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渣男”吴×波上热搜了,健康界这里也有个热点!

温柔医刀 2023-06-17




×波手撕“小三”,把相处7年的旧爱送进监狱的事情,成了娱乐界、老百姓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也把昔日的“国民老公”今日的“渣男代表”,成功地送上了热搜排行榜。

 

且不论这件事情的未来走向如何,毫无疑问的是,吴大叔的知名度再一次得到了提升。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关注度就是影响力,影响力就是人气,人气就是身价,难保吴不会因祸得福反而身价倍增。

 

在娱乐圈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在健康界也有个“热点”,只是相比较而言,关注度不那么高,影响范围不那么大。

 

这是一篇采访报道,讲述的是两年多来一直致力于书写医护生活的肿瘤外科医生,《温柔医刀》公众号创始人——春哥。

 

以下是由美女编辑武多先采访并整理,首发于《健康界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并同步刊登于《健康界》APP的采访札记。






我总以为,世上的每个人都走在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上,每个人都盼望着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什么,并且背负行囊不断前行。


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一群人,他们白衣大褂雷厉风行,与疾病争,与时间争,救死扶伤,被称为人间的白衣天使,他们是医生,是父亲、妻子,是战斗在手术台上的普通人。


后来,在健康界打造的大健康自媒体平台“健康号”上 ,我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他经常发布描写外科医生酸甜苦辣的文章,文风幽默风趣、笔触细腻生动。身边的编辑同事对他的文章评价很高,“高质量的医护生活类型文章。”


我实在好奇,这些文章竟然出自一位医生之手,便很想结识他。


一日晚上8点半,我和这位医生作家,进行了电话采访,他是四川省肿瘤医院日间外科部主任、公众号《温柔医刀》创建者郑阳春。


电话拨通,“喂,您好。”最简单的开头问候,却向我打开了一位爱写作的外科医生的修行之路。



不是写作的坚持,而是坚持地写作


2016年,郑阳春41岁,从事外科医生一行将近20年。


近些年来,他经常出现看过的文章没多久就忘了,问过好几次的人名,再遇见时仍然想不起是谁的状况。


对郑阳春来说,这就像一个自我摧残的过程,来不及缓冲,因为每天依然要接收很多新病人、安排手术、开会等紧凑地工作着。


随着记忆力的下降,他生怕有一天自己患上老年痴呆,常常半开玩笑地跟孩子说“以后爸爸要是不记得回家的路,你一定要带爸爸回家。”



玩笑总归玩笑,后来他还是决定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生活,“等我老得记不清事儿了,把以前写的文章翻出来看一看,就能想起当时的感受和经历了。”


这一年,奔着老了不至于忘记太多事情的念头,郑阳春注册了《温柔医刀》微信公众号,4月25日,他在上面推送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并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春哥”。


想象总是很美好,现实总是很骨感。除了平常工作忙得抽不出空写文章,他还遇到了写作瓶颈,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文章写成精品,以至于继第一篇文章隔了一个月,才发布了第二篇,有时要间隔几个月才发布一篇。


即便如此,他也不愿将就的写,因为在他眼里,“写作和做手术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成艺术品。


有人说,会写文章的人都很有才气,但并非天生。写作过程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才能看得出来。


郑阳春恰好印证了这句话,到现在,他写了两年多,文章写得越来越好,很多专业媒体也会转载他写的文章。


身边的朋友跟他开玩笑说,“春哥,这两年,你成了外科医生当中写文章写得最好的,写文章的人当中做手术做的最好的。”


郑阳春总是说一句“大概是哪个都兼一点,又哪个都不像吧”。


聊到这里,电话那头的他自谦地笑了。


等到他公众号粉丝从0涨到10000多,影响越来越大,很多网友给他留言。


有一次,在临近高考两个月的时间里,一个高三的学生给他留言,说“医生这个行业治病救人,真了不起,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医生”。


郑阳春讲到这些,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由于医患关系、负面新闻的影响,医生群体的生存环境并不是很友善,很多人知难而退,不愿当医生。但当越来越多的人看了我的文章,对医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看到他们愿意学医、愿意坚持,我很感动。”


再后来,他习惯性的每周末抽一天时间用来写作,家人也习惯性的不打扰他。紧接着,郑阳春声调高了些,颇带些骄傲的语气说,“我家小孩现在在上小学,写作文的时候很苦恼,好在她喜欢看我写的文章,才好转一些。”


有时,医院事情太多,郑阳春没有时间写文章,“孩子就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再写一篇医生看病的文章呢?’”


“后来,我看她写的作文,真就写的很好,反正我小时候达不到她这个水平。我只能努力给她正向熏陶,希望能成为她的骄傲。”他说的很轻快,却透露出一个父亲的成就感。


久而久之,女儿成了他的头号忠实粉丝,一有空便去翻他公众号的文章看。


这些来自网友、朋友、家人的支持,都一点一滴地汇合成郑阳春坚持写作的力量。

不是个人自传,而是外科心志


2018年6月,受健康界邀请,郑阳春入驻健康号。



在他的健康号里,我看到最多的四个字是外科医生,他把手术室内的很多经历、感悟搬到了文字里。


坚持写作之后,他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心态,尤其是在面对病人的时候。


我是郑医生,这次手术由我主刀,你别担心,我们会把手术做好,你睡一觉就好了。”


这是他现在做手术之前,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

 

查房的时候,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问一些工作上专业性的问题,而是更愿意以朋友的身份跟病人聊会天:“你是从哪来的?”“来看你的都是你的什么人呢?”


