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编剧TOP100权力榜!江奇涛、刘和平、兰晓龙位列前三甲!
榜单 撰文|周燚
近几年,虽说采购价格的飙升导致了电视剧行业各个工种的成本都在上升,但编剧稿费的翻升指数还是远不及演员、导演、制片人等工种片酬的翻升指数。
现在一个剧,如果一直在狂吹美术造型、画面水准,而闭口不谈在故事上的造工,在宣传时只谈导演制片而略去编剧,我打赌这个剧多半是烂剧。如果一个制片人想通过一个卡司阵容强大的烂剧在行业里树名,那是愚昧的超近路的做法。
我个人觉得,这几年国产剧所谓的“工业化”只是表层的工业化,急功近利的工业化,很多一开始备受瞩目的豪华大剧,钱都砸在演员或制作画面上,砸错了重点。
因为项目周期问题,高度商品化的国产剧市场下,一个编剧从头到尾单独执笔写剧的情况已经不多了(大多都是团队写作、甚至是枪手写稿),这样也增加了烂剧的产出几率和频率,但“工业化”和重视剧本是不矛盾的,美剧韩剧的工业化,首先是“故事的工业化”,如果故事不好,拍摄画面好没有什么卵用!
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的编剧权力榜不含任何人情,以手工水平和艺术口碑为绝对的衡量标准。上榜的100位编剧,部分编剧近些年可能作品不多,淡出大众视野,但一旦动笔,凭借口碑和名气,依然能拿到很高的片酬。
【排名规则】
1.因文化和模式的差异港台的编剧不在统计之列;2.梁左、陈杰等去世编剧不在统计之列;3.在题材和类型有开拓性意义的大编剧排名靠前;4.以工艺水平和口碑为绝对衡量标准。
排在榜首的编剧是行事低调、但因为经典作品而名满天下的编剧江奇涛。江奇涛被圈内人誉为“身怀绝技”的军旅作家。每次制片人在接到记者电话时第一句话就说:“其他人都可以配合采访,但编剧江奇涛除外,他从来都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因为不了解,所以便有关于这位神秘编剧的传闻在坊间流传。一说是将门之后,否则不可能对国共这段历史的始末这样熟悉,特别是在该剧中,将如此众多的真实历史人物和大事件穿插结合得游刃有余,也不排除他长辈就是像杨家这样有国共两派同时存在的。二说就算他家不是将门,那么也是军人家庭,至少也是在军区大院长大的那种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人,而他的同伴有将门之后。但不管这位神秘编剧是何身份,身价也就更无从得知,但他的作品部部都是经典的大戏,冲着这实力,冲着这谁采访都一概拒绝的范儿,绝对称得上编剧中的大腕了。
张黎与江奇涛是旧相识了,他在接受采访是说:“我们认识很多年,1986年,看他一个小说《马蹄声碎》,就认识了奇涛。他是个军人,对军事题材、军队的内部秩序非常了解。他父亲是安徽省宣传部部长,他对整个国家从50年代初以来的政治变化很清楚”。问到江奇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黎表示“他身上有股子鬼气”。
排在榜单第3位的是兰晓龙,兰晓龙身材不高,偏瘦,戴眼镜,口音重,属貌不惊人型的他常行惊人之事 ,从《士兵突击》到《我的团长我的团》再到《生死线》,兰小龙颠覆了军事剧的类型传统,作品姿态超越却不乏现实的质感,在保证观赏性的同时,也传递出浓烈的哲学意味,触摸到了人的灵魂。
《士兵突击》所构造的那个小环境具有某种实验室的功效,军队这样一个相对封闭、极端、绝对的处境正适合实验室所要求的环境状态,也因为它的封闭、绝对,因而困境和结局都相对纯粹,所以更具寓言性质。寓言才具普遍适用的能量,也许正因为《士兵突击》的寓言性质,把许三多当做一个现实人而非一个电视剧角色来对待已经成了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倾向。一个电视剧中的角色能被如此程度的拟真化,因此也就具有了社会心理意义上的真实性。
编剧兰晓龙
《我的团长我的团》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各地军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历史全景图,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有着历史真实度与深刻的历史存在感,令每一个在看该剧的观众能再一次成为该段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邹静之电视剧一公认的好看之处是台词写得精致凝练 。在市井氛围中提炼出诗人情怀,邹静之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种成就在中国编剧中是罕有的。
编剧邹静之
邹静之身上较多地保留了中国民间艺人讲故事的才能,他惯于把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展演开来。
刘恒是作家转型编剧的成功案例,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刘恒将语体色彩鲜明的词汇进行跨语体的运用,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和语用习惯,借助不同语体之间的拉近杂糅达到观众的心理碰撞,出人意料而又风趣幽默,既体现了老北京新鲜活泼、妙趣横生的话语风格,又显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达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编剧、作家刘恒
《少年天子》这部历史剧是非常有想法的一部作品,而且是不甘于流俗的,不甘于按所谓的流行的那种戏剧创作方式去创作,是以写实来写意,以写情来写政,以写家庭伦理来写朝纲、治国伦理。人物的矛盾和人物的特点也都是非常明显的,是波澜壮阔、内心激荡的
