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明岗·微影展】猛禽的天空

许明岗 西南山地 2020-02-24


第12期


摄影师:许明岗



天空之上,它们是绝对的王者,顶级的掠食者。

它们拥有霸气的外形,犀利的双眼,坚强有力的爪子以及锐利下弯的喙。

它们拥有宽泛的食谱:天上飞的鸟类、昆虫、地上跑的啮齿类、中小型哺乳类、水里游的鱼虾类、草里钻的两爬类等等,皆可以成为它们的食物。

它们习惯于天际的自由翱翔,俯视着大地万物。

它们就是鸟类中的霸主“猛禽”!


//

猛禽,就是大家俗称的老鹰。我国共有整100种猛禽分布,*分为鹰型目(鹗科:1属1种,鹰科:25属55种)、鸮型目(鸱鸮科:10属29种,草鸮科:2属3种)和隼型目(隼科:2属12种)。


每年的春秋两季是候鸟们的迁徙季节,同样,猛禽们也需要为了繁衍生息,跋涉千里进行转场。


春季,它们从澳大利亚、印尼、印度等地区漂洋过海进入内陆,这时四川、重庆、北京等内陆城市成为了猛禽观测的理想地点,其中著名的重庆缙云山、歌乐山,北京的百望山等是观察凤头蜂鹰为主猛禽的绝佳地点。相反,华东沿海地区迁徙猛禽数量却较少,但种类多样。


秋季,它们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朝韩等国跨越黄海、东海来到中国内陆,前往澳大利亚,印尼、印度甚至非洲(红脚隼)越冬。这时大连的老铁山、江苏南通的军山等成为了重要的观测点,日过千猛的盛况频繁上演。


//

个人观鸟、拍鸟数十载,尤爱猛禽。在它们的迁徙季节,总是抽空登上高处,仰望天空,就像赴情人间的约会。当看到它们准时赴约,飞临上空时,兴奋之际都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


可惜我们沿江苏南地区地处平原,观猛条件有限。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适合猛禽的生境越来越少,尤其是鸮型目猛禽的栖息环境几乎丧失殆尽。为了能够观察到更多种类的猛禽,我每年都开启以猛禽为主的观鸟、拍鸟之旅,从云南到东北,从四川到西藏,尤其是拥有丰富鸟类资源的西南山地是每年必达的圣地。


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观猛之旅中的记录,希望能一直在大地上仰视它们。



1. 鹗

Pandion haliaetus


2014年7月11日|江苏宜兴


鹗,俗称“鱼鹰”。主要捕食鱼类,因此广泛存在于湖泊,河流及海岸地区,尤其在丘陵山区的水库区域较为常见。在江苏宜兴的横山水库,这只鹗正在水库上方巡视,随时出击捕捉猎物。



2. 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2013年4月3日|西藏当雄


胡兀鹫,食腐类猛禽的代表。进化出了匕首一样锋利的喙;它们善于在空中持续翱翔盘旋,拥有极佳的视力,用于在高空发现腐尸。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扮演者高原清道夫的角色。在西藏当雄遇见这一只时,它正好在路边裸岩上栖息。



3. 高山兀鹫

Gyps himalayensis


2013年4月3日|西藏工布江达


高山兀鹫,和胡兀鹫同为高原地区主要常见的食腐猛禽;裸露的头颈,方便它们将头伸进腐尸的体内,取食内脏。在318国道上,远远看到它们集群落下,应该是发现了食物。为了不错过它们的盛宴,我在高原上奔跑了500米,才拍摄到它们的身影。

 


4. 凤头蜂鹰

Lepidozia reptans


2017年8月26日|陕西洋县


2015年9月26日|江苏无锡


凤头蜂鹰,喜欢夹杂在其他猛禽中共同迁徙。它们拥有百变的身形,可以模拟其他肉食型中大型猛禽,目的只是为了生存;它们的爪子细弱,主要以蜂类、蝴蝶等昆虫为食,这就是它们“蜂鹰”名称的由来,但也捕捉两爬,偶尔也抓小型啮齿类。



5. 灰脸鵟鹰

Butastur indicus


2017年10月10日|江苏无锡


灰脸鵟鹰,猛禽迁徙大军中的先行者;最早3月底就开始春迁,9月底开始秋迁。喜欢集小群,盘旋过境。每年我都定期和它们相会于山顶,看它们翱翔在天际,这一张去年拍摄于我的家乡,江苏无锡军嶂山。



6.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2017年12月30日|云南盈江


白肩雕,IUCN红色名录列为VU(易危)等级,在我国的分布数量较少。森林的砍伐,人类生产生活的扩张,导致它们的栖息地在不断消失。当获知它们在云南盈江有固定觅食地点及数量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南下之路,果然不负所望。