渐渐地,他和家属、病人拉近了距离。他说“写着写着,就像修心养性一样,脾气不再那么急躁,感觉自己变得更好了。”


写作磨炼了他的心性,但外科医生才是本职。


日常工作中,他在手术室内,全身武装,头上是无影灯,手里握着手术刀,手术台上一战至少三五个小时,有时战斗将近一天。


战斗后,一身疲倦,他还是闲不下来,打开电脑,为网上寻诊的病患提供帮助,反思自己的工作,就这样,他与成千上万的人有了联系。



但并不是每一次的遇见都是美好。


五六年前,他遇到了一个精神障碍的患者,还是直肠癌晚期,他给这位患者做了手术,比较成功。原本皆大欢喜,殊不知暗藏惊险。


这位患者术后情况好转,体力得到明显恢复,“他竟然下床,不知道上哪拿了把刀,就要挥着砍值班医生,家属都按不住。”


郑阳春回忆说,同事们知道他胆子大,打电话叫他。他急匆匆地赶到这位患者的病房里,几步上去把刀夺了下来,不等患者反应把他按住,让护士打了安定才作罢。


“我心里当时顾不上害怕,只知道如果患者跑出病房,一定会吓坏外面的护士、家属、其他病人。”


听到这,我想起他自己文章里的一句话,很心酸。“医生真的是拿着搬砖头的低廉收入,干着起死回生的救命工作,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但对他来说,最可怕、最无力的并非这些,而是看着一个个生命因为没钱,被迫放弃治疗的时刻。


1998年医学生毕业,他正式进入了医院里工作,从那时起,便经常遇到被疾病折磨的人和为看病捉襟见肘的家庭。


“在四川,几乎每次门诊都会遇到明明可以救治的病人,最后选择不治的情况。每次我跟病人家属说,病能治,就是得准备一些钱,他们一打听,发现花费不小,就走了,看到这些我很心痛。”


曾经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是一个独生子,刚刚大学二年级,可直肠癌晚期已经全身转移。为了看病,他父母几乎要砸锅卖铁。但他实在病得太重,硬是连手术都不能做了,只能在生命的最后几天离开了医院。


人没了,钱也没了。“这种悲伤,完全是毁了一个家庭。”


郑阳春说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微弱,对这些都很遗憾。“一个人真的帮不了那么多人,真的帮不了,可能等社会更好,生活水平更高的时候,让人无力的事情才会变少吧。”


除了这些无奈,他常常思考,外科医生如何更好地做好手术。现在,外科医生最大的问题,不是一台手术多难、风险多高,而是做一些有经验的手术容易神经放松,因为往往一个细小的操作失误,就可能致命。所以,身为外科医生必须警惕,不能小瞧每一台手术。



即便时刻都要精神紧绷,我这一辈子,也都要当外科医生,哪怕我退休了,我也会用文字一直写外科医生的故事。”我对他说的这句话,记忆尤深。


这些经历和思考仅仅是他笔下的一小部分。当看到他公众号里“修炼”出来的文字,既是外科心志,也是最真实的人世间。

 

是别人的故事,更是自己的信念


郑阳春的笔不会停下,别人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故事,得以延续着。


我问及他怎样评价自己做过的那些手术时,他这样回答,“自己做过的手术,有满意的,但满意不等于完美,我每做完一场手术,回过头再去想时,发现它总是有缺陷的,这个缺陷的设定,并不是手术失败,而是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后要做的更好,但如果做手术的态度满分是100分,我给自己打99分。


他说,外科医生如果把这样的缺陷、遗憾当做一种艺术,就是在给自己留出一些思考的空间,留出一些前进的余地。


这样的感悟,源自信念的坚守。


医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抗得住压力。


在他眼里,人一定要有内心的坚守,不轻易受到别人看法的影响,做自己该做的,然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现在,他依然每天做着自己生活里的主演,做着自己人生的主笔,用那一把手术刀,拯救别人的生命;用那些文字,雕刻自己的日夜;用信念,传递向上的能量。



“即便别人对我有不好的评价,我也会坚持去写去做,我希望自己做到工作求精、生活真诚、待人善良。”



采访后记

 

在2018年12月份的一个晚上,我接受了《健康界》编辑武多先美女的电话采访,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我们从写作聊到工作,从工作聊到生活。与其说这是一次采访,不如说这是一次回顾,对我人生的一次回顾。

 

我非常感谢武多先美女,不只是因为她写了这篇文章,而是因为她的采访提供了一次全面回顾我人生的机会,对已经走过的人生路的一次回次看,对既往思绪和心情的一次整理和总结。

 

我更加坚定了把公众号文章写下去的决心。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工作求精、生活求真、为人求善。《温柔医刀》公众号就是要专注于书写医护生活中自己的故事,宣扬医护工作中的正能量,让外界了解医护群体,让医护群体的正能量影响外界。

 

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正向的力量就会如水流成溪,溪流成河,终有一天会波涛汹涌成惊天之势,改变世界。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也欢迎更多的朋友关注和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