赵冬苓身上可以看到山东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忧患意识、人文关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对人物的塑造上,赵冬苓并不着意表现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对人物形象的简单描述上,而是十分重视对人物心灵深处的剖析,尤其着意揭示主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编剧赵冬苓
特别是对英雄模范人物,赵冬苓把他们当做普通人来看待,他们不仅有高尚的信念和追求,也有遇到困难或不被理解时的痛苦和无奈,因此人物写得生动、感人,既能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个性,也能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典型性。
周梅森政治小说对为官者的道德品质相当看重,理想人物往往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比如《至高利益》中的李东方,《绝对权力》中的齐全盛、刘重天等,《国家公诉》里的叶子菁、唐朝阳;而反面人物的政治品德往往也是十分低劣,比如《至高利益》中的赵达功,《绝对权力》中的赵芬芳,《国家公诉》里的王长恭等。
周梅森的官场小说创作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不仅对当前社会中一些非常敏感的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了艺术呈现,而且在揭露这些不正常社会的同时,也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官场小说并不等同于反腐小说,它并不是只塑造一些贪官的形象,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坚持原则、党性极强的好官。其实,周梅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相当复杂,根本无法用好坏来进行简单的界定。
长期以来的历史遮蔽,让秦帝国特殊的历史价值遭到严重程度的错误解读,种种戏说泛滥,更使得秦帝国乃至春秋战国的历史风貌面目全非。要廓清历史消除误读,孙皓晖以为,第一要务便是史观视角。
作家、编剧孙皓晖
用孙皓晖的话说,秦帝国是中国走向全面法制社会的历史镜子,虽然这已经够重要了。但是孙皓晖以为,这还不是《大秦帝国》最佳最高的切入点。这个最高最佳点是什么?孙皓晖的回答是文明史,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中国文明史,是这一时代的文明意义与文明价值。
都梁四部作品:《亮剑》可以说是民族刚性人格养成,《血色浪漫》则是男性励志,《狼烟北平》可以当作爱国主义教材,《百年往事》则是一部管理学大戏,从中可以学企业管理,学商业智慧,学人生规划。
都梁笔下的主要角色无疑清一色是男性。他写的是男性文化和男性文学。男性在他笔下呈现出立面或多面,因其复杂,因此拥有了丰富性。可以看得出,都梁在彰显他认定的中国男人应该具备的品格。李云龙、钟跃民、张幼林共同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耿直,血性,心眼好,讲义气。不同的是李云龙多了一点儿匪气,钟跃民多了一点儿痞气,张幼林多了一点儿取大放小的霸气。文三儿相比于同书中的徐金戈少了太多魅力。
编剧、作家都梁
在都梁的男性角色群像中文三儿也是例外,他虚荣,爱起哄,容易热血上头跟风而上,动真格时就腿脚发软,暴露出中国男人“袍子底下的小”来。都梁对男性性格再造的愿望在《百年往事》中找齐了:张幼林之外,一、二任掌柜也都是男主角,张幼林的正气加上庄虎臣的忠勇、王仁山的经营智慧,三而一地构成了中国“优秀男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黑冰》《黑洞》《黑雾》,这三部“黑色系列”,使得张成功被人戏称为“一条道走到黑”的作家。张成功从事公安工作已有20年,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接触到大量的案件,这成了他创作的源泉。“黑色三部曲”都取材自真实的案件。
张成功是从1999年开始创作《黑冰》的。当时,广东惠州的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制贩冰毒的特大案件,他赴广东采访了整个案件情况。这时他又想起了另一个案子,广东一个化学教授自己研制冰毒,案发被捕。于是,两个原本不相干的案件被张成功揉捏在了一起,最终创作出了《黑冰》,并且塑造出了郭小鹏这样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毒枭”形象。
而以反走私、反腐败为主题的《黑洞》,其创作过程就更为曲折。大约在1992年,他的一个战友,原本是安徽某市公安局的局长,由于在当地“扫黑打黑”的行动中不肯徇私,结果反遭人诬陷,被判了10年徒刑,经过上诉,被改判为3年零6个月。张成功一直坚持跟踪采访,收集资料,与他人一起不断地为其申诉。终于在1997年,这位公安局局长得以平反。后来,张成功又听说了安徽一个高干子弟犯罪、其身为市委负责人的父亲包庇维护的案件。两件事情对照,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张成功拿起了笔,写下了《黑洞》。
《黑雾》讲的是一个煤炭业的商战的故事,以经济犯罪为背景,展现了人性在金钱、物欲前的异化和沉沦。据悉,故事中的两兄弟和他们共同追求的恋人,其生活原型都是张成功的朋友,三个人都死了。
近期热文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15757106106
1028627745 649778177
zsh76207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