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欣·微影展】|| 说起香港的两栖爬行动物
说起香港,你第一想起的是什么呢?
购物天堂?高楼大厦?石屎森林?
其实香港有四成的土地被划入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这些受保护的地区里住着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包括86种爬行动物及24种两栖动物。这次的微影展就来介绍一下其中几种香港的两栖及爬行动物吧!
❖
1.
黑眶蟾蜍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是香港最常见的两栖类动物。它们的皮肤不像其它蛙类般湿润又光滑,全身布满疙瘩,皮肤干燥,能住在不太靠近水源的地方。它们亦是我们的邻居,有机会在公园或是水渠中找到它们的踪影。
黑眶蟾蜍抱接
2.
花狭口蛙 Kaloula pulchra
下雨天最常看到这种胖胖圆圆、长得很可爱的的花狭口蛙。它们爱躲在沟渠里,发出如雷贯耳的叫声,有人说它们的叫声像牛叫,所以亦人叫它们牛蛙。
受威胁时,花狭口蛙会吸入大量空气让身体膨胀,变成小气球。
花狭口蛙抱接
3.
香港瘰螈 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
是香港唯一有尾巴的两栖类动物。在秋冬季繁殖的香港瘰螈,它们会由森林爬到河溪或静水处开始他们的繁殖派对。这个时候它们身体会出现变化,雄性瘰螈尾巴会有非常漂亮的蓝线,它们会在水中摇动蓝线,吸引雌性的注意。
香港瘰螈喜欢在水中的植物之间产卵,十分之隐秘,要发现牠们的卵也不容易呢! 过一阵子卵就会孵化,在水中会出现一些很可爱的香港瘰螈幼体。 幼体会在水中生活,有外鳃可以在水中呼吸,到幼体成熟时外鳃逐渐消失。
4.
小棘蛙 Quasipaa exilispinosa
香港溪流中常见的小棘蛙,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入为「近危」物种。
雄性小棘蛙在繁殖季节时会在趾部及胸口长出黑色的棘刺,这些棘刺能增加摩擦力,让雄性小棘蛙于交配时紧紧地抱着雌性。
5.
香港湍蛙 Amolops hongkongensis
曾经以为香港湍蛙是香港特有品种,其后在广东省也有发现。香港湍蛙住在水流湍急的溪流或瀑布,有着特大的眼睛和吸盘的它,是瀑布中的跳跃能手呢!
聪明的香港湍蛙把蛙卵产在瀑布旁边有水溅到的石头上,既有良好的保护,同时也能让蛙卵保持湿润。
6.
卢氏小树蛙(罗默刘树蛙) Liuixalus romeri
身形细小,成体体长不超过三厘米的卢氏小树蛙是香港的特有物种。栖息地曾因兴建赤鱲角机场而遭受破坏,当年专家为他们进行搬家,经人工繁殖后再放到香港其他适合的生境地。现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入为「濒危」物种。
卢氏小树蛙的蝌蚪身体呈半透明。
7.
短脚角蟾 Megophrys brachykolos
短脚角蟾奇貌不扬,眼睛上有角突起,样子非常趣怪。成年的短脚角蟾身长只有四厘米,身体小小叫声却很大,春夏季在香港岛及大屿山都可找到它们的踪迹。目前只有香港有稳定的短脚角蟾族群。
短脚角蟾蝌蚪嘴巴呈漏斗型,帮助进食水面的有机碎屑。
8.
大绿蛙 Odorrana chloronata
青蛙不只会「呱呱」叫,像住在溪流的大绿蛙有着像小鸟般高音「吱吱」的鸣叫声。大绿蛙在受骚扰的时候会分泌出带臭味的液体,所以亦有大绿臭蛙之称。
雄蛙和雌蛙体型差异极大,雌蛙可以比雄蛙大一倍。
体色异变,大绿蛙变蓝绿蛙。
9.
