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高中生的失踪是如何被炒热的?|流量怪力·连载01

声小音 声动活泼 2023-08-28

本期文字整理自声动活泼出品的声音特稿「跳进兔子洞」







在事情的最开始,没人会预料到胡鑫宇这三个字会变成流量密码。


在胡鑫宇失踪的两三天后,《三联生活周刊》的社会新闻记者李晓洁就从一些地方媒体看到了相关的报道。但对于当时的她来说,这并不是一条值得去做的新闻,因为「这种失踪的事情特别多,而且当时并没有找到这个孩子,所以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去做这个选题」。


而在这个时候,江西当地已经有不少力量加入到了寻找胡鑫宇的队伍中。


10 月 17 日,也就是胡鑫宇失踪的三天后,来自上饶市的救援队员朱海庆接到了一通来自铅山县当地救援队长的咨询电话。


在电话里,铅山县的救援队长这样描述胡鑫宇的失踪:「我们致远中学有一个高一的男孩失踪好几天了。当天上晚自习的时候,他好像还是在学校里的。查监控显示他没有出校门,但学校后面有围墙,如果要爬是可以爬出去的。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带,还留了一张纸条,内容有点消极。」


根据电话里提供的信息,有超过 10 年救援经验的朱海庆随即就给出了两个寻找的方向,一是通过社交账号登录情况去查看孩子所在的区域,二是如果孩子往山上走绝路的话,会存在服毒或者自杀的可能,「但他可能会选择一个比较隐蔽的地点」。


在朱海庆的救援经历中,小孩子不见了的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孩子离家出走、和家人失联,以及情绪心理方面发生波动,这些情况每年都有,甚至每一个月都有。」


当时,朱海庆觉得胡鑫宇的失踪和他之前接触的失踪案并没有两样。直到一个月后,他发现这件事情的走向发生了令他意想不到的变化——胡鑫宇的名字走出了铅山县、上饶市、江西省,突然变成了全国老百姓在手机上刷到的热搜,「在社交媒体上,大家的关注度非常高」。


这波热度也让在北京的记者李晓洁重新关注到了这件事,「因为那时候孩子已经失踪一个月左右了,当时尤其是抖音和微博都会上一些热搜,其实这个事情的流量特别大。」



在胡鑫宇失踪的一个月后,做真实罪案分析的自媒体没药花园的主理人何袜皮发现,有很多读者和网友给她留言,希望她可以站出来说一说胡鑫宇的事,「说在监控密布的一个校园里,他失踪了,很离奇。很多人会让我去看看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


▲袜皮在微博回应网友留言丨网络


在袜皮的搜索过程中,她意识到,大量关于胡鑫宇的消息都来自网友发布的未经证实的短视频,「比如有人说他是被男老师性侵杀害的,有人说他发现了老师的秘密,被杀人灭口了。还有人说他是罕见的熊猫血,有领导权贵要器官,所以必须要抓他。还有一些很耸人听闻的说法,比如化学老师用药水溶尸、投尸化粪池之类的。」


▲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着各种关于胡鑫宇事件的「线索」丨网络


根据袜皮的经验,想要把一个案子在网上炒热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读者找我们求救,说他们家有谁走失。但你会发现那些人长年累月地在微博上发,热度却很低很低。」


胡鑫宇的失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袜皮觉得一个关键的因素是离奇,或者准确地说,是网友觉得离奇,「一个中学生很离奇地在监控密布的校园内不翼而飞,再加上阴谋论的推波助澜。基本上都是在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上发酵起来,然后再有一些公众号把那些短视频的内容总结一下,又扩散到一个更大的范围」。



在短视频平台的后台运作中,胡鑫宇的消失攻占舆论的背后又有着另外一套逻辑。


小A曾经是某一个短视频平台的审核员。从他的角度来看,一个短视频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布并被别人看到,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不能犯法,二是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在小A的工作电脑里长期保存着一份电子文件,「大概有 20 万字」,一个短视频到底能不能过审基本上由它说了算,「相当于一本操作说明书」。


不过, 在像胡鑫宇失踪这样的热点事件面前,这份说明书的指导意义并不大。比如袜皮看到的那些网络上盛传的短视频,里面讲的都是未经证实的内容,为什么在最初还会被审核员放出来?


