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鐸 || 說“讖緯”

紫薇园 李铎 2022-07-25

【說明:早已經決定,不妄議漢字及中國傳統文化了,改行當攝影師,每天風花雪月鳥獸蟲魚,拍一些發朋友圈,豈不快哉!可是,近一段時間奇聞不斷,甚麼孟婆湯、黑天鵝等等趣事層出不窮,網上流行起“讖緯”二字。小朋友們不理解這兩箇字,所以,就忍不住寫一篇,好在也沒有甚麼人閱讀轉發。】

“讖”字,怎麼這麼複雜?當初搞簡化漢字的那幫人,怎麼只給這字簡化了箇言字旁?其他字,如“懺”、“殲”、“纖”等等,都將聲符“韱”簡化成了“千”。幹一件事,哪怕是壞事,總得講點邏輯吧?也好,留下這箇字,我今天講起來還方便些;如果簡化成“千”字,又得先罵一通那幫人。

欲求漢字原始義,須從聲符入手,我多次說,義符其實就起箇歸類作用,字理都藏在聲符中

“讖”的聲符“韱”[xiān],已經不常用了,大概是因爲它的意思被古人搞亂了。要條理化其字義,還要從“韱”的聲符“㦰”入手。

“㦰”[jiān]是箇會意字,由兩部分構成,左側是“从”(兩個人),右側是“戈”,意思不言自明:“大規模殺傷”。因爲這“戈”是重型武器,不像刀呀劍呀的,“戈”加一個人,就已經成“伐”,是戰争了;加兩個人,自然就比“伐”要伐掉的人多。據此義,有人說,它是“殲”的初文,所以,它的讀音也和“殲”一樣。

“韱”則是會意兼形聲。“韭”字不用多講,是象形字,就像一棵棵的韭菜排在一起。當它作義符構字時,一般是用來指蔬菜,如“薤”,但是也指細碎、細長的東西,如“齏”。所以,“韱”的字義,就從兩種對“韭”的理解產生了分歧。《說文》說“韱”就是一種山韭菜,也就是野生的韭菜。而當揚雄說“陽氣澹然施於淵,物謙然能自韱”,“韱”不能指野韭菜,而是形容動詞,“保持纖細”的意思。從揚雄的用法(他也是位大語言學家呀,還比許慎早生一百多年)看,“韱”當是“纖”的初文

回到許慎的說法,解釋爲山韭菜就有點講不通,因爲聲符“㦰”所傳達的意思(大規模殺傷)沒有表達出來。如果我寫《說文解字註》,會說:當爲“山韭菜,割字爲淺人所刪”。從會意字的角度看,就是“大規模割韭菜”。

古人,最怕的自然是天災,天災來了沒有辦法,只能請皇上來下箇罪己詔。也怕人禍,比如怕戰争,比如怕大規模地割韭菜。戰争還有迹象,可以躲可以藏可以逃,聽見槍響了,趕緊乘桴浮於海。可是,被當成韭菜割就不行,割韭菜是溫水煮青蛙式的。不知不覺,就被割得一無所有了。

財產沒有保障,生命就沒有保障,終日惶惶,盡管眼下富有,可是不知道哪天就變成乞丐了。所以特別想早一點知道,天災人禍何時到,也可以早做打算。這就需要高人(有時高人也藏得很深,看起來像是乞丐的,說不定就是高人)來指點。所以,就有了“言”與“韱”的結合而成的形聲字,“讖”。“讖”是高人對未來的預測,從字理上講,一定是對災難的預測。雖然有人造出“佳讖”這樣的詞來安慰準備乘桴的人,但“讖”的骨子裏透出的,只有災。

這樣,大家明白了,“讖”的意思並不複雜,就是對災難的預測。不過,生活中應用時,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讖是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因此,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特別講究說話。一個人說話,自然也要小心,不吉利的話不能說,萬一成讖了呢?許慎將“讖”解釋成“驗”,就是說,雖然是預測,但是是會應驗的。

講箇笑話:有一人,說話不經大腦,不吉利的話,隨口就來。有一天,親戚家生了孩子,宴請親友,人家不讓他去,因爲怕他說出不吉利的話。他說,我今天赴宴,一句話都不說,行吧?這當然沒有問題啦,“讖”字是帶言字旁的,不說話當然沒事。果然,他在宴席上一言不發。別人道賀,他也不附和。等宴會結束,他擦了擦嘴,聲明道:“我今天可是一句話都沒有說,你家小孩死了可不能怪我。”於是他被一頓狂揍。

爲甚麼?因爲能預測未來災難的人,不知道是誰呀。而且,很有可能,恰是因爲作了這預測,就才會有災難,有點像薛定諤的貓。爲了防止災難,自然要防民口,不論誰,說了不吉利的話,就有可能“一語成讖”。

其實呀,大家都不說,災禍該來還會來。怎麼辦?觀天象、觀地氣、觀鳥獸蟲魚,出現異象,比如野鳥飛入了廟堂,比如旗子倒了,比如碰上地名叫落鳳坡,比如墻塌了,比如有人在街上賣孟婆湯,等等等等,每個人都可以憑自己的悟性,去悟出箇“讖語”來,這就成了“讖”字的廣義義,不一定是說出來的,異象也可以是讖。

在科學不夠發達、體制不夠完善、生產資料不夠豐富的古代,人類對災難之類的事件比今天更擔心,平時沒事還杞人憂天呢,何況有了一點點異象呢?看到異象立即想到“這會不會是箇讖呢?”在西漢末年,戰亂、天災、人禍不斷,“讖”就特別讓人關注,甚至上昇到了學術的高度,成了一門新興學科,叫“讖緯學”。

讖緯之學,更多的是妖言惑眾,甚至還有人故意散佈,借此昇官發財。後來的歷代朝廷就不斷“殲滅”異端,封殺讖緯學。可是,一旦社會沒有按常規來發展,人心惶惶,讖緯之學,還會再起。

甚麼是“緯”呢,這箇字就不在這講了,因爲之前有一篇文章比較詳細地講過,請點擊閱讀,《正經、偉大和老子》

再說多了,會不會成讖呢?

(编辑   王清珍博士)

=======================

上一篇:

說“療”

相關文章:

说“蠢”

說“醫”

說“疾病瘟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