时闪过的电视新闻,报道的都是在八九十年代震惊日本社会的案件。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眼中这些案件并不恐怖,只是因为这是“远方的哭声”,但假如我们置身于那个情境中,就会感受到巨大的震颤。
家暴、性侵、虐杀女童、恐怖袭击……这些恶性案件是日本泡沫时代终结时,高度紧绷的社会齿轮摩擦出的异响。
每一声都足够让大众胆寒。
全剧最让我感觉不寒而栗的,是一个小细节。
其中一个故事里的丈夫被戴绿帽子,怒而杀妻,但他准备把妻子肚子里的孩子还给“隔壁老王”。
到了老王住的“咒怨之屋”,发现他和太太已经被杀死,他只好把孩子埋了。
最恐怖的来了。
他坐在屋里吃了人家一碗泡面,还不忘对着太太的尸体说了声“谢谢招待”。
可见这个社会已经把人教化到了什么程度。
可极致的规训之下,高度压抑的人性又轻易冲破牢笼,成为兽性。
正常和异常,恐怕只在一念之间。
或许,今后还能刺激到我们神经的,只有这类社会派鬼片了。
即使到最后,鬼片里没有了鬼,只剩下人,依然可以很恐怖,可以更恐怖。
不是鬼片变难看了,而是人间更难堪了。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