7.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2017年1月1日|四川唐家河


金雕,猛禽中绝对的王者,光听名字就已经秒杀其他一众猛禽,其翼展可达2米以上。如此霸气的外形,却给它带来了无妄之灾,成为了古代宫廷王权象征、民间游猎陋习的牺牲品,数量持续下降。在参加“西南山地”2017年年会时拍摄于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可是我当时进藏8次未得一见的猛禽,必须感谢山地的组织。



8. 虎头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2018年3月10日|吉林珲春


虎头海雕(右上;左下为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 ),目前在我国能观察到的地点非常狭窄,近年来仅在东北的吉林珲春有稳定记录(2018年3月目击8只),也许和当地水库工作人员投喂食物有关。



9. 仓鸮

Tyto alba


2018年1月5日|云南盈江


仓鸮,因谷仓内多老鼠,喜欢栖息于此而得名。鸮型目类下的猛禽绝大多数为夜行性,常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而不被发现。它们是捕鼠能手,因而对农林极为有益;在封建迷信的误导下,往往将他们视为不吉利的象征而加以伤害,这是愚昧的表现。



10. 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2012年3月25日|安徽歙县


斑头鸺鹠,鸮型目下少数几个在白天活动的主;体型为鸺鹠中个体最大者,但也只有普通鸽子大小。个人拍到的第一种鸮型目猛禽,当时远远望去还以为是只斑鸠。



11. 红脚隼

Falco vespertinus


2015年10月10日|江苏南通


2017年10月9日|江苏无锡


红脚隼(阿穆尔隼),曾经半天目击过2200个数量的过境记录。看它们从海天交界处翻滚而来,极其壮观;那是我最高兴的时光,甚至高呼出声。隼形目的猛禽都是飞行技巧高手,可以边飞边捕猎边进食。



12. 红腿小隼

Microhierax caerulescens

&

白腿小隼

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2017年12月31日|云南盈江


2017年5月29日|江西婺源


红腿小隼和白腿小隼,中国猛禽中体型最小的,只有家鸽一半大小。它们憨态可掬,长相类似于熊猫;不过它们毕竟是属于猛禽,善于捕捉飞行的昆虫,以及小型雀鸟及老鼠青蛙等。求偶时,它们是献殷勤的老司机,一片树叶,一只昆虫,总是能换来意中鸟的青睐。



13.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2015年8月29日|江苏张家港


红隼,隼形目下的小型猛禽。它们分布极其广泛。对于我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无暇在山林中探索猛禽世界的人们,红隼是最容易在城郊见到的猛禽。它们适应能力强,食谱广泛,当你不经意抬头,可能它就悬停于你的头顶之上。



所有的猛禽,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最低国家二级。因此,买卖和伤害都是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在法律绷紧的那根弦之外,我们更应当感谢自由的鸟儿为生活带来的喜悦。当我们久困城市的荒原而感到无比烦闷时,请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寻找属于我们和鸟类共同的天空,抬起头,望一望蓝天,享受自由带来的愉悦和畅快。



*参考资料:

中国鸟类名录5.0(2017).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




  摄影师简介 

许明岗

西南山地签约摄影师。

生在多平原的江南水乡,却自小时常在梦里穿越山林;年少时就常常喜欢留恋在乡村田野之中,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的勃勃生机。 

一次偶然拍摄的“钢筋丛林中的白头鹎”获得了工作单位摄影比赛的一等奖,从此“误入鸟途”一发不可收拾。十多年来为追寻这些自然精灵,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以鸟类资源丰富的西南山地更是每年必到的修行之地。

有感于普通民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的缺乏,决心从一个单一的鸟类摄影爱好者,发展成用镜头记录多彩自然,用自然影像提高民众保护意识的践行者。



图文征集:如果你也有故事想跟大家分享,与自然主题相关的经历、趣闻、科学图文等等等,欢迎 投稿info@swild.cn。


注:本文和www.swild.cn的图片、视频均可免费公益使用,使用时请保留水印,听说保留水印使用更有品位哦→如需大图或去水印,请查看网站内购买指南。



大鸟,很厉害的那种

欢迎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



 近期微影展 

(点击即可进入↓↓↓)

川西苔藓掠影

西南山地的报春

卧龙四季看飞羽

去青海遇见鸟兽

西藏墨脱的爬行动物


 山地读物 

(点击即可了解↓↓↓)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花卉手册》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雉类手册》

《中国鸟类观察-西南山地专辑》

《野鸟漫画图鉴Ⅱ》



今天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

减少塑料使用,

降低塑料污染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担❤




05

06/2018   

我们的创作灵感和科学态度

源自对中国西南山地的爱

公众号:swildcn

QQ群:8702968

新浪微博:@西南山地Swild

自然影像库:www.swild.cn

欢迎投稿:info@swild.cn


合作 | 支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与鸟儿共享一片天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