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同步微课、知识点

视频讲解

知识点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 → 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微课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3课 《美国内战》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 《冷战》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六单元冷战后的世界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版权说明: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