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新征程 | 《贵州日报》发表我校教师罗清云理论文章《以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今日,《贵州日报》发表我校教师罗清云理论文章《以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详情如下:
以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罗清云
民族文化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更新演替,由此实现民族生态智慧代际间的不断传承。乡村文化振兴需要进一步提炼内涵、特征与意义,为文化铸魂。只有一手抓保护,守住宝贵的民族文化精神财富,一手抓发展,提高民族文化的研究水平,才能真正做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好推动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乡村振兴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动力引擎。一是激活了民族文化的内生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居环境变迁,传统民族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将散落的民族文化碎片修补完善激活新生,有利于为乡民建设精神家园,找到归属与认可。二是完善了民族文化的制度保障。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制度建设一直贯穿其中。在积极实践和科学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引领与保障作用,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地和坚强后盾。三是提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机遇。传统村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贵资源。一方面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宜居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乡民持续回流,民族文化的教育体系也在完善,更多的新农人助力乡村发展。
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是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保护发展各民族传统文化,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也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内核。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其本质的就是增进民族团结、提升文明素质、凝聚文化认同、强化情感归属,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二是深化新农人的情感纽带。民族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固定区域长期活动形成的生活方式、习惯和信仰,是乡土社会维系深层情感的共同记忆。乡村振兴就是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群众的集体精神价值,既要保护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物质资源,又要积极推进技能、手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既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培育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三是擦亮乡村生态发展的本质底色。贵州民族村落的发展依赖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各民族通过自然崇拜等精神路径,培养了与自然的亲近之感。乡村生态振兴与乡村文化振兴展现了贵州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体两面,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乡村自然生态文化的建设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路径。以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为前提,以产业化和市场化为载体,嵌入多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地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利用,打造多样化的乡村产业形态,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路径。一是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强健乡村振兴之体,就是要发挥文化的精神推动力,深度挖掘和阐释本地域、本乡村的独特人文历史,科学合理开发各民族文化资源,从而增强民族文化活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巩固与传承。二是融入乡村文明建设。要积极将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乡村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农人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强化整个地区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三是融入乡村平台载体建设。要构建民族村落人才培养机制,充实扩大本土人才范围,为服务村落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还要搭建文化交流交融平台,将各民族优秀文化纳入非遗项目,与相关学科研究院和高校等建立联系机制,共同开发民族文化演艺作品,不断提升各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力。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出品
来源 | 贵州日报
编辑|董 琪
初审 | 杨晓含
复审 | 周 煜
终审 | 龙 健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2024届全体毕业生 | 用一场毕业典礼,道一句未来可期🥰
贵师院×贵州磷化集团‼这场联学岂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