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原来你是这样的“结草衔环”

不二 王不二 2018-08-20

文/不二


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对于文化的理解是深刻的,对于美食的追求是痴迷的,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同是膜拜的。文化决定认知,美食能填饱肚子,因果关系则解决精神世界里的信仰问题。


古人讲: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现代人说:能量守恒定律。其实都是在说一件事,它告诉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一定要懂得“善有善报”这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你比如《左传》里有一个故事。公元前 594年的秋天,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国的将士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先干起来,二人大战几百个回合难分难解,双方骑着战马,边走边打,来到一处草地,晋将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的战马,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措手不及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晋将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军。


胜利之后,这个晋将魏颗当晚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敌军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结草设下埋伏助你俘获杜回,主要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魏颗一脸懵逼,经过老人多次提醒才想起来。原来,这位老人的女儿是父亲的爱妾。说是爱妾其实就是陪嫁的丫鬟,这个丫鬟在父亲在世时也未能给父亲生育过一儿半女。因此,当他父亲重病在床的时候就多次嘱咐儿子魏颗说:等我死之后,找个好人家把她(爱妾)嫁出去。不过等到父亲病危,已经神志不清弥留之际又对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咦,这人说话不算数)


等到父亲死后,魏颗并没有把父亲的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周围的人都指责他不孝,不遵从父亲的意愿。然而魏颗却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没毛病。可见一个人学会思考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魏颗做了正确的事,种下善缘的因,才得以开出结草相助报答的果。



过去吃瓜群众往往在羡慕别人时,总喜欢用人家祖上积德这个开场白来描述这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你比如三国里,曹操身边第一门客杨修,这个死于鸡排饭的天下第一聪明谋士。他的祖上真的是有故事,算是积德的典范。


南朝梁《续齐谐记》中有一个衔环的典故。杨修的曾曾曾曾曾祖父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玩耍时,看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心生怜悯就将它带回家,找了个鸟笼子帮它养伤,只给它喂饲黄花,百天之后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杨宝为此痛哭流泣舍不得。谁知道当天晚上他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乃是西王母的使者,谢谢你在危难之际出手相救,为我养伤。无以为报,这里有白环四枚相赠与你,它可保佑你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据史查证,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子孙都官至太尉(相当于军中二号人物),刚刚好四代,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杨彪的儿子便是大名顶顶的杨修。因果缘由或许只有时间能够证明其真伪。



小时候背诵成语时,对结草衔环这个成语根本没啥概念,更不懂因果循环的道理,成年后才明白,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原来你是这样的结草衔环。


懂了这个,你就能想通为什么薛之谦会和前妻复婚。他曾经说过:你以后会明白,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可我不愿意将就。这便是因。你出现之后,我真的再也爱不上别人了。这还是因。


这世界瞬息万变,变幻莫测,我们都在兜兜转转,小心翼翼可一不小心还是会走散。唯有真正相爱的人,看穿世事流转,却最终还是会走到一起。这便是果。我记得,你跟我时,我一无所有,请让我给你所有......这还是果。


关于因果关系,罗素曾说过


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被自己或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人们认为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以及事实背后的诱因。



每个人的视觉都存在盲点,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我们所能看到的不过1/10。因此一个成年人,最该优先武装或许不是你的钱包,而是你的思维。正所谓前半生不会思考,后半生贫穷到老。


王小波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本无移山之术,有的只是,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自己固化的思维里。行为心理学说,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概有这么95%的比例是习惯性的,而中年人比例更大,或许能够达到99%。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活了80岁,却在35岁已经死了。



冯小刚的《一九四二》里,老东家范殿元在逃荒的路上说过一句话,很值得回味: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地主,你等着,不出十年,我还是东家!这样的自信,来自于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尽管在那样残酷的现实里,老东家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敬意,对自己充满信心。


你的思考方式决定你会成为怎么样的人。所谓思变思变,重在思考,而后改变,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做到以下三点即可改变:1.对世界温柔以待,种因果,对人和事保持敬畏之心。2.一件事有没有用,有什么用,只有做了才知道。如果说思考是高屋建瓴,那么行动才是事物拔地而起的基础。3.做最难的事,成为无可替代的人。



或许只有跳出自己固化的思维,才是一个人进步最大的时候,从那一刻起,因果其实已经确立。


一个写字的,无非是想靠文字来讨生活

一个阅读者,无非是精彩之处有赞赏


 好奇 | 故事 | 电影 |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与你

苹果手机用户赞赏入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