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国语》2020年43卷第6期

外国语 2021-09-22

目 录


语言研究

The Effability of Semantic Relations: Describing Attitude

James R. Martin

GRADUATION in Play with Other Systems of Meaning in the Enact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Susan Hood, Dongbing Zhang

多模态语篇的评价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

王振华, 瞿桃

为何有“Y处坐着X”/“Y死了X”一类语序?——凸显消息意义的相关句式系统溯因

徐宏颖, 彭宣维

词语搭配构式语义互动模型构拟——以“Adj.+N.”为例

林正军, 张慧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具身语义学的兴起

周频

翻译研究

《共产党宣言》重要概念百年汉译及变迁

方红

《可持续发展报告》英译本中的华为公司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胡开宝, 盛丹丹

基于注疏正文本化的辞书深度翻译研究——以《尔雅·释诂》英译为例

李志强, 冯智强

基于信息结构理论的同声传译译语内容质量评估体系构建

卢信朝


语言研究


The Effability of Semantic Relations: Describing Attitude

James R. Martin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aspects of the problem of developing terminology for attitudinal relations in English, as part of a description of evaluation informed by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APPRAISAL.It reviews the relational theory of meaning underpinning the description and key dimensions of the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 theory from which the description is derived.Key issues in the selection of terms and presentation of APPRAISAL systems are then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canvassed for possible revisions.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involved in naming and presenting semantic relations in descriptions using SFL as their informing theory.



GRADUATION in Play with Other Systems of Meaning in the Enact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Susan Hood, Dongbing Zhang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quantity and scope of research drawing on the system of APPRAISAL in SFL has massively expanded.It is reasonable to claim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se studies have foregrounded the subsystems of ATTITUDE and ENGAGEMENT.Our aim in contributing to this special issue celebrating two decades of APPRAISAL research is to focus on the subsystem of GRADUATION.We do so in descriptive accounts of three studies exploring the role of GRADUATION in the enactment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building of affiliative communities.The intended contribution is two-fold.Together the studies provide an indication of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dimension of SFL theory.Specifically they range from analyses of written academic discourse to the semiosis of body language, and studies of English to Khorchin Mongolian.While each study foregrounds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GRADUATION we do not suggest that one can attend to this in isolation.The thread that unites the studies is an emphasis on the ways in which expressions of GRADUATION always co-instantiate or couple with choices in other systems in the enactment of social relations,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coupling differently supporting bonds for affiliation.



多模态语篇的评价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

王振华, 瞿桃


传统的评价研究主要针对语言语篇,多模态语篇的评价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针对国内近20年来多模态语篇的评价研究情况,从研究现状、研究路径、存在的问题和展望四个方面展开讨论。近20年来国内多模态语篇的评价研究主要涉及三大议题,即多模态评价框架建构、多模态语篇实例分析和评价研究述评。近20年来国内多模态评价分析有两大路径,即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路径和认知语言学研究路径。两大路径所使用的具体理论主要为评价理论、视觉语法、多模态隐喻和认知评价理论。目前国内对于多模态语篇的评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模型、语境层面、研究对象和方法诸方面存在局限性。文章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为何有“Y处坐着X”/“Y死了X”一类语序?——凸显消息意义的相关句式系统溯因

徐宏颖, 彭宣维


关于句式的语法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令人头疼。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人际、语篇三元理论的角度,对该类句式及其变式给出成因解说。一个小句能同时体现三者,但不同语境有不同要求,会凸显其中一到两种意义类别,产生相应句式。这里讨论相关句式凸显的是语篇功能,从而出现"标记主题主位+非标记信息尾重"主导句和"±标记主题主位+非标记信息尾重"主导句,以实现相应交际目的。作者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诸如(除消息凸显之外同时)凸显概念和/或人际意义的句式。



