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进行曲·湿地幼儿园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北段,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高原湿地。虽然主打湿地,可除了星罗棋布的湿地群,保护区内还有草原草甸、山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类型,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繁衍栖息的场所。
初次在保护区无阻通行,除了一场与狼的草原奇遇记,萌萌然露面的宝宝们也让我们感受到夏季的旺盛活力。
鸟类篇
棕颈雪雀 Pyrgilauda ruficollis
在高原,经常看到一种与鼠兔“同穴而居”的鸟类——棕颈雪雀。其实棕颈雪雀用的是鼠兔们淘汰的穴巢,虽然是别人不要的二手洞,但已经够用了,还无需自己再去筑新巢,小宝宝们住起来也巴适,不用白不用。
崖沙燕 Riparia riparia
保护区归属于黄河水系,九曲黄河在这里划出它的第一道大湾。崖沙燕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内也可见它们繁殖的身影。
白骨顶 Fulica atra
白骨顶多集中在5月产卵,爸爸妈妈孵化二十来天后,小家伙出壳了。白骨顶属于早成鸟(出壳后眼即睁开,有羽毛、能行走和独立取食的鸟类),来到世界的第一天就能下水游泳。
凤头鸊鷉 Podiceps cristatus
经历四月五月的求婚和产卵孵化,六月就能在水面上看到凤头䴙䴘(pì tī)幼鸟了,䴙䴘科的幼鸟头部都有醒目的头纹,极具辨识度。
灰雁 Anser anser
灰雁是一夫一妻制,它们的营巢地就在水边草丛间,一家雁出来觅食,这会儿轮到爸爸在旁边站着放哨。
赤麻鸭 Tadorna ferruginea
赤麻鸭是常见的迁徙鸟类,种群数量比较丰富,性机警。在我国南方的一些越冬地,赤麻鸭在马路边的菜田中集群活动,在马路上看看还行,稍微靠近些它们便一伙儿飞走了。
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夏季水热充足,若尔盖的湿地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黑颈鹤宝宝要赶紧长大, 在十月南迁前学会飞翔。
斑头雁 Anser indicus
《鸟的迁徙》中,斑头雁群飞过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暴风雪中,它们停下来歇脚;熬过暴风雪,天放晴了,而突发的雪崩又被迫让它们继续迁徙之旅……等斑头雁宝宝长大,也终将踏上这波澜壮阔的征程。
纵纹腹小鸮 Athene noctua
上面的白骨顶到斑头雁都属于早成鸟,而猫头鹰这样的食肉猛禽属于晚成鸟(从出壳后到能飞行前一直靠双亲喂养的鸟类;多数晚成鸟在离巢时体重已接近成鸟),都那么大的个头了还只能待家里,等爸妈带吃的回来,饭量还大,简直弱爆了
猎隼 Falco cherrug
猎隼(sǔn)宝宝也要“啃老”四五十天,等到毛羽足够丰满才能离巢飞行,慢慢自力更生。
大鵟 Buteo hemilasius
大鵟(kuáng)的家就在马路边不远处,我们几次路过都只看到一对留守儿童,离开的那一天终于给它们照了张全家福。再过不久,宝宝们也会成为爸妈那样厉害的大鸟。
兽类篇
赤狐 Vulpes vulpes
小家伙们出生后,爸妈就更得为一家人的吃喝奔波劳碌了。家长出门了,一个学龄儿童藏在石缝中,坚决不走远,心中牢记安全准则……
狼 Canis lupus
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当然要有一定数量的上层捕食者,方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顺便确认一下眼袋,这两位小朋友是不是同一个ID呢?
喜马拉雅旱獭 Marmota himalayana
看多了单只旱獭在草原上跑来跑去,又或者三三两两推搡打斗玩耍,这样聚众卖萌的场景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还自带治愈功能。喜马拉雅旱獭每胎产仔2~11只,这6个小矮人可能就来自同一个家庭,妈妈再也不担心孩子们缺玩伴了。
这个夏天,祝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成长。当然,除了祝福,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注:西南山地工作室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在保护区内开展为期一年的影像拍摄工作,后续出版《保护区植物图鉴》、《保护区脊椎动物图鉴》、《保护区科普摄影集》三本书籍(书名均为简称)。
* 本文影像创作和展示均符合山地六条。
山地读物
(点击即可了解↓↓↓)
我们的创作灵感和科学态度
源自对中国西南山地的爱
公众号:swildcn
QQ群:8702968
新浪微博:@西南山地Swild
自然影像库:www.swild.cn
欢迎投稿:info@swild.cn
合作 | 支持
▼ 西南山地自然影像库的若尔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