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2020年总目录
《外国语》2020年总目录
语言研究
评价型“V得C”小句嵌入显赫趋向特征的系统功能语法研究
魏银霞, 杨连瑞(1.23)
认知对等及其认识论意义
刘正光, 邓忠, 邓若瑜(1.34)
空代词和显性代词在语篇回指中的分工机制研究
王倩, 梁君英(1.2)
从动性、质性到物性: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名物化语言现象
王振华, 王冬燕(1.1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
何伟, 马子杰(1.48)
基于可视化发音模型的语音训练研究
智娜, 李爱军(1.59)
语法系统对构式选择的制约——英汉比较结构差异的原因
刘芬, 石毓智(2.2)
再谈阻断效应
王莹莹, 潘海华(2.9)
作格系统的运作机制与语篇功能
苗兴伟, 梁海英(2.20)
提问-回答序列第三话轮的“(你)意思(是)+X”
于国栋, 郭慧, 吴亚欣(2.30)
汉语动宾间时量和动量成分性质再探
李旭平, 段文华(2.39)
语言研究的超学科意识
程琪龙(2.52)
论语义波的显性识解:以科学语篇为例
罗载兵(2.61)
汉语列锦诗句认知建构机制研究
钟书能, 王雪乔(2.72)
“都”的事件关联性及其语义阐释
周永, 吴义诚(3.2)
单调性与“都”的极项允准功能
陈莉, 潘海华(3.14)
论汉语语法的动态属性——以离合词和伪定语句为例
庞加光(3.25)
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礼貌与关系
冉永平, 黄旭(3.35)
二语语用发展研究的复杂系统建构
李茨婷, 任伟(3.46)
近十五年SSCI期刊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史兴松, 徐文娟(3.55)
执行工作记忆在二语者隐喻句理解加工中的作用
易保树, 倪传斌(3.67)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特朗普演讲为例
武建国, 龚纯, 宋玥(3.80)
顺应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语言研究必须逐步走上数字化之路
陆俭明(4.2)
论元的引进与允准
熊仲儒(4.12)
事件结构、句法结构与手势的关系研究——以与格交替结构为例
吴素伟, Alan Cienki(4.23)
基于功能语法的小句本位观
王勇, 周迎芳(4.34)
从语义关联层面看汉语的时间性特质
王军(4.44)
英汉主从句语序分布对比研究
叶爱, 金立鑫(4.53)
汉语QAP结构及其关联效应的动态解析
杨小龙, 李可胜(4.65)
实质问的本质与演化——手语“摊手”等语言现象的启发
林皓, 陈振宇(4.75)
类型学视角下汉语的混合格配置模式
于秀金, 金立鑫(5.30)
时量动宾句构“V+T(de)+N”的信息结构透视及实验证据
尚新(5.46)
“给予”事件的概念结构和英汉语双宾构式的差异
张立飞(5.61)
东北方言的“嚎”与“嚎字句”——结构层次与认识立场
周士宏(5.74)
语言学,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教育: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主任约翰·惠特曼(John Whitman)教授访谈录郑国锋, John Whitman(5.121)
The Effability of Semantic Relations: Describing Attitude
James R. Martin(6.2)
GRADUATION in Play with Other Systems of Meaning in the Enact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Susan Hood, Dongbing Zhang(6.21)
多模态语篇的评价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
王振华, 瞿桃(6.42)
为何有“Y处坐着X”/“Y死了X”一类语序?——凸显消息意义的相关句式系统溯因
徐宏颖, 彭宣维(6.52)
词语搭配构式语义互动模型构拟——以“Adj.+N.”为例
林正军, 张慧(6.64)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具身语义学的兴起
周频(6.73)
翻译研究
走进翻译家的精神世界——关于加强翻译家研究的对谈刘云虹, 许钧(1.75)
“圣人气象”如何再现?——论《论语》的“心源”导向的英译
蔡新乐(1.83)
“殊德之仁”与“全德之仁”——海外译“仁”及其对儒家思想的认识之发展
胡翠娥(1.94)
吴宓的“翻译亦摹仿”论辨析
包雨苗(1.102)
初级阶段口译活动与工作记忆关系的纵向研究
刘玉花, 董燕萍(1.112)
再谈翻译学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
张琳(2.81)
当代形象学视角下《侠女奴》汉译本研究
马祯妮(2.91)
图像小说中的边界写作:多元文化身份与翻译
王悦晨(2.99)
汉英文学翻译中的无生命主语句式
冯聪, 冯庆华(2.111)
与时俱进 创新翻译——论数字化时代中国典籍复译
龙明慧(2.121)
口译的意识形态研究——口译研究的拓展
王斌华, 高非(3.89)
语篇·非语篇·语言资源:众包翻译的过程与产物
邵璐, 曹艺馨(3.102)
四十年自译研究:现状与不足
张倩(3.110)
规范冲突中的翻译行为模式研究
余静(4.92)
抒情传统与日常叙事——华兹生英译苏轼诗歌文学特质研究
吉灵娟, 谭载喜(4.100)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中的“文学祝圣”——《解密》英译本的“伪经典化”个案研究
钱梦涵, 张威(4.1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译外文学翻译话语研究:内涵与路径
耿强(5.87)
手语翻译教育的中国模式探索
肖晓燕, 彭雅晴, 邓轶(5.98)
翻译在线信息搜索能力量表的研制及检验
王娟(5.107)
《共产党宣言》重要概念百年汉译及变迁
方红(6.84)
《可持续发展报告》英译本中的华为公司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胡开宝, 盛丹丹(6.94)
基于注疏正文本化的辞书深度翻译研究——以《尔雅·释诂》英译为例
李志强, 冯智强(6.107)
基于信息结构理论的同声传译译语内容质量评估体系构建
卢信朝(6.116)
外语教学改革专栏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变局中的大学英语教学何莲珍(5.2)
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束定芳(5.8)
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
刘正光, 岳曼曼(5.21)
会议综述与书评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传承与创新——“第11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纪实王文斌, 张媛(1.122)
新时代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首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综述
赵蓉晖, 冯健高(1.125)
跨文化研究的国际对话与交流互鉴——第11届国际跨文化研究学会双年会暨第15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年会综述
迟若冰, 翁立平, 张晓佳(3.120)
《解释给我听:创新、竞争与构式的部分能产性》(2019)述评
房印杰(3.126)
当代外国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全国外国语言学2020高层论坛综述
李毅(4.119)
从边缘到中心——第十六届国际语用学大会主题介评
王晓婧, 陈新仁(4.124)
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研究——《外国语》第四届语言学青年学者论坛综述刘静静, 田臻(5.126)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