词语搭配构式语义互动模型构拟——以“Adj.+N.”为例

林正军, 张慧


词语搭配构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本研究通过对"Adj.+N."词语搭配构式的实例分析,旨在探究此类构式组建的认知理据,尝试构拟词语搭配构式的语义互动模型。研究发现:(1)词语搭配构式的产生有赖于构式中各个搭配构件之间的协同作用,在词语搭配构式产生过程中搭配构件之间的语义完全相融时,产生典型搭配构式;当搭配构件之间的语义不完全相融时,在构式压制、构件互动和语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非典型搭配构式,其生成体现了认知经济性原则;(2)概念隐喻和转喻是非典型词语搭配构式中词义衍生的两种认知机制;(3)在词语搭配构式中,搭配构件的语义互动类型包括三种情况:规约意义+规约意义,衍生意义+规约意义,衍生意义+衍生意义。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具身语义学的兴起

周频


本文通过对语义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指出,传统的语义理论大多是基于哲学思辨、逻辑分析、语用推理或基于对语言现象的内省、概括和推衍,有些解释尚未得到神经科学的验证,尤其是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一直未得到科学的解释。具身语义学是神经科学与语义学融合产生的新的语义研究范式。本文将具身语义学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基于外感受的阶段和基于内感受的阶段,并指出基于外感受和"以脑为中心"的具身语义学只能解释具体概念的具身性,却无法完全解释抽象词义的具身性。结合内感受神经科学的相关理论和证据,本文提出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部分来自身体的内感受系统。最后,本文从通道性、具身性、稳定性、经验性、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论等维度比较了不同语义理论的特点,指出神经科学的发展将更新传统的认知观、具身心智观和语义观。今后的语义理论研究不仅需要整合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的相关研究,还需融合神经科学的维度,才能建构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语义理论。



翻译研究


《共产党宣言》重要概念百年汉译及变迁

方红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于1920年问世。百年来,多个汉译本见证了不同时期国人如何阐释《宣言》思想内涵,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经由翻译不断推进其中国化传播的历史进程。概念译名是思想翻译及意义建构的核心体现,凝聚了社会语境诉求及翻译主体规划的历时变迁。本文基于《宣言》七个代表性译本的历时梳理,对比分析《宣言》中以"幽灵""资产者/无产者""所有制/私有制""祖国/民族"等为代表的核心概念译名及意义演变,并结合不同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动因,探析百年来《宣言》概念译名在中国的变迁脉络及时代内涵。



《可持续发展报告》英译本中的华为公司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胡开宝, 盛丹丹


本文依据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及其三维话语分析模型,采用语料库方法,从高频实词、关键词和情态动词的应用等角度,描写了华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2008-2017)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塑造的华为公司形象,探讨了华为公司形象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研究表明,华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英译本所塑造的华为公司形象主要表现为务实、进取、亲民,注重环保,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等特征。笔者认为这些特征的形成不仅与华为公司本身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有关,而且也与译者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应用相关。



基于注疏正文本化的辞书深度翻译研究——以《尔雅·释诂》英译为例

李志强, 冯智强


自汉代以降,后世对《尔雅》注疏繁多,内容丰富,构成其重要的副文本。文本分析表明,注疏可弥补原文表层信息的不足,注疏文本的正文本化,是《尔雅》正文英译的有效深度翻译手段。以《尔雅·释诂》英译为例,分析注疏文本的正文本化在辞书英译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经过注疏正文本化之后的《尔雅·释诂》译文,被重构为包含正文本、次文本和副文本的辞书译文。基于注疏正文本化的辞书深度翻译,可使古汉语辞书训诂的功能、形式和语境得以充分展现和有效传播。



基于信息结构理论的同声传译译语内容质量评估体系构建

卢信朝


同声传译(同传)以传递信息、促进交际为根本宗旨,译语内容质量评估应以信息为评估对象,但错误分析法、命题分析法等国内外现有评估方法局限于词汇-语义评估层次,评估语言形式、语义而非信息,且评估单位不清晰、不合理,难以有效评估同传质量。本文借鉴Lambrecht(1994)信息结构理论,结合同传工作方式特征,制定源语断言划分标准及分类体系,建立源语信息衡量体系,制定译语信息损耗评估标准,建立译语信息损耗评估体系,构建以信息为评估对象、以语义-语用为评估层次、反映同传传递信息、促进交际这一根本宗旨的同传译语内容质量评估体系。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