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业要如何驾驭数字经济?这几点思考你不容错过
3月20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以“数字中国的保险业新话题”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
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非常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当中,我们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另外,2020年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接近一个亿的人口脱贫。如此重大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
众所周知,今年两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保险业在“十四五”将迎来很多发展机遇,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金融保险业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包括要“提升保险的保障和服务功能”,也提出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是本分”。大家可能注意到,总理对保险业提出的要求和去年略有不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要求“加强保险的保障功能”,今年变成“提升保险的保障和服务功能”。这就是希望保险业能够扩大保险的服务面,在服务宽度上要有所拓展。围绕新发展格局,金融保险业如何发展,如何推动未来五年乃至直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两会代表和委员做了很多讨论。
大家可能也都意识到了,国家对下一个发展阶段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于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可以总结成三个“新”:
我对“三新”的理解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十四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对于保险业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克服困难与挑战,全面贯彻落实双循环战略,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形势背景的分析,第二是开放政策的分析,第三是金融实力方面的分析。
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动荡,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蔓延。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还要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来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格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我相信金融业对于“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本分”已经做了深入思考,我也信确信金融保险业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大家都知道,去年8月24日总书记专门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特别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这些新要求要放到加快形成双循环大格局的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所以开放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一招。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金刚钻,那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实力决定了我们能做成什么,能有多大的作为。截至2020年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到353.19万亿人民币,其中银行业的总资产是319.17万亿元,证券业的总资产是10.15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是23.3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也超过了3.2万亿美元。由此可见,在构建双循环大格局之中,我国金融保险业具备足够的实力和条件。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国内金融大循环为主体来扩大有效的金融需求,做好服务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真正形成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互联互通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作用,做到金融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国际投资,对于双循环格局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一带一路”共建项目,还有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自贸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构建国际国内金融双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确保我国的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
二、保险业在2020年稳健发展
去年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达到4.53万亿元,同比增加2612.59亿元,增幅6.13%,超过GDP增速三个百分点以上。从这个角度看,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保险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实现了稳健发展。
疫情期间,健康保险发展迅速。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去年2月份寿险业务出现负增长,而健康险业务却快速地正增长,而且是全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月,说明疫情提高了老百姓的健康保险意识,很多人愿意购买健康保险,尤其是重疾性的保险产品。保险机构也根据这种情况提高了保障的水平,细分了保障的范围。疫情期间,大约有80多个城市相继推出了一种叫“惠民保”的商业医疗险,这实际上是地方政府与商业保险机构还有第三方平台深层次合作的产物。据统计有超过4000万人购买了惠民保产品,发挥了保险产品丰富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积极作用。
第二个是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的快速增长。2020年的责任险增长得非常快,增速达到19.62%,在财产险的占比也大幅提升。农业保险增幅同样很高,达到21.28%,在财产险中的占比也稳步提升。去年因为推动复工复产,加大了投资力度,所以工程保险增幅达到16.95%,可见经济对保险业的促进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之下,去年保证保险业务负增长18.36%,这主要是受社会信用风险增加的影响。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还要坚持市场开放和数字化转型这两个发展动能。保险业新一轮的开放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2020年的外资保险保费收入是3524.44亿元,市场份额达到7.79%,同比提高0.62个百分点,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主要的经济发达城市,外资险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10%。
当保险业面对疫情给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挑战时,行业也加强了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应用。去年保险业在科技方面投入了315亿元,累计投入已经过千亿元。保险业还积极创新保险服务,推广线上服务,支持线上投保、线上理赔,这些都得益于保险科技的广泛应用。
三、对数字化转型的宏观思考
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思考数字经济的话,我认为它的主要作用是优化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转换动能的过程中发挥攻坚作用。当前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过程中,我想保险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保险业要充分把握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积极助力国内大循环。通过完善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保险体系,比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保险产品,再比如,首台套保险等,推进保险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在强化保险保障的同时,保险业还可以加大对新基建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拥有形式多样、长期稳定、投资稳健等优势,有着其他金融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几年,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做了很多突出的工作,比如,支持保险资管机构充分利用已注册的债券计划产品、股权计划产品等,投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新基建等产业链和供应链,解决融资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点是保险业要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保险业的跨境服务能力。
第三,保险业要借助技术发展持续推动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在提升保险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与保险深度融合的趋势。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点,保险业进行数据库、云计划和信息化基础建设要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投入或者是资源浪费。之前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购买了不少硬件,但是技术迭代非常快,最后导致很多浪费。所以,我们要充分研究国家5G网络建设,尤其是在智能化网络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我也建议工信部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把金融业的网络建设和数字技术发展都纳入国家规划中,这样形成一个整体,解决此类建设碎片化的问题,避免资源浪费。
第四点,我觉得保险还要不断探索科技监管的理念,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不断完善金融保险科技监管体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不能变,所有的金融活动都要纳入统一监管,科技企业开展金融业务也必须持牌经营。科技企业通过新技术手段为金融业提供技术支撑,这些程序和系统的建设,也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模式,做到依法合规经营。