小A直言,「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判断这个视频说的是真还是假」。


不过小A提到,在审核文件里,或许有一条规则能和这些视频的内容搭上边,就是未经证实的新闻来源和时政热点来源,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把控的。但是,「这个尺度不太好拉齐。有时候只是人云亦云地传一些谣言,很难具体对齐到一个规则上,有时候我们会选择放过。」


除此之外,小A解释,平台的审核员是一批处在非常底层的流水线工人,他们任务多、压力大。有时尽管明知视频里在瞎说,但也只能死板地根据定好的规则去处理,「卡得上就给予处理操作,卡不上就放过,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通过人工审核,只是这些视频能获得流量的第一步。要想获得更多转发、点赞和网友的信任,还需要一些能添油加醋的东西。


小A举例,比如在一个视频里,有人很隐晦地提到「我看过一个说法,说这个事情是什么样的」,然后底下评论有人说,「对对对,我也听说了,那个是真的」。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对传播起到一个添油加醋的作用。


原因在于,很多文字如果没有点赞或者楼中楼的话,几乎是不会被审核到的。但是它们还是会被用户看到,就会让用户们产生「很多人都持这样的意见、这种说法是对的的感觉」,所以相比于视频,文字有更强的传播力量。


小A说,无论是针对什么内容的审核都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尤其像胡鑫宇失踪事件这类热点,在官方没有出来辟谣之前,平台为了维护用户体验和点击量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关于胡鑫宇的失踪,官方的第一次发声是在事情发生后的第 40 天。不到 200 字的情况通报中,铅山县相关部门几乎没有透露任何跟搜救相关的信息,只是提到,省、市、县公安机关已经成立了联合工作专班。


在何袜皮看来,一个失踪的人能得到这么大的关注和投入有点不可思议,「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时间花上去,而且之前没有发现犯罪线索,在其他的失踪案里是不可想象的。」


而对于记者李晓洁来说,网络上的肆意发酵、官方的沉默,和调查组的成立,这些因素的叠加让胡鑫宇的失踪变得颇为蹊跷,「为什么会有看起来这么荒诞的各种猜测?不知道会不会至少有其中一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在江西当地,搜救队员朱海庆也有着同样的疑惑。他记得在胡鑫宇失踪一个月后,网上有很多人在转发一个关于搜救犬增添三大疑点的视频,「当时是在网上看到说家属从云南请了两条搜救犬,到校园里进行了一些搜索工作,在网络又形成了一波热度。」


▲8 个月前曾在网络一度热议的搜救犬疑点丨网络


这些被称为最新消息、最大疑点、最新进展与后续的内容,从朱海荣的专业角度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搜救犬作为寻找踪迹的犬只,一般是在人失踪 3 天之内,在野外有一些气味残留的情况下才能够顺着气味来寻找。如果这条路上已经有多人走过的话,搜救犬会无法进行搜索。


当时朱海庆觉得制止谣言和阴谋论继续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快找到胡鑫宇,「我一直都说如果人失踪了找不到,就是两个原因,要么是找得不够细,要么是找得不够远。」


在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胡鑫宇到底去了哪。所谓的真相在两个平行时空里慢慢展开,并以人们想不到的方式相互交错和影响。它不再只关于一个 15 岁的男孩,也是关于当流量、利益、公信力、舆论监督被揉杂在一起时,会怎样改变我们是谁,我们相信什么?




*本期节目为连载故事,下集内容将于明天发布,敬请期待。

更多采访手记将 更新在 Newsletter 中

点击链接了解订阅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