花细狭口蛙 Kalophrynus interlineatus
姬蛙科的花细狭口蛙头小身体大,样子非常趣怪可爱。因为背部有多条棕色的线,所以花细狭口蛙亦叫作条纹狭口蛙。它们受威胁时会分泌有毒及难闻的黏液来保护自己。
10.
刘氏掌突蟾 Leptolalax laui
2014年发表的新种,以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突出的贡献的刘惠宁博士命名的掌突蟾。只分布在香港和广东少部份地区。据观察,它们在初春到初夏鸣叫,鸣叫声到了盛夏及初秋就听不到了。对它的了解仍然未够全面。
11.
沼蛙 (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
沼蛙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生境,连在市区公园的水池也能找到它们。沼蛙在早上也会鸣叫,有时候早上在逛公园,听到像狗呔声就是它们的叫声,所以沼蛙亦有狗蛙之称。
孵化不久的沼蛙蝌蚪,外鳃还没消失。
12.
斑腿泛树蛙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香港最常见的树蛙。
斑腿泛树蛙会在水源附近产卵,用长长的后腿打出爱的泡泡,泡泡的外层会慢慢变干保护卵泡里蛙卵。
13.
白唇竹叶青 Cryptelytrops albolabris
蝰蛇科的青竹蛇是香港最常见的有毒蛇类,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食物,眼睛下拥有感热器帮助猎食。雄性于身体侧面有一条白线。通常不会主动出击找寻食物,他们喜欢待在一个地方等待猎物经过。
14.
翠青蛇 Cyclophiops major
温和的翠青蛇常被误认为有毒的青竹蛇而被打死。其实翠青蛇无毒,主要以蚯蚓为食物。翠青蛇是主要日行性的,晚间会爬到树上休息。
15.
紫沙蛇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紫沙蛇是有微毒的夜行性蛇类。主要以蜥蜴及青蛙为食物。
16.
棕脊蛇 Achalinus rufescens
棕脊蛇分布在中国南部及越南,是雨后常见的蛇类。主要吃蜗牛和蚯蚓。
17.
钩盲蛇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细小的蛇类,通常躲在在泥土或石头下,有时候会在花盆中找到它。主要以蚂蚁为食物。眼睛很小,位置在头部的鳞片下。
18.
钝头蛇 Pareas chinensis
拥有橙红色眼睛的钝头蛇,其实只吃蜗牛和蛞蝓。
19.
横纹钝头蛇 Pareas margaritophorus
生活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的横纹钝头蛇,只吃蜗牛和蛞蝓。
20.
台湾小头蛇 Oligodon formosanus
日行性的蛇类,主要以蛋为食物,牙齿很锐利用作打开蛋壳,牠们亦有蛋蛋蛇之称。
后记
香港夜行的惊喜:
除了遇见不同的两栖动物,在香港夜行还会带给你不同的惊喜。
遇见哺乳动物果子狸,豹猫,东亚豪猪及野猪;
遇见象鼻虫,竹节虫,大飞蛾,甲虫及其他昆虫;
遇见淡水蟹及睡着的小鸟。
最后!在此感谢西南山地的老师们带我们去看可爱又稀有的四川狭口蛙!
及感谢大自然让我遇见美丽的西南动物们!
王凯欣(Holly),居住在香港的青蛙女孩。当过多年不同地方的生态导赏员,现任职自然环境教育相关的工作,致力推广大众对环境保育的意识。拍摄主题主要为两栖爬行类动物及海岸生态。
-End-
图文征集
编者按:如果你也有故事想要与大家分享,那些与自然主题相关的科学图文、趣闻、经历等等,欢迎投稿给我们。投稿请发邮箱:info@swild.cn。
对动物保护的热情,源于对它们的爱
欢迎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打赏
管状长花马先蒿
Pedicularis longiflora
王飞摄于四川卧龙
微信号:swildcn
欢迎投稿:info@swild.cn
我们的创作和科学的态度,源自对中国西南自然的爱。
文章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山地微店,不只是文创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