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看不见的旋律里,却看得见社会的缩影

王不二 王不二 2020-11-03


什么样的生命,这取决于生活者。生活是什么,取决于生活者本身。在我的理解里,这才是导演在这部《调音师》电影中,最深层希望表达的核心观点。


男主角阿卡什,一个假装盲人寻求音乐灵感的人,却最终真正成了道德盲。


在电影中,男主一直都活在自己编造的谎言中,并且很享受谎言所带来的好处。虽然他对自己喜欢的人苏菲说,他装成盲人是为了在音乐上更专注,获得更多的灵感。但实际上,他借此搏得人们的同情和照顾,得到很多好处,路人和听众给他更多的小费、残疾人协会分配的廉租房、苏菲老爸餐厅钢琴师的工作,还抱得美人归。



这一切他享用得心安理得。


他的这些伎俩其实不止一次露出马脚:在餐厅门口失神看墙上的漫画人物、看电影时准确地拿到苏菲手中的爆米花,也曾引起苏菲的诧异,只不过在善良而又信任他的女友面前很容易就掩饰过去了。他在家中窗口摘下眼镜偷看苏菲、回家时捡起掉落的眼镜,都被邻居男孩看到,男孩拍了揭穿他的视频谋取利益。


他的谎言只能骗那些善良而且愿意相信他的人。而在与他有利益冲突的杀人犯西米面前更瞒不过去,最后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他看到杀人的那一刻,他选择做一个真正的盲人。选择沉默。


细想回放,他的沉默,已经不陌生了。在阿卡什面对警局伪造的证人声明时,他挣扎过,却沉默了;当他目睹西米杀死校长老太太的时候,面对众人,他独自站在一角,沉默着;这一刻,在金钱与复明的诱惑下,同样,他选择了沉默。他的一生将永远掩埋真相,假装视而不见,像个盲人一样继续生活。


关于这部电影的结局,导演并没有给我们一个非常乐观的回答。而是刻画出了如此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是各有各命。在看不见的旋律里,却看得见社会的缩影。


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杀人下毒,终究没有向善自食其果的西米;一手遮天,一心向权,假公济私的警察局长;贪婪自私却胆小迷信的出租车夫妇;损人利己,过河拆桥的医生;以偷窥他人隐私谋取利益的邻家小孩。所有人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缩影。


影片虽然是过度悲观,但是不得不说,在这样对人性地抽丝剥茧后,故事的真相已经远不比社会的真相来的可怕了。



本片最值得一提的是,贪财的邻居小孩。他仿佛映射了贪婪、冷漠、势利的媒体缩影。


这个孩子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出现了,他拿绳子去绊倒阿卡什,帮男主叫车还要小费,本不该是这个年纪小孩该有的样貌。当他无意间察觉男主并不是真的盲人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是找机会获得可以卖钱的证据,爬窗偷录视频来揭穿这个与他并无利害关系的谎言。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孩子不是利益熏心,就是闲得蛋疼。


小孩爬上高处去偷拍,他像极了我们现在社会中某些媒体,整天唯恐天下不乱,甚至靠小道消息发家致富,却完全没有探究真相的胆识与魄力,仅仅也停留在八卦而已。这虽然也无伤大雅,但是他们对于弱者的冷漠与无情,却像针扎一样刺痛人心。


当我看到,小孩上楼发现了男主角真正被毒瞎了之后,他原本可以报警或是呼救,但他却无感的离去。这样的冷漠,难道还只是小孩子调皮,欺负残疾人这么简单吗?


一个住在政府廉租房里,得到社会帮助过的孩子却对于别人的困境毫无怜悯之心,这还不够痛心吗?还不够咪蒙吗?



虽然是改编的剧情,但影片的整体结构非常的清晰,且不停的反转,人性被无限放大。是这几年少有的以剧情引人入胜的优秀电影。


在开篇导演特地加上了男主角对苏菲回忆时说的“说来话长,要喝咖啡吗?”这样一个背景音,再带出一个超现实的农夫打兔子的场景,作为开头。而之后在结尾处,两人异国他乡相遇之后,同样是这句话的时刻再现,紧接着男主角把意想不到的神奇结局告诉给了苏菲。


我们当然可以简单地理解,这是这部影片倒叙的叙事策略,但是我们更愿意去认为,导演特地用这样“头咬尾”的设计暗示观众,此刻男主角在说谎。其实真正的结局,在男主说这句话前,影像已经告诉我们了,而之后的故事,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弧光,只是男主希望苏菲听到的谎言的表象,并非真正的故事结局。


意外入画的兔头手杖;面对苏菲对于桑哈太太的结局的反问后,男主所流露出富有阴谋感的笑容;以及最后一幕,一个被踢飞的罐头拆穿的装瞎的谎言,这些细节都不由让人脊背发凉。难道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表面吗?


这也应了一句话:千人千面,所以,好好生活吧,互相尊重彼此的内心秩序。什么样的生命,这取决于生活者。在看不见的旋律里,却看得见社会的缩影。


洗洗睡吧,晚安。


猜你喜欢,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