四、保险业在“十四五”可以发挥哪些重大作用?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所以我们要把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们把商业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保险业参与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保险业在应对老龄化问题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比如,正在稳步推进的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和商业养老保险,还有一些大型公司在布局“保险+医养”的模式。据我所知,保险业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是比较快的。早在2009年,当时的保监会就提出支持一部分保险机构开展建设养老社区的探索。据我所知,目前已有近十家保险机构涉足此类养老看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方案,提供的养老床位超过八万张,应该说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去年我写过一篇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如何发挥作用的文章,得到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可。当前,保险行业开发专项健康医疗保险产品的积极性总体上是很高的,但是他们缺少一些数据,在这一点上希望发改委、人社部、民政部能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未来保险业还应该多管齐下,下大功夫来构建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养老金融和服务体系。我国的中东西部发展极为不平衡,国家也提出基本的公共服务要均等化,需要把构建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框架中,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方面是发展普惠金融普惠保险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业持续均衡发展的现实选择。保险作为最贴近民生、最具保障作用的金融主体,天然具有普惠的基因。从科技的角度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保险业向智能化、便捷化转型升级,有助于保险业推进保险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实现保险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保险业能拓展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脱贫攻坚发挥作用。应该说,农业保险在扩面、增品、提标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接下来要对农村养老问题做一些研究。现在农村与城市的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希望将来能通过保险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让农村老人享受与城市老人同样的养老待遇,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最后一点,保险业要积极参与医疗服务、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这个话题可以分成五点来谈。首先是要立足于长期保障,加快发展长期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形成结构性的互补。第二,要立足于扩大覆盖面,真正运用大数据来分散风险,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共济的商业健康保险宗旨。第三,要立足于实际医疗支出,通过保险机制来解决人民群众医疗负担过重的问题。第四,要通过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引导大家提高健康意识,实现从“保疾病”到“保健康”的转变。第五点,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的改革,通过智能控费,加强对不当医疗行为的管控。
对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的观察与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变革的动能,互联网、5G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推动着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从“金融+科技”到“金融+生态”的转变,做到了效益提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高度认可,尤其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约为3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万亿,可见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下一步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改革,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外部条件,比如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产业化,还有数字技术赋能金融等这些方面。尤其要提醒的是,在数字化转型当中,金融业保险业要充分认识到数据资产的价值。数字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训练,需要借助数据这个要素市场。现在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是数据的权属,就是数据这个重要资产归谁所有,其价值如何分配?虽然现在有几种主流看法,但是意见并不统一。去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和网信办专门印发了关于“上云用数赋智”的行动,制定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案,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还是要通过法律来确定数据的权属问题,尤其是在5G时代数字生态和数字产业的构建过程中,对数据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这是当务之急。
面对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的大潮,金融业保险业首先要牢记金融保险与科技融合的使命,抓住数字技术发展机遇。第二要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增强数据驱动金融保险服务的能力。第三要牢记金融保险价值规律,提升在线服务数据处理能力,尤其是疫情在倒逼金融保险业服务的线上化、云端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客户画像、需求分析、策略设计等能力提升,真正带动金融保险业服务的增效扩面。第四要积极融入数字生态共同体,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内的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的中国保险业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们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全面打造数字经济的新优势,保险业自然也不能落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空间仍然非常巨大。从 1980年到2018年,中国保险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从零发展到11%,预计到2029年将占到20%,仅次于美国的25%,把英法德意日等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我个人预计到2035年,中国会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
那么挑战有哪些?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能够触及保险行业最敏感的神经,要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布局。还有,伴随数字技术广泛应用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去年,我在公开研讨会上也鼓励保险行业要研发网络安全保险产品,来解决中国甚至全球都最担心的数据隐私和监管科技应用面临的风险。
第二就是要重视风险防范与管控。首先是要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从全局、长远的视角来研判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演变趋势,更加精准地把握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风险监测的规律性,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关注新型科技应用的风险暴露和演变趋势,保险业自身的市场结构性变化,以及竞争方式的变化。为什么特别强调竞争方式的变化?因为保险业存在喜欢搞价格竞争的老毛病,往往忽视科学精准定价。现在既然有了科技支撑,大家要克服这方面的毛病,把价格竞争变成科学定价,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价格竞争这种顽疾。此外,保险业还要聚焦违规性风险的控制,关注健康险粗放经营和若干风险的影响和挑战。另外对税延养老保险、税优型健康保险合规经营等热点领域也要给予高度关注。
在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方面,我们要致力于克服当前存在的四个问题:1)产品同质化;2)缺少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3)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4)保险机构的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长期护理保险,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注重行业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2)打造智能化的、智慧化的长期护理保险运营管理服务体系;3)积极研发适合家居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满足参保人群多样化的护理需求;4)支持保险业建立康复、护理、养老结合的健康服务机构,提升长期护理服务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5)加强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监管,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提供保障。
对于养老保险,我想首先是要加大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强化养老保险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养老保险领域的开放,同时加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还要优化保险产品的供给,改善服务,进一步增强产品的针对性,以金融式的产品供给来解决契约性的养老问题。
当前,金融与科技已经进入深度融合的阶段,科技的运用已经体现在各个险种和业务的各个环节中。保险与科技相互渗透,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和激发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清华五道口与华为云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数字中国”企业家课程项目,首次组织数字经济政策制定者、全球顶级科学家、华为现任高管与实战专家登上讲台,全面讲授数字化从战略到落地的变革之道,以及研发端、供应链、营销端的华为管理实践。在清华与华为的产学研平台上,通过18个月、12大模块精彩而充实的学习,领军企业家们将收获技术、人才、资本、合作等宝贵财富,共同分享“数字中国”建设中的数十万亿产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